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90後留學生做住家保姆被父母質疑:我辛苦供你讀書,就是讓你伺候人的嗎?

你能接受孩子留學回來後,給别人當保姆嗎?

最近刷到了這樣一個女生。90後,大學大學,在國外留學一年,回國後誤打誤撞進入了家政行業,成為了一名住家保姆。

她每天的工作就是照顧孩子,給孩子的日常生活,帶孩子上興趣班,還會輔導孩子作業教孩子彈琴。

在她較早的一個視訊中,她曾表示,自己将比較火的兩條家政的視訊都删掉了,因為媽媽刷到了視訊,将自己臭罵了一頓,認為讀了這麼多書卻給别人當保姆,非常丢臉,甚至删除了自己的微信。

對此,她表示非常無奈,也希望能夠得到家人的了解。

請問,如果是你,你能接受寒窗苦讀12年的孩子給别人做保姆,伺候别人嗎?

90後留學生做住家保姆被父母質疑:我辛苦供你讀書,就是讓你伺候人的嗎?

作為父母,怎麼也想不通,辛辛苦苦供出來的孩子,沒有坐在幹淨明亮的寫字樓的辦公室裡,反而成為了别人的保姆,讀了這麼多書,圖什麼?

翻看完這個女孩所有的住家保姆的視訊,我非常喜歡她。她會很認真地分享自己的三餐,分享布置得美美的小房間,分享帶娃彈琴學習的日常等等。

她的視訊裡,展現的就是一個生活态度積極,開開心心工作,規劃也非常清晰的女孩子。

每個月還不錯的薪水,在大城市裡包吃包住,工作環境好,沒有勾心鬥角,還有一定的自由度,坦白說,這樣的工作真的很不錯。

90後留學生做住家保姆被父母質疑:我辛苦供你讀書,就是讓你伺候人的嗎?

可是為什麼父母難以接受呢?

作為家長,我們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未來能出人頭地,越來越好。甚至能一躍跳龍門,步入更高的階層。可是當孩子的選擇和父母不同的時候,甚至是向下選擇的時候,父母就很難接受。

雖然我們說行業不分高低貴賤,但是在我們的“刻闆印象”,保姆就是伺候人的,自己放在手心上的掌上明珠跑去伺候别人,心理肯定接受不了了。

90後留學生做住家保姆被父母質疑:我辛苦供你讀書,就是讓你伺候人的嗎?

還有就是面子問題,你的孩子當白領,他的孩子當公務員,而我的孩子卻在做“底層”工作,一對比,面子盡失。

其實說白了,主要還是父母的“控制欲”在作祟!

我們很難承認孩子的獨立,認為孩子不聽自己的,按照自己想法選擇的路一定是錯的;

我們很難做到對孩子的完全尊重,我們對孩子充滿了懷疑和不信任

孩子就像是一個風筝,能往哪個方向飛,能飛多高,永遠都由父母手裡的那根線決定。一旦孩子偏離了方向,就必須馬上把他拽回來。

90後留學生做住家保姆被父母質疑:我辛苦供你讀書,就是讓你伺候人的嗎?

實際上,人生不是隻有一條路可以走的。

導演張同道說:“每個孩子的天性各不相同,他們應該有不同的成材方式和成長經曆。教育不是工廠鑄件,沒有一個通用的标準生産模式。”

和很多啃老,炫富,不腳踏實地的年輕人相比,這個90後的小姑娘其實非常優秀,她自食其力,憑本事吃飯。

和每天996,熬夜秃頭,頸椎病纏身的同齡人相比,這個90後的小姑娘其實非常聰明,輕松的環境,單純的人際關系,讓她即賺到錢,也不至于太辛苦。

她沒有和其他人一樣去搶得頭破血流,而是另辟賽道,走上了一條完全相反的路,在這條路上,她照樣可以發揮自己的所長,她一樣是通過自己的努力來賺取每一分錢。

她一樣對生活有着夢想,對職業和未來有着自己的規劃。

她依舊堅持學習,不斷提高自我,成為更優秀的自己。

人生其實可以有很多種選擇,也有很多條路。

90後留學生做住家保姆被父母質疑:我辛苦供你讀書,就是讓你伺候人的嗎?

00後女生古慧晶當初選擇汽修專業,讓家裡人非常不了解,但是在自己的刻苦努力之下,她在汽修大賽中勇奪一等獎。

90後留學生做住家保姆被父母質疑:我辛苦供你讀書,就是讓你伺候人的嗎?

90後男孩董懷利是一名織補師傅,精湛的手藝讓他擁有了穩定的客戶群,2016年,他就在杭州買了房。

廣西玉林,10歲男孩羅文源5歲開始跟父親學修車,隻要有時間,就到叔叔店裡幫忙,他說技多不壓身,比較喜歡這個,小男孩不但修車厲害,學習成績也在班級前五名。

90後留學生做住家保姆被父母質疑:我辛苦供你讀書,就是讓你伺候人的嗎?

社會越發展,越應該被打破刻闆印象,越應該拓寬思維,放開視野去選擇。

特别是2021年,很多人眼中的朝陽産業一夜之間變成了夕陽産業。沒有什麼職業能安安穩穩地做一輩子。最重要的是孩子能不能找到自己喜歡的,感興趣的,能真正實作自我價值的行業,能不能發揮出自己的無限潛能,去成為更好的自己。

隻要他用心,努力,不管在哪裡都可以發出屬于自己的獨特光芒。

如果是你,你能接受孩子給别人當保姆嗎?歡迎留言讨論。

90後留學生做住家保姆被父母質疑:我辛苦供你讀書,就是讓你伺候人的嗎?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