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阿姨徐美娟,這兩天路過家附近斜土路上一家東方有線營業廳,被其中助老“微站點”吸引。見站點有年輕志願者,她掏出手機問:“聽說星巴克推了個‘咖啡有個局’,侬曉得哪能預定伐?”
“咖啡有個局”是星巴克在上海、深圳等四城60餘門店率先上線的新型社交方式,三五知己可組局預約到店,由全國數量僅600名的星巴克區域咖啡大師帶領,探索咖啡風味奧秘。徐美娟和她的老年閨蜜團也想趕這趟時髦。站點志願者謝衛靈聽明白了徐阿姨的意圖,示範下載下傳了美團App,随後手把手教徐阿姨搜尋“星巴克”,找到置頂的“1971客廳專屬空間”,再根據可選門店進行老年閨蜜團“咖啡局”的線上預訂。
徐美娟告訴記者,她使用智能手機略有困難,但又特别想學,希望周圍人不嫌棄、幫一把。這類害怕掉隊、渴望享受數字生活的老年人其實并不在少數。去年,全國政協委員、上海市經信委副主任張英與24位委員一道,提出了彌合“數字鴻溝”提案,被評選為上海市政協2021年優秀提案。根據相關調查,上海60歲及以上人口中,超過七成無法獨立操作健康碼,71%的老人“想學網購技巧”。
而今,上海老年市民可像徐美娟一樣,在家門口獲得數字助老服務。記者從上海智慧城市發展研究院獲悉,上海首批153個數字助老“微站點”已覆寫16區,它們的定位導航資訊也已在高德地圖、百度地圖等App上線,市民搜尋“數字夥伴計劃”,便會自動羅列出附近的“微站點”。市民也可關注“上海數字夥伴計劃”公号了解更多詳情。
153個數字助老“微站點”已覆寫上海16區,其中崇明有9個,浦東新區有23個。
據了解,站點多選擇與電信、移動營業廳以及銀行網點、圖書館等合作,站點内附有《數字夥伴計劃·如何使用智能手機》(1.0版)學習手冊,供老年市民按需領取,包含了随申辦、健康雲、市級醫院網際網路總平台、高德地圖、支付寶、京東到家、盒馬等常用App或小程式操作指南。與此同時,站點還配有身穿“數字夥伴計劃”藍色志願者服裝的資訊助力員,他們是由市經信委自去年4月起全市招募的志願者,可為老年人提供面對面、手把手的答疑幫辦服務。
去年,在上海市城市數字化轉型工作上司小組辦公室指導下,上海啟動“數字夥伴計劃”,關聯相關委辦局、企業、上海智慧城市發展研究院等社會組織,從改造網際網路應用、建設“一鍵通”場景、線上線下教育訓練三方面入手,不讓老年人、殘障人士在數字化轉型中掉隊。
上海線上新經濟企業集聚并積極主動參與适老化改造,上海也擁有豐富的數字場景,更有彌合數字鴻溝的制度保障,這些都使得上海老人的數字能力頻頻“出圈”。近期,“上海丈母娘花式勸分手”沖上熱搜,說的是上海一位老母親,其女兒酷愛喝咖啡,因不希望女兒遠嫁,老母親巧妙利用“餓了麼”平台的數字化服務,尋找到了上海咖啡店和可外送站點密度極高的鐵證,希望對品質生活有追求的女兒能留在上海生活。
上海老母親巧妙利用“餓了麼”平台的數字化服務,尋找到了上海咖啡店和可外送站點密度極高的鐵證,勸女兒留在上海。
此外,“上海數字夥伴計劃”去年以來組織60歲以上“數字型驗官”對上海130餘個網站、App的适老化改造進行測評。其中64歲的老人武麗華尤其厲害,她能熟練玩轉上海20餘個科技館、博物館與文化藝術機構的微信公号,已20餘次成功秒搶到這些機構線上推出的公益票。
64歲的武麗華驕傲地向記者展示她最新搶到的某藝術館的導覽票。(李晔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