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部動畫短片,講的是有一位媽媽生下孩子以後,醫生要給減掉系帶,但是被媽媽阻止了。從此以後,這孩子雖然來到人世間,但是他和媽媽之間的那個系帶永遠在一起,孩子從來沒有離開過臍帶,而媽媽對孩子的保護也是特别的細心。
小的時候,他就即便是跟她一塊兒出去購物,也不讓别的陌生人挨近他,長大以後,第一次和姑娘約會,結果被媽媽用臍帶拽了回來。後來兒子也長大了,但是臍帶還是系在媽媽和兒子之間,而兒子也完全習慣于跟媽媽這樣的不離不棄,天天厮守在一起的生活方式。
媽媽變老了,兒子也從幼年到少年,再到青年到中年,到最後媽媽也完全變老了,兒子也非常的孝順。過去是媽媽把兒子摟在懷裡,現在媽媽老了,他也随時随地,哪怕是睡覺的時候也把老媽媽摟在懷裡。

可是有一天晚上他睡着的時候,有一個幻影把已經老得縮成一團,猶如一個嬰兒的媽媽抱走了。因為媽媽和兒子的臍帶還連在一起,是以這個幻影就拿出剪刀,把他們的系帶給剪斷了。這一剪斷兒子就醒了,醒來過後看到沒有媽媽了,他一臉的茫然,不知道自己以後怎麼生活了。
這個故事隻是一個視訊短片,但不僅僅是一個短片。現實中,孩子獨立人格的缺失造成的影響,小至長大成年沒有自理能力,變成“媽寶男”,大至那個溺愛兒子,導緻兒子二十四歲因為殺人被判死刑,死之前含着恨意咬下了母親的乳頭的社會新聞。
01
高爾基說:“愛孩子是連母雞都會的事,教育孩子卻是一門藝術。”從古自今,在我們身邊不乏有很多教育不當的例子。父母打着對我們好的名号讓小孩做一些他們認為對他們好的事情,但這樣是不對的。
著名的詩人紀伯倫就認為,孩子是獨立的,是與父母平等的個體,父母隻能給孩子以愛,卻不能代替他們思想、靈魂的形成。紀伯倫的一首詩,把這個思想表達的非常透徹:
你的孩子,其實不是你的孩子,
他們是生命對于自身渴望而誕生的孩子。
他們通過你來到這世界,
卻非因你而來,
他們在你身邊,卻并不屬于你。
你可以給予他們的是你的愛,
卻不是你的想法,
因為他們自己有自己的思想。
你可以庇護的是他們的身體,
卻不是他們的靈魂,
因為他們的靈魂屬于明天,
屬于你做夢也無法達到的明天。
你可以拼盡全力,變得象他們一樣,
卻不要讓他們變得和你一樣,
因為生命不會後退,也不在過去停留。
你是弓,兒女是從你那裡射出的箭。
弓箭手望着未來之路上的箭靶,
他用盡力氣将你拉開,
使他的箭射得又快又遠。
懷着快樂的心情,
在弓箭手的手裡彎曲吧,
因為他愛一路飛翔的箭,
也愛無比穩定的弓。
02
這首詩用優美的筆調寫透了親子之愛。他告訴我們,第一,孩子來到這個世界,并不是為家長而來的,他獨立性是先天的,孩子并不是屬于父母的私有品。
第二,父母都愛孩子,但是能夠給他們的隻有愛,而不能夠把自己的思想,自己的意志想法強加給孩子。家長應該懷着愛去培養孩子的獨立人格,要讓孩子有自己的主見。
第三,父母要盡力呵護孩子的身體,而對于他們的靈魂卻無能為力。因為靈魂他不是屬于現在,不是屬于當下,而是屬于未來。紀伯倫可以帶給我們的啟示遠不止這些。
03
紀伯倫曾被譽為與泰戈爾齊名的“東方智者”,美國總統羅斯福曾經說,紀伯倫是最早從東方吹來的風暴,橫掃了西方,但它帶給我們海岸的全是鮮花。
冰心曾說,紀伯倫是貧苦出身,他的作品更像一個飽經滄桑的老人在講為人處世的哲理,于平靜中流露出淡淡的悲涼。
他的名作《先知》被翻譯成20多種語言,以博愛情懷和哲思智慧治愈着經曆一戰的人們,也成為了20世紀以來讀者最多的作品之一。
而這套《紀伯倫全集》收入了紀伯倫的全部小說、詩歌、散文和繪畫作品,融合了《先知》《沙與沫》《淚與笑》這三本最廣為人知的作品。由冰心傳神譯筆,原汁原味還原紀伯倫語言特色。隻要一套書,為你講透我們每個人都繞不開的26個根本問題:愛情、婚姻、子女、工作、教育、哀樂、罪罰、理性、友誼、善惡等。
還有52篇哲學感悟,322則智慧格言,讓你的内心強大平靜,充滿希望與信心,收獲來自紀伯倫的能量與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