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度從合資公司東風雷諾退出的雷諾品牌,如今準備換一種身份試圖二度發力中國市場。
近日,經雙方确認,吉利控股集團将成為雷諾三星汽車的戰略合作夥伴,未來将在中國與南韓開展合作。

以往中外車企進行合資,技術平台多由外企提供,但在這次合作中,吉利成了提供技術的一方,而雷諾則隻負責“挂牌”,這感覺,真是風水輪流轉啊。
據悉,吉利将授權雷諾使用CMA子產品化架構和混合動力總成技術雷神混動,雙方将在南韓市場推出混動車型。
亞洲市場的混合動力汽車正在急速發展中,雷諾與吉利的此次合作,也正是瞄準這一發展機遇,通過共享資源與技術,以中國和南韓為重點市場開展合作。
合作初期,雙方将為南韓市場量身打造全新車型,2024年左右投産,或在南韓挂标三星售賣,未來也将考慮出口到其它海外市場,第一站即為北美。
雷諾曾在中國成立了東風雷諾、江鈴雷諾、華晨雷諾、易捷特等多家合資公司,試圖打開中國市場。
現在來看,東風雷諾已經不存在了,江鈴雷諾和華晨雷諾似乎是“實存名亡”,而易捷特淪為雷諾歐洲子品牌達挈亞的代工廠。
雷諾品牌過去幾年在華發展并不順利,在中國的合資公司沒有一家成功的,這些年白白浪費了許多錢。
雷諾集團首席執行官梅奧(Luca de Meo)在上周接受外媒采訪時承認:“雷諾在中國的整個戰略都是錯誤的。”
他同時表示,“這不是日産的錯,他們依舊是中國市場的上司者,但他們無法拯救我們。”
雷諾選擇與吉利合作,其真正的目的正是為了通過吉利這一新的合作夥伴,重回中國市場。
據知情人士透露,雷諾方面沒有讓日産參與同吉利合作。在外媒看來,雷諾和日産的聯盟關系已經十分脆弱。
吉利乘用車版圖中,雖然品牌衆多,但在全球銷量、營收規模、造車平台架構、動力系統布局等領域,與歐美日韓的幾個頭部車企集團仍存在比較大的差距。
多年來,國内車企屢次三番吵着要進軍美國市場,但受制各方面因素,到目前為止依然沒有任何一家中國車企,能讓自家的乘用車真正走進美國家庭。
而當下,吉利在一衆自主品牌當中,無論産品、技術,還是市場、資本,可以說都有着非常強的頭部實力,對于打破僵局的重任,吉利似乎很想去做。
是以,吉利選擇與雷諾進行合作,顯然不單單是看重了南韓市場,其背後真正的目的是借雷諾之力,以南韓市場為跳闆,成功打入龐大的美國市場,最終走向國際化。
再說幾句
在中國汽車市場,見過不少外國品牌來,也見過不少外國品牌走。不過像雷諾這樣 “來了又走,走了又來”來來往往的,确實不多見。
事實上,早在去年8月份,吉利與雷諾就簽署了諒解備忘錄,宣布建立創新型合作夥伴關系。時隔5個月,如今,雙方合作進展再一次得到推進。
即便CMA架構已經得到了市場的回報,但最終雷諾能否收獲同樣的效果,吉利以及CMA架構能否為雷諾的回歸站好台,還有待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