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山衛
古城新鎮“美麗+”
金山衛鎮傳承着千年的文化底蘊,曆史悠久、源遠流長,與威海衛、天津衛、鎮海衛共稱為“四大衛”。千年古城,這是人們對金山衛最深刻的記憶。
如今,這座古城既保留着古時的韻味,又在新時期加速發展着,生活在這裡的人們,幸福感與日俱增。尤其是過去的五年,金山衛鎮克服了體制分離産生的瓶頸困難,破除了長期制約城鎮發展的突出短闆,經濟實力實作新跨越,城鄉格局呈現新面貌,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這些都為建設更高品質和諧宜居美麗的古城新鎮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未來,這座千年曆史古城将努力打造活力、魅力、生态、善治、幸福的金山衛,繼續譜寫經濟社會高品質發展的新篇章。
經濟與生态比翼齊飛
6月28日上午,在金山大道旁,一塊230畝的閑置工業用地上一派忙碌景象,總投資51.5億元的海倫堡産業園啟動建設。
海倫堡産業園項目所在地原本是一家鋼管廠,後因經營不善,于2015年停産閑置。海倫堡集團取得該區域産權後,經過反複研究策劃,最終确定要把該地塊轉型更新為“智慧金山·生态綠谷”産業園。
過去,金山大道兩側多為高耗能、低效率的傳統企業,産值低、不環保等問題較為普遍。随着以海倫堡“智慧金山·生态綠谷”項目為引領的生态綠色産業園建設,金山大道經濟走廊轉型更新全面開啟。
作為金山區落實“南北轉型”戰略要求、着力打造“兩區一堡”戰略高地、持續打響“上海灣區”城市品牌的重要一環,金山衛鎮以“金山大道經濟走廊”轉型為契機,緻力于把金山大道打造成為立足金山、輻射長三角的科技創新的“策源地”、要素集聚的“産業帶”,以“黃金廊道”的全新面貌嵌入到金山發展大局中。
值得一提的是,金山衛鎮在做好經濟轉型更新“加法”的同時,也緻力于生态環境保護,在環境污染上做“減法”。
“以前上下班的路上經常能聞到臭味,酸溜溜的,嚴重的時候,空氣中每天都彌漫着這種味道。”據永聯村村民吳鈞介紹,這裡的生态發生了很大變化,是全方位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生态環保理念的成果。
過去的五年,是金山衛鎮藍天碧水淨土保衛戰從“全面打響”到“持續作戰”再到“堅決打赢”的五年。這五年,金山衛鎮始終堅持源頭預防與鐵腕治污并重,全面推進區域環境綜合整治和生态修複,累計完成綜合整治任務203項、新增防護林面積4000餘畝、完成消黑消劣河道76條段,區域環境品質和公衆滿意度顯著提升。
△上市企業肇民科技
“美麗+”點亮幸福生活
近年來,金山衛鎮以“美麗+”工程為引領,統籌推進“美麗鄉村”“美麗家園”“美麗街區”建設,取得了豐碩成果。
在美麗鄉村建設中,片區化發展成為着重推動的亮點。
金山衛鎮根據“建設現代農業興旺、人文生态優勢顯著”的總體部署,以現有鎮北四村(八字村、星火村、橫召村、張橋村)為核心,建設區域資源整合、産業融合發展、開放包容的美麗鄉村片區,形成生态優美、功能互補、協同發展的田園振興新格局。
多彩樂園,在星火村實作安居樂業夢;詩意田園,在八字村體驗郊遊的快樂;豐收果園,在橫召村感受吃的喜悅;文化家園,在張橋村樂享人文滋養……這些都是美麗鄉村片區化發展的成效。
未來,金山衛鎮将繼續以“美鄉村”作為關鍵抓手,圍繞“強村、富民、美環境”三個關鍵環節,全力打造高品質“綠色田園”、高标準“美麗家園”、高水準“幸福樂園”,在盤活資源要素、帶動農民增收中走實鄉村振興之路。
走進金山衛鎮北門居民區2208弄56号樓,茶桌、書架、小綠植,彩繪、智語一一陳列,原本底樓的樓道空間被打造成一個簡潔舒适的休憩、學習場所。這裡不是由社群組織設立的活動室,而是由56号樓居民在金山衛鎮團委助力下開辟的特色樓道“美麗y平方”。
“美麗樓組”的打造是“美麗家園”建立工作中的重要方面,旨在把“樓組自治”作為撬動基層社群治理的重要支點,引導居民積極參與社群治理,營造友善社群、睦鄰文化的和諧氛圍。
最近,金山衛鎮衛城村3組的孔國飛發現,家門口過去那條坑窪不平的老衛清路煥然一新。道路變得平坦寬敞,新鋪的柏油路面在陽光下熠熠閃亮,路兩邊還新設立了花箱綠化。
除了改善道路通行環境,金山衛鎮在美麗街區建設上,還着力推進環境衛生、綠化景觀、街面秩序、違法經營等問題的整治,使街區“更整潔、更有序、更幹淨”。
△提升改造後的紅旗港
“問題小區”變治理樣闆
随着金山二工區、生态廊道等項目的開發建設,南部城鎮化建設加速推進,越來越多的村民動遷上樓,住進安置小區。曾經的村民,現在是居民,這種“雙重身份”的存在,給動遷安置社群的管理帶來了全新挑戰。
基于此,金山衛鎮持續深化黨建引領下的社群治理創新,探索出了從“百草園”到“百草堂”“動遷居民區——動遷村”城鄉一體化融合發展等治理模式,為解決動遷安置小區各種問題提供了參考和借鑒。
“那個叫夏枯草,能消腫、清熱解毒、祛痰止咳。這個是丹參,那個是金銀花,還有脫力草、野菊花、蒲公英……好多草藥!”今年6月,在金山衛鎮金康花苑,中草藥種植區“百草園”迎來盛開期,吸引不少居民駐足觀賞。
很難想象,這裡曾經是居民“毀綠種菜”的重災區。在這座動遷安置小區,居民仍改變不了“宅前屋後種菜”的習慣,還常有居民因為土地種植發生沖突糾紛。
面對這一“頑疾”,金康居民區結合居民養生習慣,選擇平時常用中草藥,單獨辟出一塊總面積280平方米的“百草園”,種植玫瑰花、丹參、脫力草、野菊花等。這個百草園,好看又實用,不僅巧妙疏導了“毀綠種菜”現象,也讓昔日農民找回了農耕的樂趣……
中草藥摘下來怎麼用?金康居民區又建成了“百草堂”,集中醫藥知識科普與講座、健康養生咨詢與義診、中醫文化宣傳與傳承于一體,打造居民家門口的中醫藥健康社群。
與此同時,金山衛鎮還試點開展“動遷居民區——動遷村”城鄉一體化融合發展,破解“雙重身份”村(居)民管理難題。
樓道當倉庫、毀綠種菜、亂堆物……過去,在金山衛鎮古城新苑居民區,這些亂象随處可見。面對居委會的上門勸阻,新搬進來的村民往往用一句“關你什麼事”就把居委幹部頂了回去。
為了改變新入住村(居)民的态度,增強其對社群的認同感,東平居委會探索實施“村居關聯”治理模式,破解“既有居委會,又有村委會,村(居)民遇到問題不知道找誰”的治理難題。
建立美麗樓組提供公共活動空間、創新“三聯五共”模式、建立聯席會議制度、實施“首問接待”模式……這一系列的創新治理舉措實作了“暖心破冰”。
“現在居委會和居民的關系近了很多,做起工作來也更友善了。”東平居民區黨支部書記、居委會主任郭士峰表示。
撰稿人 | 周倩
編輯 | 何小燕(見習)
責編 | 翁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