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中銀消費金融:已挂牌不良資産轉讓超40億元

作者:經濟觀察報
中銀消費金融:已挂牌不良資産轉讓超40億元

5月15日,中銀消費金融有限公司(下稱“中銀消費金融”)在銀行業信貸資産登記流轉中心(下稱“銀登中心”)釋出2024年第4期個人不良貸款轉讓項目公告。該不良貸款項目于2月28日首次挂牌,涉及未償還本金及利息共計7.28億元。

經濟觀察網根據不完全資料統計,年初至5月17日,中銀消費金融已在銀登中心釋出了23單不良資産轉讓公告,累計未償還本金及利息總額達到40.95億元,涉及借款戶數為34527戶。相比之下,2023年,中銀消費金融在銀登中心挂牌的不良資産轉讓公告共有4單,未償還本金及利息總額為6.41億元,涉及借款戶數為3443戶。

中銀消費金融向經濟觀察網表示,今年該公司已成功轉讓7個資産包,涉及未償本金餘額超過9億元;其餘資産包已完成挂牌,現處于待競價狀态。不良資産批量轉讓作為不良清收處置的手段之一,中銀消費金融後續将根據公司整體的經營安排情況開展此項工作,為保障及提升公司的資産品質和經營效益增添助力。

除中銀消費金融外,近期,馬上消費金融、螞蟻消費金融、招聯消費金融、中郵消費金融、中原消費金融、南銀法巴消費金融等多家消費金融公司也在銀登網上将不良資産挂牌轉讓。

淨利潤連續三年下降

中銀消費金融在上海設立總部,在全國範圍内設立了27家區域中心,其普惠金融服務遍及全國。截至2023年12月31日,中銀消費金融的注冊資本為15.14億元。從中銀消費金融的股權結構看,中國銀行股份有限公司(42.80%)、百聯集團有限公司(22.08%)、上海陸家嘴金融發展有限公司(13.44%)、中銀信用卡(國際)有限公司(13.23%)、深圳市博德創新投資有限公司(5.81%)、北京紅杉盛遠管理咨詢有限公司(2.64%)。

5月16日,中銀消費金融2024年金融債券(第一期)開始計息。該債券為3年期的固定利率品種,發行規模為15億元。債券所募集的資金計劃用于補充該公司的中長期資金需求,優化資産負債的期限結構,并進一步推動主營業務的增長,提升普惠金融服務的品質,同時符合國家相關法律法規及政策的規定。

該債券的募集說明書披露了中銀消費金融今年來的業績情況。募集說明書顯示,近年來,受宏觀經濟環境壓力、行業政策調控、信貸風險事件頻發等影響,中銀消費金融新增部分不良貸款,信用減值損失金額增長較快,但公司仍持續盈利,營業收入穩步提升。具體來看,截至2021年末、2022年末、2023年末,中銀消費金融的資産總額分别為544.71億元、644.03億元、748.16億元;營業收入分别為53.45億元、67.58億元、78.56億元;淨利潤分别為8.53億元、6.32億元、5.37億元。

中銀消費金融:已挂牌不良資産轉讓超40億元

資料來源:中銀消費金融有限公司2024年金融債券(第一期)募集說明書

該債券的募集說明書還提到,信用風險是消費金融公司面臨的主要風險。信用風險是指借款人或交易對手無法履行合約責任的風險。近年來,随着國内消費金融市場的迅速擴張,中銀消費金融信用貸款占比較高,一旦借款人無法清償,将無法向保證人追償或處理抵質押物,是以将面臨一定的壞賬風險。在風險名額方面,截至2021年末、2022年末、2023年末,中銀消費金融的資本充足率分别為15.34%、13.68%、12.24%,均符合監管要求;不良貸款撥備覆寫率分别為321.27%、280.16%、231.00%,抵禦風險能力較強;不良貸款規模分别為15.42億元、17.28億元、 24.95億元;不良貸款率為2.94%、2.80%、3.47%。2023年,中銀消費金融的不良貸款餘額和不良貸款率上升較快。

中銀消費金融:已挂牌不良資産轉讓超40億元

資料來源:中銀消費金融有限公司2024年金融債券(第一期)募集說明書

消費金融風險激增

近年,随着具有強大資金鍊和優質客戶群體的商業銀行,以及擁有龐大使用者群體和豐富場景接入的網際網路頭部平台的不斷加入,大陸消費金融市場的競争态勢日益激烈。然而,消費金融産品的風險也在逐漸顯現。

中國東方資産管理公司釋出的《中國金融不良資産市場調查2024》顯示,分别有34.98%、23.65%、17.73%的受訪者認為,2024年風險較高的金融機構或平台是消費金融公司、民營銀行、金融租賃公司。

從消費金融行業整體來看,不良資産規模正在快速增長。以近期發行金融債的興業消費金融和招聯消費金融為例,興業消費金融的不良貸款餘額在2021年末、2022年末和2023年9月末分别為11.04億元、16.04億元和18.35億元;不良貸款率分别為1.90%、2.14%和2.19%。招聯消費金融2021年末、2022年末和2023年末的不良貸款餘額分别為27.92億元、37.25億元和41.17億元;不良貸款率分别為1.83%、2.22%和2.45%。

此外,招聯消費金融在加大對逾期貸款的處置力度,提高貸款回收效率。在過去三年中,該公司分别核銷了54.00億元、103.52億元和117.56億元的不良貸款。這些資料反映出消費金融機構在應對不良貸款增長方面采取了積極的措施。

自2022年12月30日原銀保監會将消費金融公司納入試點範圍以來,捷信、中郵消費金融、南銀法巴消費金融、浙江甯銀消費金融、北銀消費金融等多家消費金融公司開展不良貸款批量轉讓業務試點。近期,馬上消費金融、螞蟻消費金融、招聯消費金融、中郵消費金融等頭部消費金融公司也在發銀登網上釋出不良貸款轉讓業務公告。

大成律師事務所的進階合夥人肖飒指出,消費金融公司的競争焦點已經從規模擴張轉向風險控制。近年來,消費金融行業不良資産規模持續增長,有效處置不良資産成為整個行業面臨的共同挑戰。目前,行業内領先的消費金融公司正在加大不良資産的處置力度,為行業提供了一種可行的解決方案。通過在公開市場挂牌轉讓,金融機構能夠将不良資産轉化為現金流,以緩解财務壓力,并為市場參與者提供投資機會。預計未來,中小型消費金融公司也将采取類似措施。

然而,從銀登中心網站挂牌交易的動态來看,目前交易的活躍度尚需提高。這一情況可能需要行業參與者進一步采取措施以提高市場流動性和交易效率。

《中國金融不良資産市場調查2024》顯示,金融機構批量轉讓試點範圍内的個貸不良資産大都是純信用資産,個貸不良資産具有債權筆數多、單筆金額小、線下處置成本高等特點,對科技能力的要求較高。處置回收率較低,較高的成本投入和較低的處置回收率影響了全國性金融資産管理公司參與的積極性。資料顯示,個人不良資産業務處置回收率較低,2023年第三季度平均本金回收率為6.1%,業務平均折扣率為3.9%。

北京盈科律師事務所進階合夥人劉玲玲表示,大陸不良資産的處置方式主要分為傳統和創新兩大類。在傳統處置模式中,常見的做法包括現金清收、貸款重組、核銷以及不良資産的批量轉讓。而創新類處置模式則涵蓋了資産證券化、收益權轉讓和債轉股等政策。消費金融公司主要采用不良資産轉讓、壞賬核銷及清收等方式,尤其是不良資産轉讓,但其折扣率遠遠低于銀行的個貸産品。從近期的成交情況來看,今年消費金融的不良資産包價格普遍較去年低一些,有的甚至低至0.1折以下,這可能源于消費金融不良資産包供給量較大。市場分析預測,随着更多消費金融公司參與不良資産的轉讓,未來消費金融不良資産包的成交價格可能會繼續下降。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