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先講三句話:
一、“萬物互聯的時代到了。”我們生活在這樣一個網際網路急速發展的時代,也許很快就會發現,你能接觸到的一切都可以連接配接到網際網路了,電腦、手機這些都早已經過時了,現在冰箱可以聯網,微波爐可以聯網,台燈可以聯網……這是一個趨勢。
二、我們有沒有考慮過,這些裝置到底是如何連接配接到網際網路上的?在點選連接配接按鈕就可以連接配接到網際網路進行聊天、查閱資料、看視訊的同時,我們有沒有想過,到底在點選的同時電腦在背景經過了那些繁雜的工作?
三、有時候,會有各種各樣的妹子抱着自己的電腦或者拿着手機來,帶着各種各樣的問題來找你,但總之最後就是一個意思,我的電腦連不上網了,你幫我解決了吧。這時候,你要是不懂什麼叫DNS配置錯誤、IP路徑錯誤、防火牆……而是告訴她你用360一鍵修複,那估計就沒有妹子來找你第二次了吧。
開個玩笑,其實作為信安專業的學生,對于網際網路的标準爛熟于心是必須的。
扯遠了,說到本書上來,我一邊看一邊在心裡一遍遍的想:“我拿到這本書太晚了。”如果在一年前我就已經看完這本書的話,那我在學習“計算機網絡”課程的時候會有更加深刻的體會。
本書和曾經的課程“計算機網絡”内容基本相同,講述的結構和順序也基本一緻,再加上語言風格輕松,舉例詳明,讀起來确實很輕松,都是來自曾經的回顧和再了解。整本書覆寫的很廣,作為技術通識教材很受用,配了很多有趣的圖檔來闡述一些較為麻煩的計算機處理過程。有幾次,都在感歎,日本人寫的教程,确實展現出了日本人把事情做到極緻的風格,我們中國的很多教材繁繁複複的寫了很多,每個點都給你寫到了,卻往往寫不透,也會有抓不住重點的感覺。當然了,有些較為深入的問題還需要自己加以查閱資料來延伸,這并不是說這本書不好,術業有專攻,隻對于通識tcp/ip足夠了。也許如果加入一些相關是實驗,是不是更好?也許吧,隻是個人的要求。
書摘:

TCP/IP與OSI模型對比
面向有連接配接和無連接配接型
位址的唯一性
網絡的構成要素
簡單選取一點我覺得可以展示出本書特點的内容在上面,有些内容我覺得由于學習課程的久遠,還真有些忘記了,現在看看真是一下子又回想起來,也算是一種學習的過程吧。
書還沒有過半,僅僅是進入皮毛,有太多的東西需要深入。希望這本書看完的時候,除了寫一篇完整的讀書筆記外,還可以寫一篇關于tcp/ip協定族的相關實驗參考出來。
有些時候,讀得多了,就容易把自己架空,好像什麼都懂,其實什麼都不會。是以抽點時間做一做實踐,要看看到底是什麼回事,把自己的知識落在真實的電腦,手機上,和這些真正使用這些标準和協定的東西打打交道,問問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