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集是沙河縣令傳的補充,看看清代皇帝的一天怎麼過!

記載乾隆年間每天活動的起居注
一、附錄:從呂仙祠行宮到梅花亭大營
以下摘自《乾隆帝起居注》(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2年12月出版)第九冊第三二五頁
(乾隆十五年十月十九日條)
十九日戊子
上至姚家莊行圍。是日,大學士傅恒、協辦大學士梁詩正奉谕旨:四川嘉定府知府員缺,着綿州知州王裕強陛署。又宗人府奏竿藏公淩魁打斃家人一疏,奉谕旨:淩魁系從前行止或惡,革去公爵監禁在家之人,今又打殺家人,情甚可惡。淩魁着交宗人府永遠監禁。餘依議。
又,吏部奏八月分推陞之大理寺左寺正李兆钰補行驗看,恭侯定一疏,奉谕旨:李兆钰依拟用。又,兵部奏良嘉保等年老請休,應準其休緻。查良嘉保、達爾濟、鳳艾曾經出兵,應否給其半俸,色爾格克陽保讷克圖塔鉏曾經出兵打仗,應否給與全俸,出自聖恩一疏。奉谕旨:良嘉保等曾經效力行間,著以原品休緻。色爾格克陽保讷克圖塔鉏給與全俸。良嘉保、達爾濟、鳳艾給與半俸,以養馀年。又,刑部議:雲南巡撫圖爾炳阿奏,民人左天章毆傷楊高标身死,應拟絞監候。查楊高标在保辜外身死,左天章可否援例減等,恭候欽定一疏。奉谕旨:左天章毆傷楊高标至保辜外身死,着從寬免死,照例減等發落,馀依議。
是日,駐跸梅花亭大營。
《乾隆帝起居注》記載乾隆皇帝每日的言行。從上述記載可知,乾隆巡幸途中,不斷在批閱各地奏章,處理公務,包括任命府縣官員、處置刑事案件、安排軍官退休等,事無巨細,皆出自聖裁。
《乾隆皇帝起居注》乾隆庚午年十月十九日
二、乾隆皇帝的一天
在沙河有個笑話,冬天有二個農村拾糞老頭在路上邊拾邊聊,一個說,天這麼冷,我要是當了皇帝,蓋上被子睡到中午才起。一個說,我要當了皇帝,每天讓老婆煮雞蛋臊子面條吃。好像當了皇帝就有了資格睡大覺吃好飯,那真實的情況是什麼樣的呢?我們從乾隆皇帝的一天活動,來看看這位萬歲爺的生活。
首先要說,乾隆皇帝沒有“睡覺睡到自然醒”。清朝前期,康熙和雍正兩位皇帝勵精圖治,非常勤勉,定了許多規距,不允許子孫偷懶,每天早上四點必須起床,學文習武,這個傳統一直保持到清末。乾隆皇帝自然不能例外,自小跟着皇子們早睡早起,養成了習慣。這可能讓那位想睡到中午的農村大爺失望了。
清朝沿襲了中國古代的傳統,每天由一名起居官跟蹤記錄皇帝的言行,這此記錄最後被整理儲存,叫做《起居注》。乾隆皇帝的起居注有1024冊之多,從中可以看到皇帝的一天的活動軌迹,可知當皇帝也不是件容易和惬意的事。
乾隆皇帝早朝必須佩戴紅珊瑚朝珠
正常情況下,乾隆皇帝在寅時即淩晨四點起床,首先批閱送來的一些奏折,随後由宮女幫忙穿好上朝時的朝服。朝服威嚴厚重,繁雜沉重,一個人根本穿不過來。特别是大典的日子,朝服更加氣派繁富,既使一個朝冠也要幾個人幫忙才能戴好,否則會因為不穩而大失威儀。五點乾隆皇帝來太和殿上朝,此時朝臣通常未到,他會在偏殿吃早點。當然有時也會在寝宮吃早膳。乾隆皇帝還不是最早的,清末民初齊如山在《北平懷舊》中記載,乾隆的父親雍正皇帝是個工作狂,一般在淩晨三點就開始辦公,是以軍機處的大臣也不得不起的更早,跟上皇上的節奏。
上朝主要的任務是處理六部與地方報上來的事項奏折,朝隆皇帝在這時要聽取大臣的彙報,以及他們對事情的處理意見。有時侯看他們意見相左而互相争吵,皇帝自己也權衡裁決。對一時不能做出決定的,會發出“往後再議”的谕旨。由于事項多寡不等,朝會時間也不能确定。朝會結束,約七點鐘,開始傳早膳,食物豐盛。膳畢,整個上午皇帝還會繼續批閱奏折,處理大量的請示,批上“知道了”、“準奏”等紅批。在清朝,皇帝懲戒明朝的惡習,從來沒有讓太監捉筆替自己“批紅”,以防止太監專權,以保證江山永固。
到午時,乾隆皇帝餓了,開始傳晚膳。為何中午就吃“晚飯”,我們下面再說。
休息到下午三點,皇帝又開始辦公,處理上午沒有定下的事項,找大臣咨問,征求有關人員的意見。若沒有這些急事,就可以抽空去做自己感興趣的事。比如聽戲、看三希堂法貼等,大部分時候,這段時間還要安排接見蒙古王公或從地方來的巡撫總督等。
大約下午六七點,皇上餓了,開始用晚點。餐畢,大約晚上九點,皇帝招一下手,開始“翻牌子”,這時太監會端上一個盤子,上面放着各位嫔妃的名字的牌子,翻到誰,那位妃子就會被洗幹淨裹進被子裡,由太監抱到皇帝的禦床上,然後她從皇帝的腳部鑽進被子裡,與皇上同寝,太監會實時記下皇上的私生活:某時某刻臨幸某妃!但妃子不可以在此過夜,春風一度後仍會被抱走。因為這是制度:皇上不可以勞累過度。若時辰已到沒有離去,太監會扯着公雞嗓子在門外喊:“時辰到一一”,令人好不尴尬!
敬事房掌管的綠牌子
淩晨四點,皇帝再次起床,開始重複前一天的生活。
三、乾隆皇帝出巡吃什麼
與大家想象不一樣的是,清朝皇帝一天隻吃兩頓飯:早膳和晚膳,而不是今人流行的一日三餐。這是因為滿清起于關外,習慣于每日兩餐。入關後仍然保留了這個習俗,連皇帝也沒有例外。當然皇帝也餓不着,除了兩次正餐,還有早點和晚點。出巡期間,皇帝的飲食也保持着這些慣例。
乾隆皇帝的食譜本是秘密,但1924年宣統皇帝被驅出紫禁城,包括乾隆在内禦膳的底檔與世人見面。這些檔案收藏在中國第一曆史檔案館,現影印出版,成為我們了解清宮飲食的珍貴資料。根據檔案,我們看看乾隆一天吃什麼,怎麼吃。
宮廷花梨木镂空提梁食盒,保持食物溫度
乾隆一天隻吃兩次正餐,稱“早膳”和“晚膳”,之是以不叫“飯”而稱“膳”,因“飯”與“反”同音而忌諱。“早膳”一般在卯時(早上六七點),“晚膳”在未時(下午二點),此外早晚還要補充早點和晚點。早點是早上五點開始,晚點是晚上六點開始。
早上四點,乾隆醒來起床,奴才立即送一碗冰糖炖燕窩,乾隆對這道開胃湯情獨鐘,每天早上必喝,出巡也不例外。根據禦膳底檔,我們以1753年2月17日為例,看乾隆皇帝出巡期間怎麼吃飯。
寅時三刻,早上4點20分,乾隆醒來,一碗冰糖炖燕窩。
辰時,早上7點,開始早膳,七個主菜,六道點心和湯:七個主菜為:鴨子火熏氽豆腐熱鍋,燕窩火熏肥雞絲,羊烏叉燒羊肝攢盤,棧雞,燕窩氽豆腐,水晶肘子,糟鴨子。點心和六道小菜為:竹節卷小饅首,雞蛋糕,卷澄沙包子,銀葵花盒小菜,銀碟小菜四品,随送鴨子把雞蘇片燙膳。額食(應該是主食):饽饽九品一桌,内管領爐食四品,盤肉四品八品一桌,羊肉二方一桌。廚師來自揚州九峰園,其中有四道菜,乾隆賞給了随行的皇後及三位妃子。
《禦膳底檔》乾隆皇帝賞賜皇後嫔妃的菜品
末時一刻(中午1點15分)晚膳,蒙古奶茶一杯,主菜九道,點心三個,小菜和湯四個。主菜九道分别為:鴨羹,燕筍炖棋盤肉,蒲菜炒肉絲,春筍爆炒雞,蘇造雞肘子肉,雞肉丸子,蓮子櫻桃肉,鴨腰蘇脍,燕窩脍肥鴨子。點心為:白面絲糕糜子米面糕,象眼棋餅小饅首一品,鴨子為熏前粘團。小菜和湯為:銀葵花盒小菜,銀碟小菜,随送粳米膳,燕窩攢湯。額食:饽饽六品,奶子六品十二品一桌,内管領爐八品一桌,盤肉,每桌八品,羊肉四方二桌。他每樣選了四個賞賜給妃嫔,其餘全部包銷。
晚點(晚上6點),主菜加小菜四個,沒有主食。主菜為:蝦米為熏白菜,五香豬肚,醋溜荷包蛋,糖炒雞,小菜。當晚乾隆留用了五香豬肚,其它全部賞給了别人。
禦用碗勺筷刀叉餐具
以上可知,乾隆皇帝食量驚人,戰鬥力強悍。同時,他的食物中肉食特别是禽類占比相當大。晚上還飽吃豬肚,北方民族的習性一覽無餘。
乾隆時期,正是南北方飲食融合的時期,東北的肉食與華北的面食己融合很深。從乾隆皇帝的飲食可以看出,但南方的海鮮在宮廷食譜中還沒有比重。乾隆時期國力強盛,食物之豐盛令人驚訝!以清朝制度,皇帝出巡扈從衆多,護衛嚴密,今天國人津津樂道的乾隆皇帝在路邊吃小攤的奇聞皆屬“戲說”,根本是不可能的。
需要指出的是,滿桌的食物隻有乾隆一個人在吃,除了少數節慶日可以團圓吃飯外,坐在飯桌上的隻有乾隆皇帝一個人,皇帝自稱“朕”或“寡人”還是準确的,普通人家那種“老婆孩子熱炕頭”對他來說真是一個不能企及的奢望!在這個世界上,誰都有自己的孤獨和無奈,皇帝也不能例外。
早膳複原:飯面二品、湯一品、高頭五品、菜十二品
作者簡介:
作者于廣陽山上
李軍興,1965年3月生,沙河市人,畢業于河北大學哲學系。河北省散文學會會員、湡水詩社會員。自幼酷愛曆史,研究典籍,誦吟詞賦,長于思考,喜寫曆史地理和哲理思想性文章,兼寫詩詞。
典雅凝練,圖文俱佳,是我們不懈追求。萃集美好,付梓冊頁,溥暢四方,屬我們共同職責。你的關注和推廣,是我們的動力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