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魯迅回憶日本留學往事為何與恩師藤野說法不一緻?到底誰在撒謊?

作者:小狗烏吉

魯迅寫的《藤野先生》是我們耳熟能詳的優秀散文作品。魯迅在這篇文章裡,寫到了一個教學認真、作風嚴謹、關心學生,同時對來自于中國的外國留學生極為友善的日本好老師的形象。魯迅在文章裡回憶了藤野先生的音容笑貌,回憶了藤野先生教他的時候,做過的鼓勵他學習,給他單獨輔導,幫助他修改講義的一些事情。後來,魯迅還特别寫到了藤野先生在他退學的時候,表達了深深的遺憾,同時還送了一張個人的照片給魯迅,并在照片的後面,寫上了“惜别”兩個字。

魯迅回憶日本留學往事為何與恩師藤野說法不一緻?到底誰在撒謊?

魯迅回憶日本留學往事,為何與恩師藤野說法不一緻?到底誰在撒謊?

原因并不複雜。魯迅是仙台醫學院的第一個留學生。更别說日本仙台醫學院在當時也不是什麼名校。即使仙台也不是一個大城市,而是一個寒冷的城鎮。藤野先生是負責留學生工作的教授,與魯迅交往較多。

況且藤野先生本人也是醫生世家。他從國小習國學,對中國文化很感興趣,還能寫一手漂亮的毛筆字。按正常,藤野先生有了這種特殊的生活經曆,應該對魯迅有着深刻的影響。

魯迅回憶日本留學往事為何與恩師藤野說法不一緻?到底誰在撒謊?

但實際上,藤野先生并不知道魯迅發生了什麼,他也沒有太多的記憶:如果當時留下記錄,他會知道周君的功績,可惜什麼也沒留下。在我的記憶中不是一個很好的學生。當時在仙台空覺街買了房子,周軍也來我家玩過,但是沒有什麼特别的印象。如果我已故的妻子還活着,也許她能記起一些事情。周軍臨走的時候來我家道别,但我忘了這最後一次見面的具體時間。據說周軍生前一直把我的照片挂在他較高價的電梯大廈的牆上。我覺得很幸福。但我不記得這張照片是什麼時候,以什麼形式呈現給周軍的。

直到魯迅去世後,藤野先生才通過各種途徑得知魯迅寫過《藤野先生》那篇文章。《藤野先生》是魯迅上世紀20年代寫的文章,藤野先生知道這件事已經10年了,挺奇怪的。

藤野先生的說法也很有意思:雖然我被周軍尊為唯一的老師,但我所做的隻是給他補充一些筆記。是以被周軍尊為唯一的老師,我自己也覺得有點不可思議。

魯迅最感謝藤野先生修改筆記,這是他的工作。因為當時日本的教育并不發達,仙台醫學院連一本正規的教科書都沒有。每堂課,教授們都要列印自己的講義,分發給學生。學生在學習和聽課時記講義。

魯迅回憶日本留學往事為何與恩師藤野說法不一緻?到底誰在撒謊?

所有的授課老師都會收集聽課筆記,對學生記錄的筆記進行檢查、複習、批改,進而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這是仙台醫學院的做法,不是藤野先生一個人的行為。很多教授都為魯迅改了講稿。然後,藤野先生給魯迅改講稿,好像也沒什麼,隻是教授的日常工作。

正因為如此,藤野先生才覺得自己對魯迅幫助很大。況且藤野先生好像也不怎麼重視魯迅。大家,藤野先生對魯迅的一切都沒有印象。

如上所述,由于魯迅是仙台醫學院的第一個留學生,也是年輕的藤野先生接觸的第一個留學生,是以應該記憶深刻。其實恰恰相反。

唯一的解釋就是魯迅在仙台醫學院的表現很一般,沒什麼值得記憶的。

第一,魯迅成績一般,勉強留級。

第二,魯迅的性格在當時顯得軟弱。被日本學生會幹事直接污蔑為作弊,他也忍氣吞聲低調解決。有太多不引人注目,看似平庸的學生,老師很快就會忘記他們。

第三,魯迅一年後退學,确實讓老師無法留下任何印象。

第四,魯迅似乎有意誇大了藤野先生的形象,塑造了一個老師的形象。

其實我們并沒有發現藤野先生對魯迅的優待有什麼特别之處。魯迅為什麼那麼感恩?說魯迅在陌生的異國環境中突然受到日本老師的照顧,印象深刻,也是合乎邏輯的。但在去仙台醫學院之前,魯迅曾在日本留學兩年,并不存在這種情況。個人認為,可能是魯迅從來沒有遇到過什麼正經的老師。

他的學習經曆很混亂。他之前在私塾讀書,準備科舉。私立學校的老師是個古闆的老學者。

後來去了南京江南水師學校學習,這個學校當時是基層隊。唯一的好處是它不收學費,将來可能會被送到國外學習。魯迅聲稱,他在這裡根本沒有學到任何知識,也不應該有什麼好老師。

魯迅回憶日本留學往事為何與恩師藤野說法不一緻?到底誰在撒謊?

然後去了日本,上了兩年的日語學習速成班。但是魯迅學的不是很好。藤野先生說他在日語的基本文法和聽力方面有問題。可見速成班是沒有老師的。

然後是藤野先生,然後魯迅就不上學了,開始在社會上謀生。也就是說魯迅一生沒有遇到過什麼正經的老師,比較好的是藤野先生。我個人認為,藤野先生并不是魯迅真正的老師,他隻是做了他應該做的工作。

魯迅回憶日本留學往事為何與恩師藤野說法不一緻?到底誰在撒謊?

實際上想一想,假如魯迅先生沒有出名,隻是一個普通人,然後同樣也寫了一篇《藤野先生》,那麼藤野先生肯定不會是以而舉世皆知。而魯迅先生對自己曾經老師的懷念,也隻不過就是他自己寫給自己看的一種念想罷了。

魯迅與藤野先生分别後再也沒有見過面了,是雙方的遺憾。他們的說法不一緻,是他們從自己的角度出發的,感受不一樣,但事實就是這樣,不會有假。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