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北京的301醫院内,住進了一位十分漂亮的中年女士。經醫生檢查後發現,這位女士患了肺癌。
為了維持她的生命,醫生們隻得每日為她開藥、治療。本以為這位女士便能是以多活一段時日。但好景不長,在第二年的9月,她就永遠地離開了人世。
是醫生們的治療方式不對嗎?不是的。在這位女士患上肺癌之前,她就有酗酒、抽煙的習慣。長期以來的不良生活習慣,加上她心中那難以排解的憂愁,她最終在疾病和無盡的憂郁中與世長辭。

這位年僅53歲的女士的一生,都在追求以“愛”為名的溫暖。
1944年7月1日,一個被父母取名為楊雅琴的女嬰在山東濟南出生了。在那個時局動蕩的年代,她的日子過得很苦。
楊雅琴的家中還有3個兄妹,一家六口人想要吃飽穿暖都是奢侈。更加不幸的是,在她兩歲那年,她的母親因病離世,從此這個家庭就靠着父親一人苦苦支撐。
家中每日可吃的糧食少得可憐,即使這樣,父親也還持有重男輕女的觀念,常常将為數不多的食物留給家中的男娃,而楊雅琴就成了挨餓的那一個。
如果說,物質上的匮乏不能給這個窮苦的少女予最重的打擊,那精神上的貧乏就是楊雅琴此後一生最大的敵人。
她總是得不到父親的關愛,便更加渴望有人能愛護自己,但兄長對她的關愛卻始終難以彌補心中愛的空缺。
幾年後,父親的離世就如家中的頂梁柱轟然倒塌,他們兄妹4人勉強得以遮風擋雨的“家”陷入了更加貧困的境地。這四個孩子中稍年長些的,就主動承擔起了照顧弟弟妹妹的責任。
但孩子照顧孩子,他們的生活仍然困苦,兄妹幾人看不到日子會好起來的曙光。而這,也使楊雅琴形成了敏感、憂郁的性格。
1960年,16歲的楊雅琴就像遍布苦難的生活廢墟中長出的一朵花。這朵花的根或許是苦的,但花的外表卻是那樣的美麗和獨特。
這一年,楊雅琴陪一位好友去劇團試戲,而她的心中也抱有小小的期待:我是否也能成為一名文藝兵呢?
或許成為了一名文藝兵後,她就能夠吃得飽穿得暖了,也能夠回報拉扯自己長大的哥哥姐姐了。
幸運之門就在這天為楊雅琴開啟,她在陪好友試戲時,被一位導演一眼相中,她随即被邀請進入濟南軍區話劇團,成為了一名文藝兵。
但這樣的幸運也絕非偶然。楊雅琴有一對濃眉、一雙頗具英氣的眼睛。她的笑容裡,帶着少女獨有的清純和美好,再加上她一米七的個子,這不就是一名文藝女兵的标準模樣嗎?
進了劇團後,楊雅琴便開始學着演戲。她不願失去這個十分難得的機會,她一邊跟着劇團的師姐師哥們學習,一邊仔細揣摩着演員的一颦一笑都該如何。
1961年,八一電影制片廠的一位導演來山東籌拍電影《地雷戰》。這一次,命運再次為楊雅琴開了一扇窗,她和初次去試戲時一樣,被導演一眼相中了。而與她陪好友試戲時意外被相中不同,此時的楊雅琴,已經在劇團中學習了一年的表演技巧。她也出落得越發漂亮,再加上她對演戲一事有很高的悟性,導演便将電影中的遊擊隊員田嫂一角給了她。
此前隻是在舞台上表演的楊雅琴,便有了登上大熒幕演出的機會。
楊雅琴英氣的長相為她的表演加分不少,她将田嫂這個形象塑造得十分飽滿和真實。給八一電影制片廠的那位導演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
1965年,八一電影制片廠的導演想拍一部反映抗戰中的女性的電影《苦菜花》。他去到了楊雅琴所在的劇團選角。雖然已經過了4年,但這位導演沒有忘記當初那個成功塑造“田嫂”一角的文藝兵楊雅琴。于是,她被招入了《苦菜花》的劇組。同年,楊雅琴也被正式調入八一制片廠,進入了更廣闊的發展天地。
楊雅琴在《苦菜花》中飾演貧農之妻馮大娘的女兒娟子。這個角色的年齡與楊雅琴的形象相符,她的眉宇之間英氣逼人,是導演心中最符合“娟子”一角的人選。
外形上是沒問題了,但隻演過一次電影的楊雅琴卻在演技上有些不太成熟。不過楊雅琴性格沉穩,又十分好學,導演也願意耐心教導她。
但緊接着,又一個問題出現了。當時的楊雅琴年僅21歲,從小就沒吃過飽飯的她,突然來到了一個能夠讓她吃飽穿暖的環境,楊雅琴就這樣長胖了。随着拍攝的推進,楊雅琴也越長越胖。導演便提醒她:“這樣不符合電影中貧苦的人物形象。”
楊雅琴也意識到了自己的疏忽,她便下定決心減肥。楊雅琴聽别人說熬夜瘦得快,她便開始刻意睡得很晚。但僅僅熬夜瘦得太慢了,楊雅琴便開始爬山。又高又陡的昆嵛山,她能一天爬兩個來回。即使累得精疲力竭,她也不會喊累,去到劇組後稍作休息便又繼續拍戲。
在楊雅琴和劇組衆人的努力下,這部影片最終成功上映。
她将電影中那個在父親被地主打死後充滿了恐懼與憤恨的少女,那個依偎在母親肩上、但眼神堅定的少女演“活”了。楊雅琴扮演的娟子在劇中拿起父親留下的獵槍,毅然加入民兵隊伍的那一幕令人難忘。
此後,楊雅琴一躍成為了知名女星。八一電影制片廠的人們,也記住了這個為了把角色演好而不怕吃苦的年輕女演員。
然而命運再次給楊雅琴開了一個玩笑。1966年,八一制片廠準備重拍《海鷹》(1959首拍),并同時籌拍《南海長城》。楊雅琴參與了這兩部影片的演員考核,經過競賽和評比後,楊雅琴成功入選了這兩部影片的演員。但後來,八一制片廠受到了大環境的沖擊,使得這兩部影片還沒開拍就落幕了。楊雅琴的演藝生涯也就此被命運按下暫停鍵。
與此同時,因為她父親曾經的工作的影響,楊雅琴也面臨着被批鬥的困境。
想要尋求安穩與愛情的楊雅琴便經上級介紹,和一位“根正苗紅”的警衛戰士相識了。這位戰士不懂浪漫,但楊雅琴的心已經孤寂了太久,她急切地需要一個肩膀讓自己依靠,于是她與這名戰士結婚了。
婚後,因為八一制片廠的工作相比之前少了不少,她和丈夫相處的時間更多了。但正是在這樣相處時間較長的家庭生活中,楊雅琴發現她和丈夫之間有許多難以磨合的東西。
首先是丈夫不看好她的文藝工作,且丈夫也如結婚前一般,一直對楊雅琴淡淡的。這對于一個從小就十分缺少關愛的女性來說是難以忍受的。在兩人生下女兒楊小潔後,她本渴望在新家庭成員的到來中獲得丈夫更多的愛護,卻沒想到一切都是“妄想”。
楊雅琴便産生了與丈夫離婚的想法。但在那個年代,女子主動提出離婚會被視為異類,她在承受着旁人異樣眼光的同時還要忍受離婚手續難以辦下來的折磨。
她開始喝酒,剛開始她或許隻是為了将心中的苦悶咽下。但随着丈夫一如既往的“冷漠”和心中的痛苦不斷堆積,楊雅琴喝酒的次數越來越多,時間也越來越長。
待兩人離婚後,楊雅琴便獨自帶着女兒生活,她似乎又回到了幼時艱苦的歲月。
1974年,電影《偵察兵》即将開拍,30歲的楊雅琴被選中出演其中的女主角。這是她30歲以來第一次出演女主角,也是她重新開機演藝事業的起點。楊雅琴全心投入電影的拍攝之中,她也是以重新得到了世人的關注。
即使已不是二十多歲的年紀,但楊雅琴美貌依舊,許多觀衆偶然在街上遇到她後,都會這樣評價她:“她本人比電影裡看着還漂亮。”
主演《偵察兵》後,楊雅琴身上的光芒又回來了。她在第二年又主演了反映海軍建造新型軍艦的《第二個春天》。或許,這也是楊雅琴演藝事業的“第二個春天”。
剛拍完這部戲,她又接到了北影廠的邀約,主演了工業題材的電影《青春似火》,她在其中飾演電工梁東霞。而這三部電影中的“工農兵”類型的角色,都讓她在那個特殊的年代成為了大家心目中的“女神”和偶像。
1979年,楊雅琴又主演了《蒙根花》和《我的十個同學》,多次出演主角的她俨然成了當時最紅的女演員。
而且楊雅琴在表演上毫不含糊。因為是主演,她的台詞也是最多的。是以在不拍戲的間隙,她總是在專心研讀劇本、做筆記。名氣越來越大的楊雅琴也是許多人想約會的對象,但她自重新開始拍攝電影後就很少喝酒了,更不會出去與别人一起喝。對于那些一起吃飯的邀約,她也大都婉拒了。
曾經有一場騎馬的戲,需要拍楊雅琴在馬背上的鏡頭。劇組建議她找會騎馬的替身演員,以保證自己的安全。但楊雅琴拒絕了,為了給觀衆最真實的表演效果,她選擇自己上馬拍戲。
為了拍好這場戲,楊雅琴特意去學了騎馬,而且為了讓鏡頭中的自己看起來是個常騎馬的女性,她就一遍遍地練習,直到别人都看不出她是剛學的為止。
1981年,她又出演了《漩渦裡的歌》。但随着年紀的增長,楊雅琴也不再适合出演女主角了,她開始被安排演一些配角。但即使是被分到小角色,楊雅琴也十分認真地處理着這些角色所需的情緒,不會敷衍每一次的演出。
當時楊雅琴的名氣依舊,她還遇到了自己渴望已久的愛情。
這名男子是他的粉絲,他告訴楊雅琴,自己十分崇拜她。兩人相識後,這名男子就對楊雅琴展開了強烈的愛情攻勢。
在對方的追求下,楊雅琴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浪漫和溫暖,這不正是她所渴求的嗎?對愛情的向往讓楊雅琴沉迷其中,她感覺自己像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那名男子對她的關懷和注視讓她如同活在夢裡一般,她就像個情窦初開的少女,以滿心的熱情來迎接這場愛戀。
1982年,楊雅琴在電影《心靈深處》中出演第二女主角,而第一女主角是新星劉曉慶。演藝界新的血液的注入讓楊雅琴嗅到了一絲危險的氣息,她也不得不面對女演員的“中年危機”了。
随着越來越多的優秀女演員面世,楊雅琴在人們心中的位置也悄然發生了變化。但她卻不是很難過,因為她追求多年的愛情終于到來了。
沉浸在甜蜜愛情中的楊雅琴,在1983年拍完電影《西子姑娘》後就選擇與熱戀中的男友結婚。與此同時,她也考慮着自己往後的發展道路。
1984年,楊雅琴應邀拍了廣西電影廠的《遠方》,這也是她在内陸拍的最後一部影片。
這部影片拍完後,楊雅琴就去八一電影制片廠辦理了内退手續。就如最後所拍的這部電影的名字一樣,她帶着滿心的期待在事業尚未完全衰敗之際,和丈夫離開了居住多年的北京與内陸觀衆的視線,去到了遙遠而陌生的香港。
到達香港以後,楊雅琴失去了熟悉她的觀衆和支援她的導演,她也漸漸淡出了熒幕。沒了事業,也就代表着曾經的成就和光環全被卸下,她現在就是一個普通的家庭婦女。
楊雅琴便将所有的愛和視線都放在家庭裡。畢竟這是她幼時不曾感受過的幸福美滿。
但随着時間的流逝,她發現丈夫對自己的愛也漸漸變淡了。他們的愛情,就像一顆石子曾激起湖中的漣漪一般,最後還是恢複到了寂靜與冷漠之中。
為什麼呢?因為第二任丈夫愛的是她的光環、是她在舞台上閃光的樣子。褪去光環的楊雅琴,青春不再,而她又像初戀少女那般傾盡所有來愛丈夫,這或許讓她的丈夫有些無所适從吧。
發現丈夫對自己變得冷淡的楊雅琴也開始恐懼,她更加急切地向丈夫索要愛和溫暖,但這也丈夫将她推得更遠。
楊雅琴心中的孤獨被喚醒,她百思不得其解,整日被憂愁纏滿了身心。為了排解心中的苦悶,她又拿起了酒杯開始酗酒。但早年喝過太多酒的她發現喝酒已經不能讓自己醉了。于是,楊雅琴便開始學着抽煙。
學會抽煙後,她就在吞雲吐霧中哀悼自己逝去的愛情和求而不得的溫暖。長期抽煙,加上心中難以填平的失落,楊雅琴就這樣患上了肺癌,她的人生,也一步步走向了終點。
楊雅琴在香港的醫院進行了摘除兩片肺葉的手術。術後,楊雅琴的身體并沒有好轉,她回到了闊别多年的北京。
但重回故地并不能阻止她身體裡的癌細胞擴散,她最後住進了北京301醫院,從此再也沒能健健康康地從醫院裡走出。
1997年9月29日,一生追愛卻總是被辜負的楊雅琴在醫院離世,享年53歲。
正是那份對愛的執着與心中的不甘,吞噬了這個頗具才華的著名女演員的生命。
但她在熒幕上所留下的衆多形象,仍寄托着觀衆心中無盡的思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