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技術被封鎖到實作技術反超,甚至成為産品的主要供應商,這樣的奇迹在中國是時常發生的,今天要給大家介紹的這個産品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自潤滑軸承是一項非常先進的技術,相比于傳統軸承它具有許多不可替代的優勢,目前航空、航天、軍事、科技領域都需要用到這項關鍵的技術。但是這一關鍵零部件方面,我國在過去的很長一段時間内卻依賴于國外進口。然而好消息是,如今我國的軸承廠商将這一難題攻克了。
什麼是自潤滑軸承
想必大家在日常生活中都見過,至少也知道軸承的存在,它的作用主要是減小機械内需要旋轉部位的摩擦力,能夠保證機械的順暢運轉。由于需要進行高強度的摩擦,普通軸承必須配合乳化油進行使用,否則軸承會很容易被磨損消耗或者發生損壞。
但盡管有潤滑油的幫助,軸承依舊是機械部件中非常容易損壞的零部件,因為一旦保養不及時,或者潤滑油出現洩漏,軸承很容易出現磨損。而自潤滑軸承相比于傳統軸承最大的優勢在于,它可以在完全不需要潤滑油的情況下進行工作。并且這種軸承抗沖擊力、耐磨性、順滑度等方面都有着更好的表現。
自潤滑軸承通過特殊工藝,在連接配接處添加了固态潤滑材料,這樣軸承就不用不停地添加潤滑油來保證軸承的順滑度,同時也從根源上解決了潤滑油洩漏的情況,降低了軸承故障率。也正是因為具有這麼多優越性,是以在很多領域,自潤滑已經逐漸替代了潤滑油,尤其是航空、航天、軍事等高精尖領域。但是由于這種零部件的制作工藝非常複雜,過去的很多年這種零部件我國基本都靠從國外進口。
這項技術起先掌握在美、日、法、德等國家手中。這些國家在機械制造領域蘊含着深厚的底蘊,不僅起步早,而且形成了非常龐大的工業體系,是以在技術實力上中國與他們具有非常大的差距。但是國内的軸承廠商并沒有放棄,通過不懈努力,最終自潤滑軸承的制造技術如今已經被國内的廠商所攻克。
長盛軸承彎道超車
說起軸承就不得不提到我國的長盛軸承,這家企業幾乎是我國實力最強勁的軸承廠商。在傳統軸承業務上,長盛軸承就已經達到了國内第一的實力。但是長盛軸承并沒有是以驕傲自滿,而是向着技術實力更高的自潤滑軸承開始進發,最終憑借長久以往的技術研究,長盛軸承成為了國内第一家掌握自潤滑軸承的企業。
由于技術上并不落後于國外廠商,并且價格上占據很大的優勢,長盛軸承所生産的自潤滑軸承一經問世就迅速在市場上受到了廣泛關注。不僅是國内廠商,甚至連國外的許多廠商也紛紛開始轉投長盛軸承,這也讓中國從一個自潤滑軸承進口國轉變成了重要的自潤滑軸承出口國,這也讓美、日、法、德等國重新審視中國在軸承制造領域的技術實力。
目前寶馬,沃爾沃,捷豹,特斯拉,奧迪,大衆等大家所熟知的汽車品牌所運用的軸承大部分都來自長盛軸承。是以,我們也是時候重新審視中國的軸承實力了。在長盛軸承取得了曆史性突破之後,國内的軸承廠商奮起直追,如今包括長城、龍溪軸承在内的多家企業都已經掌握了自潤滑軸承制造技術。
甚至龍溪軸承還掌握了更高端的自潤滑關節軸承,這是一項在航天領域被廣發應用的技術,在神舟系列飛船、長征系列運載火箭、中國空間站上都有這種零部件的使用。如今中國已經在這一領域擺脫了依賴于進口零部件的尴尬,而是全部換上了國産的自潤滑軸承,這是十分令人欣喜的事。
總結
可能在很多國内網友眼中,中國的很多技術方面還不如國外,中國在機械領域還是受制于人。不可否認的是,中國在機械制造領域的起步确實要比其他國家晚很多,再加上國外對中國的發展一直虎視眈眈,不願意與中國分享技術,是以中國的發展十分困難。
但是中國的科學家和企業始終沒有放棄技術突破,如今在很多領域我們已經實作了逆襲,從無到有,從落後到領先,我們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奇迹,而自潤滑軸承隻不過是其中一項罷了,我們應該對中國的技術實力有信心,隻有信任中國企業,我們才能迎來更好的發展。
反向輸出!中企打破外國自潤滑關節軸承的封鎖,實作彎道超車
又一技術封鎖被中企打破,我們不僅能迎頭趕上,還能彎道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