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北宋王安石,一個肯幹事的改革先鋒,卻被曆史罵了一千年?

作者:謙語談書風

文|謙語談書風

編輯|謙語談書風

北宋王安石,一個肯幹事的改革先鋒,卻被曆史罵了一千年?

關于王安石個人形象的研究,學界多集中于考察某個階段的曆史書寫,或是某類文體中的形象塑造。關于王安石舞台形象的研究,學界多集中于探讨元雜劇中的王安石形象。目前,學界暫未有研究涉及通代語境下王安石舞台形象的演變。

本文聚焦戲曲,試搜集整理從元代至當代較有代表性的相關戲曲中關涉王安石形象特征的材料,輔之以史傳中王安石的形象,對其舞台形象的生成及其演變過程作更為全面系統的梳理。

北宋王安石,一個肯幹事的改革先鋒,卻被曆史罵了一千年?

元雜劇中大受貶斥的奸佞形象

戲曲和說唱文藝對于故事中沖突的制造、懸念和高潮的設定都自有其要求,其選取的着眼點也與其他文體有極大差别。戲曲中的王安石形象展現出民間的關注點和趣味所在。

元雜劇是元代社會最受歡迎的演出技藝之一,擁有大量的觀衆和專業作家。劇作家創作了大量曆史劇,對各種曆史人物進行解構,王安石便是經常被解構的一位曆史人物。

細觀現存及存目的元雜劇中牽涉王安石的相關劇目可發現,其中大多對王安石持批判否定的态度,王安石以剛愎自用、不近人情、頑固執拗的負面形象出現在大衆視野之中。

北宋王安石,一個肯幹事的改革先鋒,卻被曆史罵了一千年?

吳昌齡的《花間四友東坡夢》将佛學禅理的萬物皆空與文人對理想功名的癡迷執着兩大主題交織,以佛家出世精神來書寫蘇轼被貶谪黃州後,與佛印相處的逸事。

劇中寫蘇轼與王安石的政見不同,蘇轼曰:“今有王安石在朝,當政亂權,特舉青苗一事。我想這青苗一出,萬民不勝其苦,為害無窮,小官屢次移書谏阻,是以王安石與俺為仇。”

北宋王安石,一個肯幹事的改革先鋒,卻被曆史罵了一千年?

費唐臣《蘇子瞻風雪貶黃州》則描寫了蘇轼因反對王安石變法,被貶為黃州團練副使的故事,揭露了封建官場的黑暗和世态炎涼。該劇将蘇轼被貶歸因于與王安石政見不合。第一折言:“助役青苗法令行,坐看足食更強兵。嗷嗷朝野多非己,獨仗君王自聖明。”

認為王安石堅持己見,凡遇與己意見不合者便想盡辦法排擠。劇中有一段王安石自述,曰:“我有一策,要行青苗助役于民間。

北宋王安石,一個肯幹事的改革先鋒,卻被曆史罵了一千年?

在朝諸官,多言不便;獨翰林學士蘇轼,十分與我不合,昨日上疏,說我奸邪,蠹政害民。我欲報複。況主上素重其才,難以輕去;且本官志大言浮,離經畔道,見新法之行,往往行諾吟詠。我已着禦史李定等,劾他賦詩讪謗,必緻主上震怒。置之死地,亦何難哉!”

此二劇皆寫蘇轼因與王安石政見不合而遭受貶谪。熙甯變法作為事件發生的大背景出現,作者對其付以貶斥之筆,如“青苗一出,萬民不勝其苦,為害無窮,預設變法為禍國殃民之舉。

北宋王安石,一個肯幹事的改革先鋒,卻被曆史罵了一千年?

縱觀以上相關元雜劇,對王安石之抨擊可見一斑,其變法之功績亦被一一抹殺,唯餘勞民傷财之弊病。且在這些劇作中,王安石多作為蘇轼的對立面出現,劇作者往往以蘇轼完善的道德人格,反襯王安石之奸人形象。

值得一提的是,喬吉已佚的雜劇《荊公遣妾》以王安石為劇本主角,将其退妾的事迹寫成了雜劇,歌頌王安石忠于妻子、成人之美的高尚情操,贊譽王安石不近聲色的品德。此實乃元代少見的贊頌王安石美好品性之作。

北宋王安石,一個肯幹事的改革先鋒,卻被曆史罵了一千年?

二、明戲曲中一脈相承的權臣形象

明代戲曲在宋元南戲和金元雜劇的基礎上發展衍化而來,無論在表現技藝還是思想傾向上都有一定的繼承性。

桑紹良的《獨樂園司馬入相》寫司馬光反對王安石變法,屢次進谏卻未被采納,故懇求出官散地;在此期間編撰《資治通鑒》,獲聖上嘉許。時逢王安石罷相,司馬光是以被擢升,後改革弊政,廢除新法。

北宋王安石,一個肯幹事的改革先鋒,卻被曆史罵了一千年?

汪廷讷的《環翠堂樂府三祝記》故事情節大多出自《宋史》範仲淹、範純仁父子等人本傳。劇中寫範仲淹入第被授予官職,因不滿王安石當政,便告老還鄉。其子範純仁因在朝抨擊新法,觸怒王安石,被貶慶州,因慶州饑荒,不待請奏,擅自開倉赈災,而被王安石等拿問。

直至司馬光等為此奔走上奏,令王安石罷相,範純仁方獲釋。此二劇皆言及忠厚之士因不滿王安石當政一事,或隐退,或因之被罷免。

北宋王安石,一個肯幹事的改革先鋒,卻被曆史罵了一千年?

司馬光因反對變法而出官散地;範純仁因抨擊新法,觸怒安石,遭受貶谪,又因情急之下,開倉赈荒,欲救民于水火,而被王安石不分青紅皂白拿問。于是,王安石不近人情、仗勢欺人、排斥異己、剛愎昏聩的形象通過這些劇目的演繹而更加深入人心。

元雜劇中“蘇王”常被設為對立人物,這一點在明代戲曲中也得到了承襲。陳汝元在以叙寫蘇轼生平事為主要内容的《金蓮記》中提到,一日,王安石偕章惇訪程頤時巧遇蘇轼,聽及蘇轼對新政多有非議;之後蘇轼便被貶為杭州通判,蘇洵則以秘省校書郎身份緻仕。

北宋王安石,一個肯幹事的改革先鋒,卻被曆史罵了一千年?

明末清初李玉的《眉山秀》乃是寫宋代秦觀與蘇小妹、文娟的戀愛故事以及蘇氏父子與王安石在變法上的政治鬥争。劇寫蘇洵因拒絕王安石求親,并作《辨奸論》文章,開罪王安石,被罷官返鄉。蘇轼亦因觸逆王安石,被貶杭州。

秦觀則因系蘇轼親黨,且反對新法,被貶郴州。三人皆因開罪王安石而遭貶谪,王安石雖貴為宰相,卻實未有“宰相肚裡能撐船”之量。在此二劇中,蘇轼仍是以因官場黑暗、奸臣陷害遭貶谪,卻始終豁達自得的正面形象出現,王安石則是迫害蘇轼的反面勢力的化身,甚至是反襯蘇轼正義凜然形象的“工具”。

北宋王安石,一個肯幹事的改革先鋒,卻被曆史罵了一千年?

三、清戲曲中褒貶模糊的多面形象

王安石在清代戲曲中仍時有出現。範希哲的《四元記》借宋時王安石、呂惠卿行新法事憑空幻出。劇寫宋熙甯年間,王安石為難宋之仁、宋再玉一家的故事,其心胸狹隘、獨斷剛愎的形象被再次鞭笞。佚名的《雙美緣》則在立足史實的基礎上,融合民間故事而作。

劇作将王安石當權作為故事情節發生的大背景,寫王安石在朝盛權在握,給事情的發展造成挫折。這兩部劇作仍是基本沿襲了前人戲劇中以否定王安石為主的傾向,塑造出王安石專橫褊狹的權臣形象。

北宋王安石,一個肯幹事的改革先鋒,卻被曆史罵了一千年?

喬萊的《耆英會》劇寫因王安石進言宋神宗,司馬光等一衆反對新法者皆遭貶谪。然而呂惠卿在謀得高位後,開始誣告王安石欺君罔上,新法亦遭廢除。王安石退居後,開始悔歎自己枉讀詩書,竟被呂惠卿等小人利用,又與君子為仇。

此劇作不似此前的戲曲作品,凡是涉及王安石變法皆抱以深惡痛絕之态。作者在劇中雖寫及司馬光等人因反對王安石變法、得罪王安石而遭受貶谪,但又花費了極多筆墨叙寫出王安石遭小人呂惠卿背叛以及退居後的悔恨之意。

北宋王安石,一個肯幹事的改革先鋒,卻被曆史罵了一千年?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該劇并未直接否定變法一事,而是對此持可待商榷的态度。

王安石在《遊赤壁》和《平山堂堂宴樂摘·蕊傳觞》中作為次要人物出場。車江英的《遊赤壁》為《四名家傳奇摘岀》組劇之一,取材于蘇轼轶事。劇中提及蘇轼得見聖上,歸途中偶遇司馬光、王安石、呂惠卿等人。

北宋王安石,一個肯幹事的改革先鋒,卻被曆史罵了一千年?

遇司馬光時,蘇轼立即下馬拜揖;遇宰相王安石時,王安石卻匆匆回避之;又遇中書門下侍郎呂惠卿,蘇轼則不管不顧,罵個痛快。

佚名的《平山堂堂宴樂摘·蕊傳觞》本事出自《歐陽文忠公集》及《揚州志》,述宋慶曆八年,廬陵歐陽修出任揚州太守時修築平山堂,以為公餘宴賞之地,時歐陽修在平山堂宴客,王安石、劉敞、沈遵及僧人慧勤應邀而到。

北宋王安石,一個肯幹事的改革先鋒,卻被曆史罵了一千年?

這兩部戲曲對王安石其人形象可謂不置褒貶。從現存及存目的清代戲曲來看,清代關涉王安石的戲曲相對較少,且王安石大多僅以次要人物出現,且對王安石的态度有所轉圜。

四、當代戲劇中心懷天下的改革家形象

在當代,王安石的舞台形象得到了徹底翻案。郭啟宏的文人史劇《王安石》于1982年問世。劇以王安石為主人公,續寫其波瀾壯闊之一生。

北宋王安石,一個肯幹事的改革先鋒,卻被曆史罵了一千年?

劇寫王安石懷抱着“存君興國”的美政理想,披荊斬棘、大刀闊斧地進行改革,曆經磨難,甚至與摯友反目成仇,結果變法卻以悲劇畫上句号。劇作家郭啟宏對這樣一位立志革新、胸懷治國才略的傑出政治家、文學家給予尊敬和同情。

2004年10月,新編曆史平劇《王安石拜相》于河北平劇茶苑首演,主要演繹了王安石推行新法前後的艱難過程。藝術家裴豔玲以精到的表演塑造了王安石氣宇軒昂、胸懷大志的改革者形象。

北宋王安石,一個肯幹事的改革先鋒,卻被曆史罵了一千年?

為紀念王安石誕辰1000周年,甯波的原創劇本朗讀會《聽·見鄞令王安石》在2021年12月18日正式開始線上直播展演,以王安石在鄞縣的曆史事迹為主要内容,以“興水利、辦縣學、頒新法”三幕故事。

串聯起王安石在鄞縣的功績,重點刻畫了王安石與妻子、女兒的情感線索,力圖将昔日王公迎難而上的精神傳遞給當代人。

北宋王安石,一個肯幹事的改革先鋒,卻被曆史罵了一千年?

随着政治、經濟、文化等的不斷發展,社會以更為客觀、全面的眼光審視王安石。如今,王安石已被公認為是中國古代著名的文學家、政治家,是胸懷大志、勇立潮頭、矢志不渝、以匡扶天下為己任的人物。

在這樣的大環境下,當代的舞台表演也開始歌頌王安石的政治功績與道德品性,王安石的藝術形象得到徹底翻案。

北宋王安石,一個肯幹事的改革先鋒,卻被曆史罵了一千年?

結語

如今,人們多次在講話中提到王安石和王安石變法等曆史典故,以勉勵當代、謀啟後賢。如今“宋韻文化傳世工程”的實施如火如荼,王安石作為宋韻文化的一大代表人物,打響王安石文化品牌,開發好、利用好王安石文化資源,對多角度呈現、挖掘宋韻文化内涵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王安石是一位偉大的改革家,盡管新法沒能成功推行,但對後世社會改革仍具有重要的鏡鑒意義,王安石改革創新、迎難而上的精神和他的聖賢風範也鼓舞着一代代人。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