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些古裝電視劇中,經常會出現這樣的鏡頭,有些人在路邊攤吃,點了兩個饅頭一碗湯,結賬的時候都是幾兩銀子起步;有些大戶人家的少爺去賭博場玩了一圈,結果一次性輸掉了一千多兩銀子。就是因為總有這樣的鏡頭反複出現,導緻許多人對古代一兩銀子的價值産生了誤解,似乎古代一兩銀子隻等同于現在的幾十塊甚至幾元錢。
但是,如若真的有曆史功底的導演、編劇,絕對不會出現以上這一些荒唐透頂的故事情節,因為根據史書記載,明朝萬曆年間國庫的收入才有200萬兩,如果平常百姓吃一頓普通的飯就要花掉幾兩銀子,那豈不是打了皇家國庫收入的臉。那麼,古代的一兩銀子到底相當于現如今的多少人民币呢???????

古代銀子的經典形象——元寶
想要搞清楚一兩銀子的真正價值,就需要分不同的曆史階段來探讨這一問題,因為各個朝代的銀兩貨币價值都有所不同。既然如此,就要按照貨币等值參照的方式,将銀兩貨币的價值進行換算。對于自古以來就是農業大國的中國而言,大米是千年不變、必不可少民生商品,是以,筆者接下來将大米作為參照商品,進而得出幾個具有代表性時代的銀子價格。
電視劇中的白銀
在唐宋以前,由于白銀并不是普遍流通的貨币,是以計算在此之前的銀兩價值,并無太大意義。根據史書記載,唐朝貞觀年間銀子才逐漸進入流通貨币的舞台,當時一兩銀子可以買到200鬥米,由于10鬥米為一石,一石等于現在的59公斤,也就是說一兩銀子可以買現在的1180公斤大米。當今社會,平均米價基本上維持在1.75元一斤左右,由此可以推算得知,唐朝初年一兩銀子相當于4130元人民币。
古代最堅挺的硬通貨——大米
再來說說宋朝,據《宋史·食貨志》記載:“米石不過六七百”、“每鬥折錢30文”可得知,宋朝的米價大概維持在一鬥米600~300錢之間,那麼,一兩銀子就可以買到4~8石大米。由于宋朝的一石大米其重量約66公斤左右,是以一兩銀子的購買力,大約在924~1848之間。以前讀金庸的《射雕英雄傳》,還記得黃蓉請郭靖吃飯,結賬時一共花掉了19兩多,與真實的宋朝銀子的購買力相比,一頓飯花19兩的情況,想必不會在宋朝發生。
古代銀子
明朝年間,一兩銀子的價值開始大打折扣。據明朝萬曆年間的資料顯示,當時一兩銀子可以購買兩石大米,一石大米的重量約為94.4公斤,也就是說一兩銀子可以購買188.8公斤大米,中國米價的平均價格仍然取1.75元,也就是說明朝一兩銀子的購買力,相當于現在的660.8元。
清朝年間的銀兩價值相較于明朝就更低了,由于清朝晚期大量海外銀兩湧入中國,導緻中國的銀兩價值大幅度貶值,一兩銀子的購買力僅為明朝一兩銀子的三分之一,由此可以推算,清朝末年,一兩銀子的價值僅相當于現在的200多元人民币。綜上所述,各個時期銀兩價值截然不同,需要結合實際情況進行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