來源:嘉興日報 - 嘉興線上

低語
以青年的名義,
寫出清晰的愛
"強者有我,發誓。不承擔時代,創造未來。"
關于《十一》,一開始我沒想過該寫什麼,直到今天在高鐵站,看到火車滾屏播放宣傳片,就定格在這句話上。
從小到大一直以來對"11"都沒有概念,給人的印象是,它隻是除了寒暑假之外的一個小長假。雖然有時也因為觀看了"五""每十"周年遊行的精神,但總覺得那段曆史,那麼英雄,太遙遠了。
巧合的是,假期去了宋城,看了舞劇《地震》。
距離演出已經過去了幾天,但我仍然很感動。舞劇還原是2008年汶川大地震的一些感人故事,何時達到淚水,是解放軍在目前的洪水中,一瞬間毫不猶豫地用身體鑄成人梯子讓人們撤離的場景。被洪水沖走的士兵,現在他們的名字不詳,被刻在哪座紀念碑上,但生命的危機是他們用最珍貴的東西換取更多人安全的時候。
我忍不住拿起手機拍了《梯子》,對自己國家和人民最清晰的愛,但在按下快門的那一刻,我突然想問自己,如果那個場景中的人是我,我會做出同樣的選擇嗎?
我無法給出答案,因為我什麼都沒經曆過,我感覺不到他們當時的心境,但我越來越意識到什麼歲月是安靜的,而是有人為你扛起重擔。
汶川地震已經過去十多年了,孩子們已經長大成人。
陝西省西安市陝西大學實驗國小語言教師唐子涵于2008年汶川地震後從北川中學畢業,當時班主任将她和同學從教室裡救出,但她被殺了,十多年後,她站在講台上,成為了她。
唐子涵一直覺得自己的生命是老師賜予的,是以她繼承了老師的遺産,也成為了一名人民的老師。
她的青春在拯救她的那一刻停止了,多年後,他們的青春才剛剛開始。
我有時候真的覺得很幸運能生活在和平時期,沒有經曆過自然災害,偶爾因為現實生活中的麻煩,但這樣的困難,大部分都會慢慢解決。看着大銀幕上的年輕面孔,我知道這個時代給了我們如此多的美,也許我們的生活不能像我們的祖先和英雄那樣聳人聽聞,但在每一個關于信仰和夢想的故事中,我們都在盡力而為。
本文摘自嘉興日報-嘉興線上,僅代表作者觀點。國家黨媒資訊公共平台提供資訊傳播和傳播服務。
使用者名: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