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伴成長的睦鄰中心、閑話家常的睦鄰客廳、漫步閱讀的睦鄰街區、休閑充電的睦鄰園區.......這裡有更整潔美好的環境、有更優質溫馨的服務,有更契合心靈的交流互動,随着睦鄰空間的不斷拓展,我們的城市越來越有溫度。
讓我們一起來看看
楊浦這些越來越美的睦鄰生活圈
1. 撫順路睦鄰中心
“肆點伴空間”自習室
位于鬧市街口的撫順路睦鄰中心,周邊中國小、大學密集分布,服務對象中也不乏周邊居民和公司白領。睦鄰中心堅持需求導向,延展日常活動功能,連結起高校、各類教育機構等多個内外資源,根據居民的需求變化鼓勵自主規劃服務,實行公益化管理,打造“肆點伴空間”自習室。尤其在“雙減”政策落地後,“肆點伴空間”成為了深受社群居民喜愛的網紅打卡地。(選送機關:四平路街道)

2.居群眾籌打造“睦鄰客廳”
曾經的寶地東花園8号樓居民“相見不相識”,開放式的一樓入戶大廳環境和安全性無法保障。随着樓組志願值班隊伍成立,社群規劃師一同參與,越來越多居民志願者參與進大堂的自主管理中來:環境整治、安裝玻璃窗、粉刷牆壁、居民主動捐贈物資……大堂被改造成集民主協商、娛樂休閑、兒童活動等三個功能區為一體的“睦鄰客廳”。居民趁熱打鐵正式成立樓委會,共同制定制定樓組公約,守望相助、共商同議,基本實作“樓内沖突樓内解決”。8号樓現已成為江浦路街道睦鄰樓組建設的樣闆。(選送機關:江浦路街道)
3.216戶居民共享“大客廳”
在水月坊一棟高層住宅底樓,有一處180平米的空間十年來閑置未用。為進一步拓展居民公共活動空間和休閑場所,經過前期多次讨論,反複協商,動員居民、駐區機關贊助,街道專項經費共籌集資金9.6萬餘元。2021年啟動打造頗具匠心的“水月坊睦鄰之家”,不僅加強居民休閑茶話、綠植培育等基礎服務,還設立黨員志願服務站、阮阿姨談心工作室、調沖突解室,優化特色服務。同時,成立了大客廳理事會、訂立《客廳公約》、組建自治團隊,進一步實作大客廳長效常态化管理。(選送機關:大橋街道)
4.量身打造的“美麗街區”
位于延吉四村靖宇東路和周家嘴路之間的水豐路,全長約1.2公裡。延吉新村街道以“美麗街區”建設為契機,取締了36戶破牆開店商鋪,重建立起圍牆,積極引導社會力量參與,為水豐路量身打造“美麗街區”實施方案;指導沿街23家店鋪建立“小老闆聯盟”自治組織,增強歸屬感、認同感和共建意識,引導聯盟協商制定“門責管理公約”實作自我管理、自我限制;街道與學校、單車公司、居民組成聯盟,聯手解決校門口秩序混亂問題。此外,征集原住居民的典型故事作為素材,将新圍牆建造成“延吉時光印記”牆,形成了街區機關、學校、商戶、居民之間美美與共的睦鄰氛圍。(選送機關:延吉新村街道)
5.NICE2035未來生活原型街
四平路1028弄曾是一條被五金店、小餐館、棋牌室占據的無名弄堂。初期,通過制定9項治理标準對街區面貌整體改造提升,同時發揮毗鄰“環同濟知識經濟圈”優勢,堅持街校關聯,将專業設計理念實踐與社群結合,引進涵蓋未來生活元素的餐飲、娛樂、新材料、出行、辦公等各領域的創新實驗室,成為具有煙火氣的“網紅打卡地”。目前街道已連續開展了五季“四平空間創生行動”,運用各種工作坊,激發居民共同設計、共同建設,社群居民成為生活設計的最直接感受者、受益者與參與者。(選送機關:四平路街道)
6.關聯聯治“無名路”煥新顔
長白新村街道轄區内有兩條管理邊界不清,長期處于失管養護狀态的“無名路”。2020年起街道打破正常條塊劃分,整合街道綜合行政執法隊、海鼎保潔公司及居民區力量,形成“無名路”環境綜合整治方案、建立保安全、保秩序、保整潔、保美化的“四保”協同機制,打出整治“組合拳。由社群居民和周邊機關職工組成自治隊伍,建立“無名路”日常議事協調機制,負責“無名路”日常管理和問題協調,形成“自管自治、共享道路”的良好氛圍。(選送機關:長白新村街道)
7. “午間益小時”特色項目
灣谷科技園坐落于新江灣城西北部,總規劃面積66萬平方米,是楊浦轄區内高科技人才集聚的國際科技産業園區。街道以黨群服務站為平台,開展了“午間益小時”特色項目,為園區企業和白領設計提供包含“創意手工坊”“心理咨詢”“午間活力運動彙”等活動,形成常态化的文體活動格局。大規模企業白領通過“午間益小時”特色項目,以大帶小、以強帶弱,影響和引領中小微企業參與站點服務,更多園區白領參與進活動中來,“午間益小時”成為提升企業文化服務圈建設的一線視窗和有效平台。(選送機關:新江灣城街道)
文字/圖檔:瞿狄
編輯:奚宇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