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建時期對于單兵作戰能力要求比較高,在戰場上能夠以一敵百的将士都讓人非常的佩服,隋唐時期曾經還出現過一隻類似于特種部隊的組織,他們是燕雲十八騎,據說戰鬥力超強,18個人竟然一夜消滅了近萬人,這到底是史實還是傳說?

演義小說
關于燕雲十八騎的記載,最早是出現在演義小說《隋唐英雄傳》中,除此外在地方志中也有提到,據說這是羅藝手下的一支騎兵隊,隻有18個人,但是戰鬥力卻非常強,每次出現的時候都穿着一身黑衣。
臉上戴着面罩,頭上也蒙着黑色的頭巾,每個人都帶着兩種不同的武器,分别是巨大的弓箭以及鋒利的彎刀,每人身上還背着18支弓箭,每逢出現都騎着高頭大馬,穿着馬靴,在靴子内部還插有匕首,從頭到腳隻露出一雙眼睛。
這18個人各個武藝高強,善于騎射,在戰場上能夠以一敵百,幾乎沒有出現過敗績。他們常年遊走在邊疆地區,對于侵犯的異族給予痛擊。
一夜滅數萬
這支隊伍的上司者叫做羅藝,他是羅成的父親。隋朝末期百姓民不聊生,突厥等少數民族也開始在邊疆騷擾,這種遊牧民族擅長騎射,騎着馬匹,經常來邊關騷擾百姓,劫掠錢财奴隸,因為速度太快,起國中原人都對他們無可奈何。
後來羅藝奉命來此駐紮,就組建了這支騎兵隊伍專門應對突厥。有一次突厥有一萬大軍侵犯邊疆燒殺搶掠,羅藝得知消息後就召集了燕雲十八騎因為人數太少,無法正面抗争,他們就采用了偷襲的方式,跟随對方深入到大漠深處。
通過偷襲一夜就絞殺了敵方近3000人,讓這支突厥軍隊十分驚恐,加快速度撤退,燕雲十八騎更是追在後邊寸步不離,在追蹤他們的時候還遇到了另一支數萬人的突厥部落,他們幹脆将這隻部落全部殺害。
雖然讓後人看來略微有一些殘忍,但在當時憑借着這一戰績也在當地成為了神話,不僅中原人對他們非常佩服,無數的突厥人聽到這支隊伍也是聞風喪膽,此後再不敢随意侵犯。
據說這隻隊伍隻聽從羅藝的指令,他們彼此之間也不是非常的熟悉,集結的時候隻是聽号角來行事。後來羅藝去世,他的兒子接管了這支隊伍,之後,将這支隊伍解散。
曆史真相
這支隊伍大多數存在于演義小說中,真實性不可考證,後人經過分析也有不同的看法,有一部分人認為這支隊伍确實存在,但并不是在隋唐時期,而是存在于五胡十六國,據說組建這支隊伍的人是後趙皇帝石勒。
他是一個胡人,并且年幼時期家境貧困,後來天下大亂,部隊軍饷缺乏,并州刺史為了擷取軍饷,幹脆在境内抓捕胡人,将這些人賣給别人做奴隸,擷取錢财石勒也被抓獲,因為不服氣,甚至還受到了對方的多番毆打侮辱,後來被賣給别人做奴隸。
石勒遇到了一位老人,這個人擅長相面,看到他之後就告訴他将來一定能夠稱王稱霸。石勒隻把這件事當成趣事告訴了身邊人,結果因為他外形奇特,他身邊人卻相信了這個預言,并且傳來傳去,還讓他們的主人知道了。
主人親自召見石勒跟他一番交談,也覺得他将來會有大的成就,幹脆就撤銷了他奴隸的身份,放他自由。石勒在此時也有了自己的想法,他在接下來的時間裡找了8位同鄉好友組成一支隊伍。
前後又有另外10人加入了這個組織,這18個人組成了一支騎兵隊伍,因為他們原本就有一定的武力值,組成隊伍之後更是骁勇善戰,是以也被稱為燕雲十八騎,這些人跟随石勒南征北戰,立下了很大的功勞。
後來石勒也憑借這支隊伍建立了屬于自己的後趙王朝,跟随他的這些人也都被封官。除此外還有一些人認為燕雲十八騎是由燕雲十八旗演變出來的,隋朝末年,軍隊中采用的是旗牌制度,不同地區都設有專門的騎兵軍旗。
燕雲十八騎很有可能就是這18個騎兵隊伍,而每一個旗下都有五六百的兵力,18個騎兵旗一夜屠殺上萬名突厥人也就可以了解了。
結語
燕雲十八騎的傳說之是以能夠流傳至今,不僅是因為他們戰鬥力超強,更是顯示了人們想要抗擊北方遊牧民族的決心,曆史上中原政權确實也受到了遊牧民族的多番騷擾,但如今各民族和平相處才是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