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跟着xx去旅行,為何這麼流行?

作者:青島西海岸釋出

總有一種旅行,讓人情不自禁,忽然就想出發——

電視劇《我的阿勒泰》被稱為“賽博吸氧劇”,網友們直呼“阿勒泰的後勁太大了”“想去阿勒泰的欲望達到巅峰”;

青島馬拉松成城市“磁石”,上個月剛結束的這場比賽,吸引了全球37個國家和地區的超過10萬人報名參賽,其中67%的選手來自外地;

第2屆中國播音主持“金聲獎”頒獎典禮剛在青島落幕,海霞、龍洋、任魯豫等主持人就帶領網友展開了一場Citywalk,讓不少人“坐不住了,決定去趟青島”;

……

第2屆中國播音主持“金聲獎”嘉賓在青島觀摩

近幾年,“跟着xx去旅行”成為一種新型旅遊方式,空白處的選項有“微短劇”“賽事”“演出”等,在網絡上,甚至一個無意中爆火的話題,可能就會成就一個“網紅城市”,引來“潑天富貴”。

我們不禁想問,這種“很新的”旅行為何令人“很動心”?這對當下的文旅傳播有何啟示?

一、尋找李李,“追劇打卡”因何而熱

電視劇《繁花》的“後勁兒”仍很大,劇中人物李李身份證的一個鏡頭,使得青島市南區平度路27号,也成了一個“花田”。如今,幾乎每天都有遊客前來“打卡”。在位于四方路的一家文創店,遊客可以免費蓋印李李的頭像印章。奔赴網紅打卡地,蓋印各種紀念印章,他們也被戲稱為“蓋幫”。

在青島,因為影視劇火了的地方,還有很多,如熱播電視劇《天才基本法》在望火樓取景,這棟老建築也成了青島網紅打卡地之一;電視劇《南來北往》火了青島的火車站、魚山路街道等地……在全國範圍,今年以來,《去有風的地方》《漫長的季節》等劇,讓“跟着影視劇遊雲南”成為新玩法。

跟着xx去旅行,為何這麼流行?

電視劇《老家夥》在青島拍攝

文娛類節目和活動也可使城市“借勢出圈”,如旅行戶外真人秀《哈哈哈哈哈》第四季,近日更新了備受期待的青島篇,網友“看完後好想吃海腸撈飯,好想去青島”“青島原來有這麼多産業,好厲害”;“金聲獎”頒獎典禮相關話題沖上熱搜,閱讀量近億,在場外,龍洋等知名主持人也在社交媒體上為青島打call……

“影視旅遊”的概念興起于2000年前後,最早由國外學者提出,指由于某處實景在電視、視訊或電影螢幕上出現,而吸引衆多遊客前往該目的地或景點旅行觀光。

跟着xx去旅行,為何這麼流行?

電視劇《我的阿勒泰》海報

當下,“追劇打卡”成為文旅新風尚。有分析認為,這既緣于影視作品對地域風貌和文化的深度挖掘、展示與傳播,也來自劇中情節的代入感,讓觀衆産生共情,因而有了融入影視故事現場的濃厚興趣。

各方共下一盤“文旅大棋”。早在今年1月,國家廣電總局就釋出相關計劃,力圖通過優秀影視作品的創作和播出,推動一批實際取景地“出圈”,形成可複制、可推廣的“影視作品+城市文旅融合”促進消費的新模式。青島等不少城市也正在微短劇攝制方面發力,為城市文旅帶來無限可能。

二、Cityrun,如何跑赢“體旅消費”賽道

有人說,Citywalk已經不再是打開城市的最佳方式了,在全員加速中,城市已經“run”起來了,人們紛紛踏上“用腳步丈量城市”的馬拉松參賽之旅。

“跟着賽事去旅行”。馬拉松可能是參與人數最多、氛圍和體驗感最好的一項賽事了,既是一項大衆體育運動,又是一場城市狂歡。如青島馬拉松,賽道貫穿市南與崂山沿海一線,途經青島的多個經典地标,盡展“最美山海馬拉松賽道”特色,讓人們沉浸式地感覺城市“跳動的脈搏”。

跟着xx去旅行,為何這麼流行?

2024青島馬拉松比賽現場

“一場馬拉松帶動一座城”。“跑馬+旅行”成為一種日漸流行的新消費模式,“一日比賽多日停留,一人參賽多人消費”。“青馬”舉辦期間,周邊的酒店幾乎全部爆滿,重要景點接待量超過平時50%,極大地激發了文旅消費潛能。據測算,一次馬拉松将直接拉動青島市相關消費近億元。

馬拉松賽事仍呈“井噴”趨勢。5月19日,包括青島西海岸半程馬拉松賽在内,全國約有20場馬拉松在這一天開跑。這樣的“盛況”絕不是巧合:自1981年首屆北京國際馬拉松比賽舉辦以來,路跑賽事在大陸落地生根已經超過40年。2010年以後,路跑熱進入了爆發期,2023年全國共舉辦路跑賽事580場,參賽總人次達550萬。

跟着xx去旅行,為何這麼流行?

2024青島馬拉松吸引衆多“跑友”

每一項體育賽事都包含着“體旅消費”的新場景,衆多城市在這條“快車道”奔跑,如青島今年計劃舉辦221項市級以上體育賽事活動,打造“跟着賽事去旅行”特色品牌,着力推動體育與文旅的深度融合,為城市注入新活力。

三、心随樂動,音樂何以添“城色”

日前,#青島艾可什機場音樂節#話題沖上熱搜,“音樂節陣容也太豪華了吧”“希望我能搶到音樂節的門票”……不少網友興奮異常。

“為一場演唱會奔赴一座城市”,是很多年輕人的文旅新玩法。“演唱會+”成了近年來地方文旅出圈的新方式。

跟着xx去旅行,為何這麼流行?

鳳凰音樂節(資料圖)

“有聲名片”讓城市更“聲動”。青島的城市上空似乎流淌着音符。2023年,青島與杭州、成都摘得年度三大“音樂節之城”,青島三大自有品牌——艾可什機場音樂節、鳳凰音樂節、島嶼青音樂節每年都會送上驚喜。今年3月至9月,青島每月将有一至兩場演唱會上演。

文旅“黏合劑”助城市“出圈”。美國流行音樂歌手泰勒·斯威夫特去年的“時代”巡演,誕生了“斯威夫特經濟學”一詞。演唱會、音樂節這樣的大型線下演出的“注意力經濟”,不僅帶來可觀的門票收入,還可以在短時間内聚集人口流量,快速提振城市消費。

跟着xx去旅行,為何這麼流行?

艾可什機場音樂節(資料圖)

演出市場的火爆和跨城觀演的大趨勢,其背後折射出的是“體驗經濟”的強大驅動力。随着生活水準的提高,傳統的娛樂方式正在疊代,人們更願意為一場演唱會、音樂節而千裡奔赴。

推動歌迷變消費者,走向更多旅遊景區,各地紛紛完善相關配套措施。青島持續促進文化消費與旅遊消費融合,做好城市服務和業态更新,發展“體驗經濟”,通過“演唱會+住宿+景區”的新模式,助力青島的旅遊推廣,讓音樂節和演唱會的“城色”更足。

四、跟從不盲從,“潑天富貴”風起有因

“去阿勒泰,尋找那棵最孤獨的樹”,最近,阿勒泰又迎來了潑天的流量。有旅行平台資料顯示,“阿勒泰”近日搜尋熱度上漲了562%。

“跟從”,成就了不少的“潑天富貴”。

“網紅城市”背後也有着“跟着xx去旅行”的影子。如有專家分析,天水麻辣燙和淄博燒烤可看成“跟着美食去旅行”,貴州的村超、村BA是“跟着賽事去旅行”。文旅消費者的遊覽需求正在轉向人文體驗需求,地方“煙火氣”正成為文旅傳播的核心内容,甚至普通如“成都迪士尼”,隻是一個地方的市民景觀、生活場景,都可能成為文旅消費的爆點。

跟着xx去旅行,為何這麼流行?

“五一”假期,青島老城區遊客衆多

“跟從”,背後有着一種“不必跟從”。

今年“五一”假期期間,全國每個城市都“來了一億人”。如今,全國各地旅遊業發展水準全面提高,處處皆風景,各地都可遊。是以,人們也更願意尋找新鮮的話題,給自己一個奔赴的理由,如去一個“有故事”的小鎮,或嘗試一種“從未經曆過的生活”。互動、共情的創意傳播,以及一些接地氣的、有梗、能激發表達轉發欲望的語彙,便會引發洶湧流量。

“等風來”,更要用實力與創意“追風去”。

“跟着xx去旅行”,也為各地文旅業提供了一個很好的“答題”格式,帶來了諸多啟發。有專家認為,“出圈”絕非卷形式,也不是“無中生有”,“實力”與“創意”的疊加才是背後的流量密碼,要以“繡花功夫”提升本地文旅産業實力,更要回歸服務業本質。同時,通過厚植地方優秀文化建構一個有個性、有态度、有故事的城市IP,來增強文旅傳播的韌性。

跟着xx去旅行,為何這麼流行?

電影《送你一朵小紅花》讓太平山索道成為熱門打卡地

今年,青島文旅也正以培育新型文旅消費增長點為目标,着力打造“跟着節會去旅行”“跟着賽事去旅行”“跟着演出去旅行”三大品牌,實作“引客”又能“留客”,既有“流量”又有“留量”的文旅新格局。

風起于青萍之末,浪成于微瀾之間。“想你的風”需要用細緻入微的服務來表達,“流量巨浪”也是一種久久為功的水到渠成。修造好帶遊客看風景的船,自會在文旅流量中“乘風破浪”。

(編輯:L,本文由西海岸釋出制作,來源于青島宣傳,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