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1994年美國公開藏41年的絕密情報,招來衆人嘲笑:這是志願軍編的

作者:豐豐說曆史

1952年9月27日,夜色籠罩着北韓東海岸的鷹嘴山,一架來路不明的飛機停在上空。隻見飛機上陸陸續續跳下七人,在降落傘的幫助下緩緩抵達地面。

七人降落後,一邊将身上的降落傘打包丢在草叢裡,一邊鬼鬼祟祟地環顧四周。突然,不遠處傳來細瑣的聲響,越來越近,一群拿着槍的中國軍隊火速将他們包圍。七人慌忙逃竄,想要逃離生天,可惜子彈已無情地發出,直接擊殺了四人,餘下三人立刻抱頭蹲下,叫嚷着投降。

1994年美國公開藏41年的絕密情報,招來衆人嘲笑:這是志願軍編的

誰料,被抓的三人在幾個月後,竟成了抗美援朝取得勝利的重要資訊提供者。他們究竟是誰,又為我軍帶來了怎樣的意外之喜呢?

敵人意圖二次登陸,四十年後公布假情報

抗美援朝作為新中國成立後取得的重大勝利,具有載入史冊的裡程碑意義。這場戰争是艱苦且漫長的,不但有正面的敵我雙方對抗,還有敵後情報的傳遞。

在簽訂停戰協定的過程中,我軍傳出的一份情報,就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直接将敵人吓得坐上談判桌,老老實實選擇和平停戰。

1994年美國公開藏41年的絕密情報,招來衆人嘲笑:這是志願軍編的

事情得從“仁川登陸”講起。1950年9月,敵人眼見北韓一路凱旋,攻克一道又一道防線占領了90%的半島,他們坐不住了,開始緊密籌備登陸計劃。

敵人千挑萬選看中了仁川港口,大批士兵上岸繞道北韓人民們的後方,利用前後聯合包抄的奸計,在短短13天時間裡将我軍趕到了鴨綠江邊。他們甚至大肆宣傳“感恩節攻勢、聖誕節攻勢”妄想不費吹灰之力拿下北韓半島。

可惜,他們低估了志願軍!1952年,持續近一個半月的上甘嶺戰役,成功扭轉戰争局勢,打得敵人潰不成軍。此後,我軍與敵人陷入了長久的停戰期,表面的平靜下敵人們卻在蠢蠢欲動。

1994年美國公開藏41年的絕密情報,招來衆人嘲笑:這是志願軍編的

總統艾森豪威爾下令,讓軍隊務必實作“二次登陸”,一舉拿下我軍的現有地盤。就在敵人準備妥當蓄勢待發之時,一份情報送到了中情局局長杜勒斯的手中。

情報中寫道:“志願軍還有83.6萬人,東西海岸超30萬重兵駐守,可配合作戰的北韓軍29.4萬,并儲備有大量糧食,預計能堅持8月之久。”杜勒斯立馬将該内容傳遞給艾森豪威爾,并勸說他停止登陸計劃。

艾森豪威爾選擇二次登陸,是以為我軍很快就會彈盡糧絕,十天半個月就會無力招架圍合襲擊。看到如此情報,他心中亦是一驚,隻能暗自吞下不甘心,讓軍隊首領老老實實坐下來協商和平停戰的事宜。

1994年美國公開藏41年的絕密情報,招來衆人嘲笑:這是志願軍編的

直到1994年,美方才向外公布這份情報書,衆人恍然大悟停戰背後的真實原因,老美果真是打不赢就跑得“積極人士”。事實上,情報内容完全是虛假的,都是由丁公量一手策劃編纂而成。丁公量到底是何許人也,竟有如此通天本事,将敵人迷惑得團團轉呢?

奇才丁公量,抓獲敵人的先行間諜

丁公量,1921年生于浙江舟山,17歲加入我黨,和同志們一起負責鋤奸工作。抗戰時期,憑借精細缜密的工作方法以及卓越的洞察能力,他帶領“400特工組”順利打入敵人内部,為我黨擷取了無數重要情報。

他所帶領的7名成員,都是千挑萬選的精英人士,後期識破并規勸60多名敵方間諜。就連敵人内部的一名進階軍官,都寫信給丁公量,表示自己選擇和平投降,自願為我軍獻上物資、軍事武器。

1994年美國公開藏41年的絕密情報,招來衆人嘲笑:這是志願軍編的

年僅24歲的丁公量,已經在我黨擔任重要職務,新中國成立後在抗美援朝戰争中力挽狂瀾,化解二次登陸的重大危機。他所編纂的這份假情報,是如何傳遞到敵方的?

原來,敵人在二次登陸作戰之前,派出了專門人員來試探我軍的情況。一位名叫“張瘋子”的人進入敵方視野,此人與我黨多次交手,對黨内的許多情況了如指掌。戰争勝利之後,張瘋子成為重要的通緝對象,有關他的懸賞令鋪天蓋地,他被迫逃亡到北韓半島地區。

在這裡,“張瘋子”又聚集了一批心懷不軌之人,成立新的“會道門”,專門宣傳些鬼神傳說的邪門歪道。在國内的時候,“張瘋子”就聽命于老蔣,此次抗美援朝戰争,老蔣方面再度與他取得聯絡,希望他能配合美方工作。

為謹慎起見,敵人派出了一名先行間諜,讓他率先同“張瘋子”會和,確定情況安全後再開展後續工作。

1994年美國公開藏41年的絕密情報,招來衆人嘲笑:這是志願軍編的

1952年7月26日夜,我軍的一支隊伍正在巡邏,一名士兵聽見不遠處上空傳來的飛機聲響,擡頭一看卻沒有任何光亮,隻模糊識得飛機機身的形狀。大晚上開飛機刻意不照明,定有異常,這支隊伍順着小路摸到飛機停留的山崖附近,果不其然,一人正順着繩索慢慢滑下來。此人剛一落地,就被我軍給抓住了。

來曆不明的潛入者被送到丁公量所在的第九兵團。一開始,潛入者堅稱自己就是個普通貧民百姓,為避免戰亂乘着夜色潛入境内。對這樣一番說辭,丁公量自是不信,哪裡會有如此巧合,剛好落到我軍駐紮的山坡附近。

他眼神兇狠地盯着潛入者,故意問了幾個極具迷惑性的問題。果不其然,此人終究是露出了狐狸尾巴,拜倒在丁公量強大的氣場之下。

1994年美國公開藏41年的絕密情報,招來衆人嘲笑:這是志願軍編的

他交代,自己名叫樸北時,是韓軍的一名情報人員,之是以趁夜潛入我軍,是想要與“張瘋子”接頭。一旦成功接頭,他會将用鴿子将消息傳回韓軍,不日便有進階情報人員前來。可惜,即便樸北時沒有被抓,也不會見到“張瘋子”,因為他幾天前就已被我軍擊殺,隻剩一具殘骸躺在荒山野嶺。

當時傳遞資訊的方式多為電台,選擇鴿子的方式實屬罕見。樸北時帶來的這隻鴿子,腿上綁着一根科學實驗管,管内分置兩種化學液體。依照他們的計劃,隻要事情發展順利,就得擰動實驗管上的小機關,進而使液體混合,再将鴿子放回。若是情勢不妙,樸北時則需将鴿子與實驗管原封不動地送回,比之普通的“飛鴿傳書”更為保險、精密。

1994年美國公開藏41年的絕密情報,招來衆人嘲笑:這是志願軍編的

聽完樸北時的話,丁公量決定來一招引蛇出洞,以便弄清敵人的陰謀詭計。

他指令樸北時處理好鴿子腿上的實驗管,随後将其放飛,靜待自投羅網的敵方情報人員。與此同時,丁公量指令部下們嚴加檢視山林地區,不放過任何的漏網之魚。然而,部署安排了兩月有餘,我軍連敵人的一根毛都沒有看見,莫非事情已經敗露?

勸降敵方情報人員,順利傳出假消息

9月27日深夜,偵查已久的軍隊當真等到了七名特工。七個人還未在地上站穩,就被我軍給抓住,其中四名拼死掙紮想要逃走,直接被幾顆子彈解決。剩下三人眼見形勢不對,一人跪地抱頭,用中文大呼:“我要投降!”,并示意另外二人趕緊投降。

就這樣,我軍成功抓獲了三名情報人員,接下來的要進工作,是從他們嘴裡挖出有用資訊。

1994年美國公開藏41年的絕密情報,招來衆人嘲笑:這是志願軍編的

出人意料的是,那名大呼投降的情報人員,對審訊工作尤為配合。據其交代,他叫孫憲,那二人分别是權某、裴某,均是受過專門訓練的情報組人員。此行的任務,是為“二次登陸”來刺探我軍在東海岸的部署情況,包括軍事力量、糧食物資以及作戰計劃等等。

聽到這裡,丁公量的後背不禁冒出冷汗,一陣心驚襲來,幸好抓住幾人才得知敵方奸計,否則後果不堪設想。

這個孫憲,之是以飛快地将刺探計劃和盤托出,是因為他是個北北韓人,隻是被韓軍給抓走了。在少年時期,孫憲跟随母親踏上了煙台的土地,在那裡讀書生活,習得了一口流利的中文。回國以後,他在當地成為了一名中學老師,生活雖不算得富裕但安穩舒适。

1994年美國公開藏41年的絕密情報,招來衆人嘲笑:這是志願軍編的

天有不測風雨,戰争爆發後,孫憲所在的地區被美方給占領,他自己也被抓到情報基地。因為孫憲的語言天賦極高,精通漢語、英語、日語以及北韓語,是不可多得的人才。

為保住性命,孫憲屈從于敵人的指令,和其他人一起接受訓練,内心深處卻極為排斥刺探工作。于是,當他看到我軍人員的時候,腦袋裡幾乎沒有過多掙紮,就選擇了投降。看着對戰争深惡痛絕的孫憲,丁公量知道,和平的機會就要到來了。

不費吹灰之力成功說服孫憲後他又讓孫憲去勸說權某、裴某。那二人的意志力原就不堅定,孫憲曉之以情動之以理的幾句話,直接攻破了他們的最後一道防線。

1994年美國公開藏41年的絕密情報,招來衆人嘲笑:這是志願軍編的

短短一天時間,敵人耗時耗力培養出來的精英,就被丁公量給收拾得服服帖帖。他們甚至将發電報的暗語都告訴了丁公量,隻要在每封電報的第12個字開始,插入:“馬在奔跑”,就代表是自己人,刺探工作亦安全無問題。

随後,丁公量成立了名為“逆用電台工作組”的情報小組,精挑細選了三個經驗老道的人,三名志願軍僞裝成權某、裴某和孫憲,利用電台暗語和敵方那個高層取得聯系。

丁公量則召集第九兵團保衛部的參謀們,準備送敵人一份大禮。他們熬了好幾個晚上,才制作出一張毫無漏洞的東西海岸布防圖。布防圖上,詳細地标注了我軍的駐紮點,真假混在一起,看不出絲毫破綻。

1994年美國公開藏41年的絕密情報,招來衆人嘲笑:這是志願軍編的

待到時機成熟,丁公量讓三名志願軍将“布防圖”傳遞了出去,好給垂涎欲滴的敵人們開開葷。拿到“布防圖”後,敵人們并不完全相信,他們準備試探性地在東海岸的幾個點發起進攻,我軍早已收到進攻消息,應對得天衣無縫。

幾個回合下來,敵人被打得落花流水,才終于相信我軍在海岸的駐守非常嚴密。趁其敗勢,丁公量又發送了一份假情報,告訴敵人,我軍在東西海岸的軍隊總數超30萬人,并獲得蘇聯的幫助,糧食物資充足可抵8月之久。

面對這份情報,中情局局長杜勒斯深信不疑,這才報告給艾森豪威爾,讓他進行和平談判。

1994年美國公開藏41年的絕密情報,招來衆人嘲笑:這是志願軍編的

1953年7月27日,中美朝三方簽署停戰協定,三年的混亂局面終于結束。

抗美援朝戰争結束幾十年,外界一直以為美方撤軍是因内憂外患,卻沒想到是丁公量的一份假情報起了作用。可見,資訊工作同樣重要,有時候還能成為關鍵的破局方法。

丁公量也因如此大功而獲得晉升機會,為中國事業繼續鞠躬盡瘁。1964年,他轉業到中國科學院,一年後再度轉到中科院華東分院,2017年,95歲高齡的丁公量于華東醫院離世。

不同于浴血奮戰的士兵們,丁公量作為一名後方從業人員,相關的記載資料甚少,可并不影響他依舊是個偉大的人物。沒有他精于心機的審查盤問,我軍無法獲悉敵人的計劃;沒有他琢磨出的巧計,戰争或許還會犧牲更多人,百姓也将遭遇持久的痛苦與悲慘。

1994年美國公開藏41年的絕密情報,招來衆人嘲笑:這是志願軍編的

“英雄”的概念十分廣泛,為中華民族流血的烈士們是英雄,為戰争傳遞情報的從業人員是英雄,對人民噓寒問暖的幹部們可以是英雄,救助落水人士的英勇者也可以是英雄。

在有着英雄情懷的中國,“英雄”将是永不過時的稱贊詞。和丁公量一樣的幕後人員數之不盡,有的留下響當當的名号,有的卻化作曆史的塵埃,無一例外,他們都是曆史豐碑的建成者。

1994年美國公開藏41年的絕密情報,招來衆人嘲笑:這是志願軍編的

人民既要銘記用血肉之軀築起新中國的勇士,也要記住所有在背後默默奉獻的無名者。同樣,人民應牢記熱愛和平,将和平的真谛刻在骨子裡,才不會辜負先輩們的犧牲。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