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為什麼隆美爾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橫掃北非,在阿拉曼戰役中慘敗

1942 年 11 月 3 日是英國将軍蒙哥馬利的慶祝日。因為就在這一天,英軍第8集團軍經過一番激烈的戰鬥,使沙漠之狐橫渡北非的長美爾在阿拉曼戰敗。那麼,隆美爾為什麼在阿拉曼戰役中輸給了英國将軍蒙哥馬利呢?

朗邁爾的北非之旅

作為以曼施坦因和古德裡安命名的德國将軍,隆美爾被描述為"軍事天才"。1940 年 5 月,德國第 7 裝甲師指揮官朗米爾作為先驅率領部隊,為德法戰役的勝利做出了貢獻。1941年1月,隆美爾晉升為陸軍中将。同年2月,隆美爾率領德屬非洲軍團前往北非支援意大利軍隊。

為什麼隆美爾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橫掃北非,在阿拉曼戰役中慘敗

上圖是隆美爾戰役的地圖,是西蘭尼卡

抵達北非的朗邁爾向英軍開火,在塞蘭加戰役中,隆美爾采取了東西向戰術,迫使英軍韋弗将軍下令撤軍。1941 年 4 月 3 日,英國軍隊從利比亞首都西裡爾·尼加的班加西撤軍。4月4日,隆美爾的德屬非洲軍團繼續前進,占領了昔蘭加的其他城鎮。4月8日,德國非洲軍團俘虜了麥基利,并從英軍第2裝甲師俘虜了3000多人。同一天,德軍第8機槍營俘虜了英軍指揮官蒂姆、前指揮官奧康納,德軍在北非取得了重大勝利。

在占領麥金萊後,朗邁爾将他的部隊集中在托布魯克。隆美爾的進攻因無法跟上後勤支援而停止,而且德國人比保衛圖蔔魯格的英國人小。

為什麼隆美爾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橫掃北非,在阿拉曼戰役中慘敗

上圖,溫斯頓·倫納德·斯賓塞·丘吉爾 (1874年11月30日-1965年1月24日)

托布魯克的戰争震驚了英國的高層,丘吉爾急于向非洲派遣更多的軍隊。1941年6月和11月,英軍對隆美爾發動了兩次進攻,雙方都赢了,輸了。在準備新一輪英軍進攻的關鍵時刻,隆美爾的部隊在1942年初得到了280輛新坦克的支援,支援的隆美爾放開了手腳,于1942年1月向英軍發動了絕地反擊。到二月,英軍被迫撤退到賈紮拉防線。1942 年 5 月 26 日,隆美爾動員了三個德軍師和兩個意大利師,擊敗了英軍南線的兩個旅,并擊潰了英軍第 7 裝甲師,俘虜了英國将軍梅塞爾。6 月 13 日,隆美爾的德軍再次逼近托布魯克,保衛托布魯克的英國衛兵于 1942 年 6 月 21 日投降。

Cyranga戰役的勝利使英國人和隆美爾都感到驚訝。英國緊急派蒙哥馬利将軍接任第8集團軍司令,對于英國來說,基蘭加可以放棄,托布魯克可以放棄,但埃及不能放棄。一旦埃及被德國人奪走,英國在中東的利益将受到影響。

為什麼隆美爾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橫掃北非,在阿拉曼戰役中慘敗

上圖為伯納德·洛·蒙哥馬利(Bernard Lowe Montgomery,1887-1976),英國陸軍元帥和軍人

隆美爾為什麼在阿拉曼輸了?

經過充分的準備,英軍于1942年10月23日對德軍發動了全線反擊。10月23日,英軍将1000多枚炮彈集中在德軍陣地上。炮擊後,英軍三方進攻部隊在南北三條戰線上同時展開。經過英軍的艱苦戰鬥,隆美爾指揮的非洲軍團被擊敗。

首先,盟軍切斷了德軍的後勤補給,德軍的損失無法及時補充。

在塞蘭加戰役中,英軍連續兩次反擊德軍。盡管英國在 1941 年 6 月的戰斧行動中沒有取得實質性進展,但準備充分的英國人在 1941 年 11 月發動了新的攻勢,即十字軍東征行動,以 18,000 名士兵的代價摧毀了 33,000 多名德意軍隊,并摧毀了 330 多輛德意坦克。

為什麼隆美爾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橫掃北非,在阿拉曼戰役中慘敗

上圖為阿拉曼戰役

在德軍防禦即将被英國人突破的關鍵時刻,德國海軍在希特勒的要求下,向北非運送了280輛新坦克。在280輛新坦克的支援下,隆美爾獲得了信心并擊敗了英國人,直到1942年6月他赢得了托布魯克。從德軍在西裡爾戰役中的增援,再到戰敗制勝,可以看出,盟軍隻有切斷德軍的後勤補給,才能從根本上削弱德軍在北非的戰争潛力。

在阿拉曼戰役之前和之後,英國海軍和空軍迅速部署部隊,并經常在地中海作戰。英軍奪取了地中海的海上和空中權利,削弱甚至封鎖了德軍的後方補給。當德軍後勤戰線被英軍困住時,整個阿拉曼戰役在戰場上呈現出對抗英軍的片面局面:英德坦克戰敗,但英軍可以得到美國和大陸源源不斷的坦克援助,德軍戰敗的坦克卻得不到當地的支援, 少打一個,德國非洲軍團的失敗是不可避免的。

為什麼隆美爾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橫掃北非,在阿拉曼戰役中慘敗

上圖為阿拉曼戰役期間英軍第1裝甲師

英軍和德軍之間的後勤差異在阿拉曼戰役的坦克戰役,阿卡齊爾嶺戰役中顯而易見。1942年11月2日,英國發動了針對Tel Al-Achazir線的增壓行動。英軍投入了360多門大炮,向德國人發射了15000發炮彈,英國空軍轟炸了長達七個小時。在炮擊和轟炸之後,英國陸軍第9裝甲旅的128輛坦克向德國人撲去。德國88毫米高射炮擊摧毀了第9裝甲旅的102輛坦克,為英軍以巨大的犧牲打開了缺口。

英軍随後将第1裝甲師投入戰鬥,第1裝甲師和120輛德國和意大利坦克開始了坦克戰。就後來的戰場數量而言,德國人損失的坦克數量與英國人損失的數量大緻相同。然而,由于英軍的全力後勤支援,很快就得到了美國提供的M3坦克和M4謝爾曼坦克的補充,這些損失對英軍來說很少見。但對于德軍來說,阿卡齊爾山脊戰役失去了最後的裝甲生命力,德意軍隊隻剩下30多輛坦克,後勤被切斷,無法再戰。

為什麼隆美爾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橫掃北非,在阿拉曼戰役中慘敗

上圖,隆美爾将軍在阿拉曼戰役中(左)

其次,與英國人相比,德國人在武器數量方面處于絕對劣勢。

集中優勢力量殲滅敵人,是古今中外戰争的規律。英軍在塞蘭加戰役中失敗的重要原因,是英軍一直采用注油戰術,逐漸增兵到北非戰場,綜合實力沒有形成對德軍的絕對數量優勢。

被占領的托布魯克的勝利者隆美爾可能沒有想到,為了赢得阿拉曼戰役,英國人會盡最大努力向北非派遣更多軍隊,而不會維持其他戰場的局勢。在阿拉曼戰役爆發前,德意軍隊有10萬人,而英軍第8大隊的總兵力達到11個師4個獨立旅,共計23萬人,形成了德軍對敵人的絕對優勢的兩倍。在重武器方面,德意陸軍隻有547輛坦克、480架飛機和520門火炮,而英軍有1029輛坦克、750架飛機和1000多門火炮,德意軍隊的數量,無論是實力還是武器,都與英軍相比處于絕對劣勢。

為什麼隆美爾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橫掃北非,在阿拉曼戰役中慘敗

上圖中,一名盟軍軍官在阿拉曼戰役中率領士兵向敵人進攻

第三,戰鬥爆發時,隆美爾并不在前線。

這是阿拉曼戰役中一個不太明顯的細節,但它也是德意軍隊失敗的主要原因。隆美爾是一位在英國軍隊中擁有豐富戰鬥經驗的将軍。但是,當隆美爾本人在1942年10月23日阿拉曼戰役爆發時不在前線時,發生了什麼呢?

事實證明,在戰争爆發前的幾個月裡,英國空軍和海軍對德國的後勤供應發動了大規模攻擊,北非德國的石油損失高達60%。沒有石油,德軍坦克、軍車等重武器就變成了廢鐵,隆美爾自然非常焦慮。隆美爾意識到後勤補給被英軍切斷的危險,多次向希特勒求助,為北非戰場調動後勤支援,但希特勒的注意力集中在東線的斯大林格勒,無力打理北非戰場。隆美爾沒有得到任何支援,他指揮了斯圖姆,後者自己飛回了鄉下"喂養他的疾病"。

為什麼隆美爾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橫掃北非,在阿拉曼戰役中慘敗

上圖,阿道夫·希特勒(1889年4月20日-1945年4月30日)

朗米爾與英國人的長期鬥争,斯圖姆遠非如此。1942 年 10 月 23 日,英軍發動了阿拉曼戰役,德軍指揮官施圖姆和他的部下對英軍的進攻方向完全不以為然。為了了解前線的情況,斯塔姆乘坐裝甲車抵達前線,結果,在途中,斯塔姆的裝甲車遭到了英國炮兵的襲擊,他沒有被英國炮彈擊斃,而是死于心髒病發作。

施圖姆被殺,德意軍隊沒有領袖,希特勒緊急指令隆美爾傳回前線。然而,英軍的進攻線開始了,面對強大的後勤保障,英軍實力雄厚,武器的絕對優勢,暫時接管了指揮權的龍邁爾也回歸了天空。這是因為:在昔蘭加戰役、隆美爾戰役和英軍的長期作戰中,它早就熟悉了英軍的作戰規律,打得比較流暢。在阿拉曼戰役中,隆美爾是佛陀的臨時武器,雖然他對英國的戰鬥法有一定的了解,但他已經面對的是一支訓練有素的強大英國軍隊,并補充了武器和裝備。英國指揮官轉而使用戰鬥經驗并擊敗了德國将軍,Whosse的野心是獲勝。英軍的戰鬥力提高,武器的實力增大,指揮官變身為"悍馬",不熟悉阿拉曼戰争情況,暫時接管了隆美爾的指揮權,不得不拿着頭皮對抗英軍,雖然隆美爾指揮德軍部分對抗英軍的進攻,但隆美爾的到來并不能挽救德軍整體的失敗。

為什麼隆美爾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橫掃北非,在阿拉曼戰役中慘敗

上圖為阿拉曼戰役的舊照片

第四,蒙哥馬利的戰鬥意志堅定而有威力,這是隆美爾意想不到的。

1942年夏天,剛抵達北非的蒙哥馬利指令前線官兵:"阿拉曼是我們的最後一道防線,如果我們失去阿拉曼,我們将失去整個非洲。我下令燒毀所有撤退的檔案,如果我們不赢,我們将死在這裡。"這聽起來很悲慘,但它激發了英國軍官和士兵的戰鬥意志。在他的上司下,全體官兵認真訓練和準備戰争,準備與德軍作戰,英軍的戰敗情緒一掃而空。抵達北非的第二天,蒙哥馬利驅車前往前線視察。

蒙哥馬利善于研究隆美爾在戰争中的弱點,他發現隆美爾喜歡在英軍弱小的地方進攻。根據隆美爾的指令,蒙哥馬利決定在戰術上嘗試避免與德國人的激烈交鋒。在阿拉曼戰役的具體指揮中,蒙哥馬利成功地進行了戰役欺騙:英軍的進攻方向主要在北線,為了掩蓋英軍的主力方向,蒙哥馬利采取了一系列手段将英軍主力"藏"在北線,故意将南線暴露給德軍。

為什麼隆美爾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橫掃北非,在阿拉曼戰役中慘敗

上圖中,一名德國坦克兵在第二次阿拉曼戰役中從一輛被摧毀的坦克上向一名英國步兵舉手

隆美爾被一系列戰略騙局所愚弄。雖然英軍在南線的損失很大,但經過充分的戰略欺騙,北線英軍的800多輛坦克并沒有損失多少。到 1942 年 11 月 2 日,英軍已将北線的所有坦克投入戰鬥,在阿查齊爾山脊上作戰。由于美軍提供的後勤支援,加上英軍北線的坦克數量相對較多,英軍北線第1裝甲師擊敗了德意軍的主力坦克,迫使德意軍撤出阿拉曼。與蒙哥馬利的美麗指揮相比,昔蘭加戰役中的英軍指揮官幾乎無法與蒙哥馬利相提并論。

以上四個原因,是隆美爾軍團慘敗阿拉曼戰役的主要原因。阿拉曼戰役後,英軍在北非戰場上奪取了主動權。到1943年,所有德軍都撤出了北非戰場。

作者:軍事帥哥 更正/編輯 莉莉絲

資源:

《血戰阿拉米》二戰經典戰役編委,中鐵出版社

《歐戰烏雲》餘傳彥,雲南教育出版社

該文本由曆史大學大廳的一個團隊建立,基于原作者的版權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