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腎髒是人體重要的排洩器官,其生理功能主要是排洩代謝産物及調節水、電解質和酸堿平衡,分泌多種活性物質,維持機體内環境穩定,以保證機體的正常生理功能。腎炎是由免疫介導的、發炎媒體(如補體、細胞因子、活性氧等)參與,最後導緻腎固有組織發生炎性改變,引起不同程度腎功能減退的一組腎髒疾病,可由多種病因引起。
腎炎有多種類型,其中慢性腎小球腎炎最常見,簡稱慢性腎炎,是指蛋白尿、血尿、高血壓、水腫為基本臨床表現,起病方式各有不同,病情遷延,病變緩慢進展,可有不同程度腎功能減退,最終發展為慢性腎衰竭的一組腎小球病。由于本組疾病的病理類型及病期不同,主要臨床表現各不相同,疾病表現呈多樣化。
慢性腎炎多數患者病因不明,據統計僅15%~20%從急性腎小球腎炎轉變而至。大部分慢性腎炎患者無急性腎炎病史,多數學者認為慢性腎小球腎炎與急性腎炎之間無肯定的關聯,它可能是由于各種細菌、病毒或原蟲等感染通過免疫機制、發炎媒體因子及非免疫機制等共同作用的結果。最常見的誘發因素是感冒、扁桃體炎、過量吃藥等。
北京聯科中醫腎病醫院中醫專家張振忠表示,慢性腎小球腎炎早期應該針對其病理類型給予相應的治療,抑制免疫介導發炎、抑制細胞增生、減輕腎髒硬化。可以防止或延緩腎功能進行性惡化、改善或緩解臨床症狀,防止腎功能減退,改善已經受損的腎功能,防止心血管合并症,改善遠期預後。中醫治療主要是辨證論治,可以内外結合,中西醫結合進行治療,可收到顯著的效果。
男子慢性扁桃體炎反複腰痛,查出慢性腎炎,為慢性扁桃體炎誘發
病例:患者xxx,男,40歲,有慢性扁桃體炎病史,平時有抽煙喝酒的習慣,每次受涼或喝酒後都會引起發炎,藥物治療症狀減輕,但始終不能徹底治愈,有時不得不加量服藥。
近幾個月來,因反複出現腰酸,尿液出現顔色變深、大量泡沫等症狀,到了當地醫院内科就醫。患者自述病情後,檢查發現尿潛血(++),尿蛋白(+++),血液中白細胞數量增多,被診斷為慢性腎炎。用激素類西藥治療後,其症狀稍有減輕,但尿中一直有紅細胞、少量管型細胞。後來因停藥複發加重,再次就醫,通過多方法檢查,醫生考慮為慢性扁桃體炎誘發的腎炎。
該患者腎炎反複的病因明确後,通過手術切除扁桃體,然後采用中西醫結合療法,一是治療腎病。二是增強患者的體質,經過一個多月的綜合治療,複查尿正常,尿潛血陰性,尿蛋白陰性,血液中白細胞恢複正常。
醫生表示,大多數人都有過扁桃體發炎,出現發燒、嗓子疼、淋巴結腫大等症狀。扁桃體位于消化道和呼吸道的交彙處,是咽淋巴循環的一部分,具有一定的免疫性。但扁桃體也會容易潛伏一些緻病菌,在免疫力低下的時候容易引發感染,進而誘發心肌炎、腎炎等疾病。
雖然扁桃體是免疫系統的一道防線,但是,當病菌引起的急性扁桃體炎反複發作的時候,會演變為慢性扁桃體炎,失去原有的防禦能力。還會成為細菌、病毒的庇護所,如果不及時進行治療,發炎會向周圍組織擴散,并經過血液散播到其他的器官,進而引發并發症。常見的有腎炎、心肌炎、關節炎、長期低熱、風濕熱等症狀。
扁桃體還會分泌大量的發炎媒體,如白媒體2,可誘發全身發炎。相比普通人,腎病患者免疫力更低,更容易受到病菌的攻擊。是以,扁桃體炎是慢性腎病發生的預警信号。一旦發作,必須在最短的時間内就醫治療。
扁桃體炎常見的誘發因素有勞累、煙酒過度、受涼等,鼻和鼻窦的慢性化膿性發炎、口腔的發炎也是一大誘因。預防扁桃體炎應改善生活和工作環境的衛生條件、重視個人衛生,注意飲食,增強體質,提高免疫力等。
中醫如何治療慢性扁桃體炎?
中醫專家張振忠稱,中醫治療慢性扁桃體炎,主要是通過口服中藥以及針灸進行調理。主要口服中藥湯劑,同時結合針灸調理,效果更好。一般選擇具有清熱解毒、生津利咽、滋補肺腎等功效的中藥,比如玄參、麥冬、生甘草、生地、知母、黃柏、桔梗等。中藥辯證療法:
1、風邪侵襲證。中藥治療宜以疏風清熱,利咽消腫為主,可選擇方藥疏風清熱東加減,組方藥:防風、金銀花、連翹、黃芩、赤芍、牛蒡子、桔梗、甘草、桑白皮、玄參、浙貝母、天花粉等,如果大便秘結,可加大黃、芒硝,起到洩熱解毒的作用;頭痛明顯,可加川芎、白芷、杭菊,有疏風止痛的作用;熱盛者可加大青葉,可清熱解毒。
2、肺胃熱盛證。治療宜瀉熱解毒,利咽消腫,可選擇清咽利膈東加減,組方藥:荊芥、防風、薄荷、栀子、黃芩、黃連、金銀花、連翹、桔梗、甘草、牛蒡子、玄參、生大黃(後下)、玄明粉(沖服)。如果咳嗽痰黃稠,颌下有硬核的患者,可加射幹、瓜蒌、浙貝母,起到清化熱痰散結的作用;持續高熱者,可加石膏、天竺黃,起到清熱瀉火、除痰利咽的作用;喉核腐膿成片的患者,可加馬勃、蒲公英等,起到祛腐解毒的作用。
3、陰虛邪滞證。中藥治療宜滋養肺腎,清利咽喉,可選擇百合固金東加減,組方藥:百合、玄參、麥冬、生地黃、熟地黃、當歸、芍藥、浙貝母、桔梗、甘草等。如伴有目睛幹澀,脈弦等肝陰不足症的,可加沙參、枸杞子、川楝子。扁桃體質硬或腫大者,可加川牛膝、丹參、生牡蛎、海蛤粉、路路通等藥物,起活血通絡,除痰散結的作用。
4、氣虛邪滞證。治療宜健脾和胃,祛濕利咽。可選擇六君子東加減。組方藥:黨參、白術、甘草、茯苓、陳皮、法半夏等。如果濕邪重,可加厚樸、枳殼,有宣暢氣機,祛濕利咽作用;如果喉核腫大不消者,可加浙貝母、生牡蛎,起到化痰軟堅散結的作用。
5、痰瘀互結證。治療宜活血化瘀,祛痰利咽。可選擇會厭逐瘀湯合二陳東加減。組方藥:桃仁、紅花、當歸、赤芍、生地黃、桔梗、玄參、甘草、枳殼、柴胡、茯苓、陳皮、法半夏等。如果喉核暗紅,質硬不消,可加昆布、莪術、丹參、水蛭、路路通、生牡蛎,有活血軟堅散結的作用;如果複感熱邪,溢膿黃稠者,可加黃芩、蒲公英、車前子、皂角刺,起到清熱化痰的作用。
(約23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