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比亞迪漢:中大型轎車市場的破局者

中國品牌向上一直是業内經常讨論的話題,但是真正做出成績的車企卻是寥寥無幾。比如很多中國品牌都推出了中大型轎車,甚至更進階别的旗艦車型,但也僅隻是打破“價格天花闆”,在銷量上并不盡如人意。

中國品牌沖高的失敗,主要原因無非兩點:

一是品牌力不夠,在很多中國消費者的心裡,有二三十萬的預算,更願意選擇合資乃至豪華品牌;

二是技術實力不夠。過去的中國旗艦車型,在技術上并沒有與跨國品牌拉近距離,相當大一部分中國品牌依舊是靠堆砌豪華配置來吸引消費者,難以做到“沖上去但坐得住”。

然而,随着中國社會消費更新,20萬以上的中大型轎車市場占有率越來越高。很多合資品牌,甚至BBA旗下30萬車型每月都能狂攬1萬多台銷量。可放眼中大型轎車市場,中國品牌幾乎沒有招架之力。這也讓中國品牌的高端化之路,乃至品牌向上之路再次備受質疑。

後來,直到比亞迪漢的橫空出世,這一現狀才終于被打破。

比亞迪漢:中大型轎車市場的破局者

打破曆史,比亞迪漢改寫市場格局

資料是最有力的證明!

2021年比亞迪漢全年銷售117665輛,12月份比亞迪漢的整體銷量達13701輛,穩居中國品牌中大型轎車TOP1、中大型新能源轎車TOP1,連續5個月跻身中大型轎車市場TOP3,并且在12月上險量排名中超越BBA,拿下中大型轎車TOP1。

其中,漢EV銷量再次破萬,達到10301輛。而漢EV單車也連續兩個月銷量破萬,持續引領中大型純電動轎車市場。

比亞迪漢:中大型轎車市場的破局者

從銷量資料來看,比亞迪漢一躍成為除奔馳E級、寶馬5系、奧迪A6L外,唯一實作月銷量穩定破萬的中大型轎車。而這也成為了自中國汽車工業誕生以來,開天辟地的一次。至此,中國品牌終于有一款中大型轎車,能與豪華品牌平起平坐,這對于品牌力的影響更是不言而喻。

因為曆史證明,凡是在中大型轎車市場擁有一席之地的品牌,其品牌影響力必然不差。比如過去皇冠的熱銷就為豐田品牌的形象加分不少。

于是,這就讓人更加好奇,為何前面衆多“英雄好漢”盡折腰,比亞迪漢卻在中大型豪華轎車市場成功了呢?

技術為王樹立品牌高端形象

比亞迪漢的成功,在比亞迪和王傳福多年前高瞻遠矚,進軍電動化之時,便埋下伏筆。

早在2001年,中國啟動了“863”電動汽車重大專項計劃,布局新能源汽車領域,“彎道超車”的萌芽就此開啟。

然而,回顧當時的中國市場,私家乘用車剛剛普及,進軍中國的合資品牌寥寥無幾,而彼時的中國品牌,還處于“四個輪子+沙發”的初期階段,連傳統三大件都還未玩轉,又談何“觸電”?

但正是在這樣的時空背景下,卻有一家在當時成立不到十年的“造車新勢力”,正式宣布從電池龍頭企業“跨界”造車。并在2005年釋出了第一款磷酸鐵锂動力電池,2006年推出首款純電動車型,也是搭載該電池的F3e。

沒錯,就是比亞迪!

比亞迪漢:中大型轎車市場的破局者

比亞迪早在十多年前,就已經開啟了電動化之路,得益于多年探索,比亞迪俨然成為了中國新能源品牌的上司者。

2021年5月19日,比亞迪在深圳傳遞了第100萬輛新能源汽車,成為首個新能源汽車累計銷量達到100萬輛的中國汽車品牌。與此同時,比亞迪已經掌握了電池、電機、電控及晶片等全産業鍊核心技術,實作了産業鍊自主可控和創新。

除了“三電”之外,最基礎的IGBT晶片、MCU控制晶片,都能在比亞迪供應鍊體系内部得到供應保障。是以,當衆多品牌因為缺芯焦頭爛額延長傳遞時,比亞迪卻沒有這樣的問題。

據了解,截至目前,比亞迪已累計專利申請3.2萬件、專利授權2.1萬件,穩居新能源車專利榜單第一。

一方面是比亞迪的高瞻遠矚,相較其他車企在電動化領域擁有更長時間和更深厚的技術沉澱;另一方面,當其他傳統豪強仍忙于轉型時,作為比亞迪新能源技術的集大成者,比亞迪漢率先出擊中大型新能源轎車市場,用技術樹立同級标杆。

聚焦到比亞迪漢的技術,這裡就不得不提到比亞迪的“王牌之一”——刀片電池。

比亞迪漢:中大型轎車市場的破局者

在電動汽車自燃事件頻發的當下,比亞迪漢首次搭載的“刀片電池”,是行業第一個能夠在動力電池針刺測試過程中做到無明火無高溫的動力電池。對此,王傳福更是驕傲的宣布,要把“自燃”從新能源汽車的字典裡徹底抹掉。

另外,得益于“刀片”結構,刀片電池在剛度與強度上也有很大的優勢。此前,比亞迪就公布了電池強度測試——46噸重卡碾壓測試。經過重卡碾壓的刀片電池包完好,無漏液、無冒煙現象,還能重新裝回車上使用,再次重新整理大家對刀片電池安全性的認知,刀片電池确實能起到一定的結構加強作用。

比亞迪漢:中大型轎車市場的破局者

當然,除了刀片電池之外,0.233超低風阻、百公裡加速3.9秒的動力、“充電10分鐘,續航135km”的快速充電能力,以及32.8米百公裡刹停距離等強悍性能表現,無不是超越競争對手的技術标杆,同時也是比亞迪在三電,以及造車實力上的“參數”展現。

比亞迪憑借不斷技術的積累,實作了比亞迪漢等産品競争力突破的同時,也樹立更高的品牌形象。

聚焦智能化打赢下半場

王傳福對于中國的新能源汽車市場發展,發表過這樣一句話:“智能電動汽車上半場是電動化,下半場是智能化。”而在智能化方面,比亞迪漢同樣代表了比亞迪在智能化領域的最新成就。

比亞迪漢:中大型轎車市場的破局者

首先,在車機系統上,搭載比亞迪DiLink 4.0(5G)的漢EV是行業内首批搭載5G技術的量産車型,得益于5G技術的應用,無論是玩網絡遊戲,還是看高清大片都不用擔心出現卡頓、延時等情況,更不用再忍受看着信号轉圈圈,播不了視訊時那種心急如焚的感覺。

除此之外,在5G技術,以及更強大的處理器和晶片的加持下,體驗已經完全不輸于在家裡使用平闆電腦。并且在語言識别率、語音智能化上也得到了進一步的提升。

比亞迪漢:中大型轎車市場的破局者

除了以上的更新點之外,DiLink 4.0(5G)還有全新的UI設計、全場景K歌、雙頻定位導航技術等技術亮點,給使用者提供了更加優質的用車體驗。

這些豐富的智能化和娛樂功能,也讓比亞迪DiLink 4.0(5G版)成為當下最受歡迎的智能網聯系統之一。

比亞迪漢:中大型轎車市場的破局者

除了車機系統之外,當下最火的智能駕駛輔助水準也是一款車智能化程度的最佳展現。

比亞迪漢所搭載的DiDAS駕駛輔助技術,從硬體上擁有3個高精毫米波雷達、12個超音波雷達、4個自動泊車探頭、1個智能駕駛高感覺攝像頭和4個智能駕駛環視攝像頭,這樣硬核的“配置”,可以全方位、無死角保障行車安全。

在軟體上,DiDAS駕駛輔助技術更是包含了自動緊急制動系統、前向碰撞預警系統、自适應巡航、單車道內建式巡航、交通擁堵輔助等功能,完全可以達到L2+級的駕駛輔助功能。

筆者也曾體驗過DiDAS駕駛輔助系統,在城市高峰期開啟之後,車輛能夠實作自動跟車行駛,不僅緩解了擁堵路段的疲勞感,同時也降低了因注意力不集中的追尾風險,讓駕駛更加安全輕松。

打造中國式的豪華轎車

比亞迪認為,中國自主品牌的向上發展要有“主心骨”,就要做出“中國車”的特色。為了打造屬于中國的豪華車,比亞迪為之付出了諸多努力。

可以看到,比亞迪漢不僅以“漢”為名,更是在這款車上,糅合了以漢朝為主旋律的中國文化元素。

比亞迪漢:中大型轎車市場的破局者

比如漢家族的LOGO徽标,左半部取自漢初篆書漢字,右半部将現代簡體漢字與漢初篆書字型相融。寓意着融合與新生,流露出漢家族将傳承比亞迪王朝系列的積澱、開拓全新領域的自信。另外,全新更新的Dragon Face家族語言,搭配流動的車身線條設計,則完美地诠釋了中式豪華的極簡之美。

比亞迪漢:中大型轎車市場的破局者

車内,比亞迪漢的内飾布局、材質色彩,無一不彰顯着新中式豪華質感。全新内飾設計汲取中國建築設計精髓,以“品”字型布局營造左右對稱、立體感十足的環抱式空間秩序。

材質上,選用真正的木材、鋁材、Nappa真皮等進階材質進行點綴,令座艙氛圍更顯中式豪奢品味。

總之,從名字到LOGO、從外觀到内飾,比亞迪漢多處細節的塑造。這背後是中國民族自信的展現,更是中國品牌向上發展的驅動力。

電駒小結

想讓一款超過20萬元的國産車暢銷,實屬不易,産品力唱獨角戲是絕對不夠的,必須要解決品牌力的問題,才能夠進入消費者的購車清單中。

在比亞迪漢這款車上,我們可以看到不同于過去中國品牌汽車沖高,更多依靠成本效益,比亞迪手握電動化和智能化領域的核心技術,并建立了強大的自研自産整套産業鍊體系。

這種技術創新的體系力是比亞迪做強的終極武器,更為其建立了技術過硬的品牌形象。最終讓比亞迪有實力用技術來争奪産品定價權,也讓中國消費者願意為其買單,并真正發自内心覺得,開一款中國豪華轎車有面子。

事實上,越來越多的商業精英鐘情于比亞迪,諸如俞敏洪、張朝陽等大等都是比亞迪車主。而這些大佬的站台,不僅是對比亞迪汽車的認可,同時進一步提高了比亞迪的品牌形象,是比亞迪品牌沖高的催化劑。

我們有理由相信,在比亞迪漢的引領下,未來會有更多國人選擇中國豪華車。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