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BlockChain:【中本聰】曆史之作《Bitcoin: A Peer-to-Peer Electronic Cash System》 《比特币:一種點對點的電子現金系統》—九頁中英文對照翻譯

目錄

背景

比特币的創世區塊

百家觀點

論文

摘要

1. 簡介-Introduction

2. 交易-Transactions

3. 時間戳伺服器-Timestamp Server

4. 工作量證明-Proof-of-Work

5. 網絡-Network

6. 激勵-Incentive

7. 回收硬碟空間-Reclaiming Disk Space

8. 簡化的支付确認-Simplified Payment Verification

9. 價值的組合與分割-Combining and Splitting Value

10. 隐私-Privacy

11. 計算-Calculations

12.結論-Conclusion

參考文獻-References

     在2008年11月1日,一位自稱中本聰(Satoshi Nakamoto)的人在一個隐蔽的密碼學讨論組上釋出了一篇研究論文,這篇論文描述了他對一種新的數字貨币的設計,名叫比特币(bitcoin)。

     比特币利用公開分布總賬的方法廢除了第三方管理,中本聰将其稱之為“區塊鍊”(block chain)。使用者樂于奉獻自己電腦的CPU力量,運作一款特殊的軟體進行“挖礦”,并形成一個網絡來共同維持區塊鍊。

     2009年,他釋出了首個比特币軟體,并正式啟動了比特币金融系統。

     2010年,他逐漸淡出并将項目移交給比特币社群的其他成員。中本聰據信持有約一百萬個比特币。這些比特币在2013年底時的價值超過十億美元。

      他在網上留下的個人資料很少,幾乎沒有人聽說過他。雖然中本聰本身可能個是一個迷,但是他的設計解決了幾十年來密碼破譯界的大難題。這種數字貨币友善而且難以追蹤,脫離了政府和銀行的掌控,這樣的理念一直是網際網路有史以來的熱門話題。(摘自網絡收集)

      望月新一?尼克·薩博?多利安·中本?克雷格·史蒂芬·懷特?不管是誰,世界都欠他個諾貝爾獎!!!!!作為區塊鍊研究學者,很期待這一天的到來,????

     中本聰在創世塊的coinbase寫下的英文,正是泰晤士報當天的頭版文章标題:

     The Times 03/Jan/2009 Chancellor on brink of second bailout for banks.

     2009年1月3日,财政大臣正處于實施第二輪銀行緊急援助的邊緣。

   從發表論文以來,中本聰的真實身份長期不為外界所知,維基解密創始人朱利安·阿桑奇(Julian Assange)宣稱中本聰是一位密碼朋克(Cypherpunk)。另外,有人稱“中本聰是一名無政府主義者,他的初衷并不希望數字加密貨币被某國政府或中央銀行控制,而是希望其成為全球自由流動、不受政府監管和控制的貨币。”

     2008年11月1日,中本聰在“metzdowd.com”網站的密碼學郵件清單中發表了一篇論文,題為《比特币:一種點對點式的電子現金系統》。論文中較長的描述了如何建立一套去中心化的電子交易體系,且這種體系不需要建立在交易雙方互相信任的基礎之上。很快,2009年1月3日,他開發出首個實作了比特币算法的用戶端程式并進行了首次“采礦”(mining),獲得了第一批的50個比特币。這也标志着比特币金融體系的正式誕生。

     2010年12月5日,在維基解密洩露美國外交電報事件期間,比特币社群呼籲維基解密接受比特币捐款以打破金融封鎖。中本表示堅決反對,認為比特币還在搖籃中,經不起沖突和争議。七天後的12月12日,他在比特币論壇中發表了最後一篇文章,提及了最新版本軟體中的一些小問題,随後不再露面,電子郵件通訊也逐漸終止。(摘自百度)

V神評論:V神釋出推文稱,若CSW真是中本聰,那麼就要質疑中本聰本人了。他說:“如果有證明CSW就是是Satoshi的确鑿證據,那麼我不會改變對CSW的看法,而是要改變對中本聰的看法了。

曾鳴:我認為中本聰非常了不起,是個天才,真正開創了一個時代。

繼續……

中本聰原文位址:《Bitcoin: A Peer-to-Peer Electronic Cash System》

https://bitcoin.org/bitcoin.pdf

Abstract. A purely peer-to-peer version of electronic cash would allow online payments to be sent directly from one party to another without going through a financial institution. Digital signatures provide part of the solution, but the main benefits are lost if a trusted third party is still required to prevent double-spending. We propose a solution to the double-spending problem using a peer-to-peer network. The network timestamps transactions by hashing them into an ongoing chain of hash-based proof-of-work, forming a record that cannot be changed without redoing the proof-of-work. The longest chain not only serves as proof of the sequence of events witnessed, but proof that it came from the largest pool of CPU power. As long as a majority of CPU power is controlled by nodes that are not cooperating to attack the network, they'll generate the longest chain and outpace attackers. The network itself requires minimal structure. Messages are broadcast on a best effort basis, and nodes can leave and rejoin the network at will, accepting the longest proof-of-work chain as proof of what happened while they were gone. 摘要:本文提出了一種完全通過點對點技術實作的電子現金系統,它使得線上支付能夠直接由一方發起并支付給另外一方,中間不需要通過任何的金融機構。雖然數字簽名提供了解決方案的一部分,但如果仍然需要可信任的第三方來防止雙花(double-spending),則主要好處将喪失。我們在此提出一種解決方案,使現金系統在點對點的環境下運作,并防止雙花問題。該網絡通過随機散列(hashing)對全部交易加上時間戳(timestamps),将它們合并入一個不斷延伸的基于随機散列的工作量證明(proof-of-work)的鍊條作為交易記錄,除非重新完成全部的工作量證明,形成的交易記錄将不可更改。 最長的鍊條不僅将作為被觀察到的事件序列(sequence)的證明,而且被看做是來自CPU計算能力最大的池(pool)。隻要大部分CPU功率由不合作攻擊網絡的節點控制,那麼誠實的節點将會生成最長的、超過攻擊者的鍊條。這個系統本身需要的基礎設施非常少。資訊盡最大努力在全網傳播即可,節點(nodes)可以随時離開和重新加入網絡,并将最長的工作量證明鍊條作為在該節點離線期間發生的交易的證明。

————————————————

版權聲明:本文為CSDN部落客「一個處女座的程式猿」的原創文章,遵循CC 4.0 BY-SA版權協定,轉載請附上原文出處連結及本聲明。

原文連結:

https://blog.csdn.net/qq_41185868/article/details/78939022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