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服務留下,“器”就不要了吧-關于伺服器未來發展的思考

服務留下,“器”就不要了吧---

關于伺服器未來發展的思考

             早幾年,看到一幅漫畫,大意是去飯館吃飯,菜單上是這樣寫的“材料:**元,瓦斯費**元,清潔費**元,廚師工資**元……”雲雲,現在看起來,着實是讓人暈菜的。這個飯館怎麼這樣做事情呢?

這幅漫畫雖然是諷刺那些有意将事情做複雜的人的,然而我們看現在的伺服器市場,是不是“無意”中也做成了這樣的局面了呢?在企業做事情的時候,最擔心的并不是項目進度問題,也不是資料出錯問題,而是伺服器當機,那是災難!足以毀掉你數年之功。

在2006年,有一次當機4個小時,公司業務系統是24小時運轉的,那意味着業務休克四小時啊,後續的補救和調整足足花了接近一周的時間才全部恢複過來,雖然這件事對大家的資訊化作用教育很大,但是對于機房伺服器、網絡裝置的運維來說,需要投入越來越多的資源和精力,這些通常會成為企業經營的一個當然成本。

最近因為籌建溫州市資訊管理學會的緣故,也更多地與同行們交流,發現大家花在這個領域的精力和經費是不少的,從伺服器、存儲、UPS到交換機,防火牆、防毒軟體到網管軟體,都要時刻保持更新,要消耗很多精力,服務期服役年限要到的時候,做更新預算,通常需要幾個來回才能落實,這個時候伺服器已經早就超過服役期限了,潛在的隐患無法估量。

另外一個小型的調查表明,為了維持伺服器的正常工作,配套的投入中60%以上是為了“萬一”而進行的,這還不包括人力成本。在這個雖然買方聲音越來越大的時刻,伺服器市場的規則還是一大幫賣家所決定的,因為至少可以賣出更多的産品和服務,當然其中使用者的自我保護心理也促成了這個格局的形成。

當然,伺服器所凝聚的資料資源不是100%IDC這個通路能解決的,也不是使用者自己100%能解決的,現在有許多應用已經通過IDC來進行,但是就其占使用者的全部比例來看應該不足10%,現在能“放心”地交出去的包括郵件系統、外部網站以及OA為主,什麼時候“外部”的占80%以上了,我認為那才是健康的,正常的。當然這需要有一個進化的過程,好像目前我們曉得的電力系統,自來水系統,最早也都是“自給自足”的模式,現在變成了公共服務,即插即用。資料服務的未來架構将是一個比特流的電力系統,自來水系統。目前很熱火的雲計算在這個領域已見端倪。眼下,各種層次的資料中心層出不窮。但是整合的空間還相當的大。

伺服器應用發展到現在,我了解可以統稱之為資料服務,而不是伺服器,機房這樣的聚焦在“器”方面的東西。

上面說的是使用者習慣變遷程序的截面與展望,這是大勢,我們必須看到的大勢?雖然在伺服器提供商,比如IBM、HP 浪潮、聯想等等公司去做,還是政府去做,還是管理軟體公司去做,還是電信營運商等其他機構去做,誰更合适,有比較大的争議空間,但是基于伺服器的“自來水式”的應用大勢我們無法阻擋。目前提供資料服務的規範還遠遠不夠,還不能讓使用者感覺到象用電那樣省心、放心。這個程序将是一場衆多廠商自覺變革的惡仗。

事實上,從整個社會經濟發育的面上來看,資料服務公共化也是一個自然而然的過程。雖然,現在主要是IBM、微軟、AMD、英特爾、思科、戴爾、惠普等IT巨頭們在驅動虛拟化,全球幾乎所有的軟硬體廠商都在為虛拟化而備戰,大有前赴後繼之勢。通過媒體,我們看到在實物經濟的主體,尤其在制造業這個領域,關于對于虛拟化的訴求還處于失語狀态,或者說是無知覺狀态,許多人把它視為廠商們的一個銷售噓頭(我之前也這樣認為過),當然,從廠商角度看,一個新的技術形态,一個新的商業模式确實可以為廠商尤其是領先廠商帶來真金白銀。但是現在虛拟化事業本質上已經是一個功德事業了。

如上面所說,這是一場廠商自我變革的惡仗,随着使用者習慣的變遷速率加快,誰變革得徹底,誰變革得快,誰就能搶占先機,拿到下一場角逐的入場券。

這個功德在于不僅可以減少碳排放,也會減少矽排放,我們清楚電子工業裡面伴随矽的還有許多稀有金屬,排放之後的污染到了年限之後會比碳還厲害。

虛拟化本質上是一個嶄新的生活方式與生産方式。它是試圖通過資源的公共化,提供更便利、更經濟的産品為使用者提供服務,好比現在的瓦斯、水和電一樣。虛拟化裡面的産品自然不是實物狀态的,而是一種應用,這和傳統的公共産品提供模式不一樣,傳統的是總體架構,複制營運,而虛拟化則是從通用軟體到通用硬體再到叢集硬體,然後再來實作諸如雲計算、saas一樣的應用。我們可以想象一下電網、鐵路網、公交網絡的營運,是多麼和諧、經濟的模式!

虛拟化支撐的是新的生活方式,簡約不簡單,最為重要的是新的生産方式。和諧生産方式創始人、溫州模式研究學者張西振先生最近幾年來一直緻力于工業革命以來第三代生産方式—和諧生産方式的研究。他介紹說“和諧生産方式,是借助資訊化網絡聯結平台,将分布式生産能力聯結為按工序分工的供應網絡,進而實作用标準化能力單元履行個性化訂單,解決大規模工業化生産與日益增強的個性化、不确定需求的沖突,達到産銷和諧、供需和諧的資訊化時代的生産方式。”這樣的生産方式與虛拟化有着一樣的研究與出台背景,它是将産業超越公司、超越行業、超越供應鍊甚至超越一般上的産業叢集來認識。基于社會化的網絡,交易費用、邊界交換費用、庫存浪費、空轉浪費等等都可以最大程度地得到節約。

如“暗物質”一樣,當虛拟化引領的資料服務到達公共服務産品層面時,物質世界與比特世界将産生一個奇妙的關系,這個關系會激起我們更多的遐想。這裡就不展開了。

本文轉自    王甲佳   51CTO部落格,原文連結:http://blog.51cto.com/secajia/416371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