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痛失銷冠後,一汽-大衆連第二都快保不住了?

痛失銷冠後,一汽-大衆連第二都快保不住了?

車圈能見度

2024-05-17 18:33釋出于重慶汽車領域創作者

痛失銷冠後,一汽-大衆連第二都快保不住了?

圖檔來源:度哥

2023年4月攝于上海車展

圍繞在合資車企周身的寒氣,最終還是傳導到了有着“常青樹”“排頭兵”之稱的一汽-大衆身上。

乘聯會最新資料顯示,今年前4個月,一汽-大衆累計零售銷量約51.43萬輛,同比增長0.9%。不過,在其中的2月、3月和4月,一汽-大衆的零售銷量分别下滑了16.2%、4.2%和15.6%。

也就是說,今年前4個月,一汽-大衆銷量能夠保持微增,全靠1月份45.4%的增長在撐,後面3個月已經露出了扛不住的苗頭。

不僅如此,對比乘聯會銷量榜單中的第一名比亞迪和第三名吉利汽車,一汽-大衆在今年1-4月比比亞迪少賣了約32.58萬輛,卻隻比吉利汽車多賣了9895輛。這不是一個好的征兆,意味着一汽-大衆不僅丢失了銷冠,稍有不慎,很快連第二名都守不住。

而面對這種現狀,有媒體消息稱,近日一汽-大衆釋出了“突圍行動”的内部通知,稱“一汽-大衆正處于最後的,也是唯一的轉型視窗期,除了背水一戰我們無路可走,唯有萬衆一心向死而生。”

與此同時,為了提振銷量,一汽-大衆還開啟了購車補貼活動,推出國補之上再翻倍政策,最高補貼達2.6萬元,其中純電ID.家族的至高合計補貼力度在2萬元。

從《車圈能見度》的角度來看,一汽-大衆雖然還不至于到“背水一戰”的地步,畢竟其依然是合資車企中的銷量王者,但一步退步步退,在競争愈發激烈的國内汽車市場中,如果再無法阻止銷量下滑,難保哪天就真的需要“向死而生”了。

1

銷冠光環不再●

在汽車圈一直有一句行話,叫“世界的豐田,中國的大衆”,意思是豐田汽車暢銷全世界,而大衆汽車在中國市場更受歡迎。這話有一定道理,在過去很多年裡,大衆都是中國汽車市場的銷冠品牌,巅峰時期曾占據半壁江山。

一汽-大衆作為大衆集團在華的重要力量,自然功不可沒。1991年2月6日,一汽-大衆汽車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到2021年,也就是30周年之際,使用者就超過了2200萬,總産值達3.5萬億元。

官方資料顯示,一汽-大衆在2020年累計終端銷售216.19萬輛(含奧迪進口車),年産整車超過了207萬輛,成為當時中國唯一一家産銷均突破200萬輛的乘用車企業。并且,2019年-2021年,一汽-大衆連續三年奪得國内乘用車企銷量冠軍。

隻可惜,随着國内電動化趨勢的到來,以及自主品牌們的發力,一汽-大衆自2022年開始,便無緣國内車企銷冠寶座,反被比亞迪取而代之,甚至如今有了名次進一步下滑的風險。

乘聯會資料顯示,2022年一汽-大衆全年零售銷量為177.91萬輛,2023年全年銷量184.66萬輛,而比亞迪在這兩年分别達到了和180.46萬輛和270.61萬輛,不僅銷量被後者反超,差距也越來越明顯。

如果說去年一汽-大衆尚能保住全年銷量同比3.8%的增長,那麼今年恐怕在丢失銷冠之外,還會迎來下滑。今年前4個月,一汽-大衆有3個月的零售銷量都出現了同比下滑,其中2月份和4月份,下滑幅度都達到了兩位數。

另從1-4月的整體銷量看,比亞迪以84.01萬輛的銷量排在第一位,一汽-大衆排在第二,銷量為51.43萬輛,第三名則是吉利汽車,銷量50.44萬輛。

計算可知,目前一汽-大衆與比亞迪之間的差距約在32.58萬輛,而吉利汽車與一汽-大衆的差距隻有9895輛,第四名長安汽車與其差距是4.71萬輛。這意味着,一汽-大衆已經很難重新拿回銷冠寶座,但如果無法阻止下滑,很快就會被吉利汽車趕上。

《車圈能見度》注意到,一汽-大衆的退步不是單車型表現不佳所緻,而是多車型的“鍋”。就拿過往月銷量經常破3萬輛的轎車速騰來說,今年4月銷量不過1.46萬輛;巅峰時月銷能夠達到2萬輛的SUV探嶽,今年月均銷量已不足1萬輛。

電動車型中,ID.4 CROZZ已經算是一汽-大衆旗下的佼佼者,但今年前4個月的累計銷量才11976輛,月均銷量還不足3000輛;ID.6 CROZZ和ID.7 VIZZION則更少,4月分别隻賣出了400輛和383輛。

暢銷燃油車和新興電動車雙雙表現乏力,這讓我們擔憂,再這樣下去,一汽-大衆不僅是失去了銷冠,甚至還有可能失去未來。

2

合資大勢已去●

一汽-大衆略顯尴尬的現狀,與合資車企目前的市場競争環境,以及其自身的品質投訴衆多、轉型不及預期不無關系。

從市場環境來看,乘聯會資料顯示,4月自主品牌零售88萬輛,同比增長11%。當月自主品牌國内零售份額為57.4%,同比增長9個百分點;2024年自主品牌累計份額56%,相對于去年同期增加6.3個百分點。

而今年4月,主流合資品牌零售量為45萬輛,同比下降26%,環比下降9%。其中,4月德系品牌零售份額19%,同比下降2.2個百分點,日系品牌零售份額15.2%,同比下降3.6個百分點。美系品牌市場零售份額達到5.9%,同比下降2.6個百分點。

一對比不難看出,在自主品牌的發力沖擊下,合資品牌目前整體處境都不算好,一汽-大衆即使是其中的“領頭羊”,也還是難以獨善其身。

從電動化轉型方面看,在中國這個全球最大的電動車市場,大衆明顯落後。按照乘聯會資料,去年新能源廠商零售銷量前十名榜單中,自主車企占據了大半江山。比亞迪排在第一位,特斯拉占第二,之後是廣汽埃安、吉利汽車、上汽通用五菱、長安汽車、理想汽車等,獨獨不見大衆的身影,今年亦如此。

被大衆寄予厚望的ID.系列純電動車,自上市以來,車機問題頻發,已暴露出來的問題包括行駛過程中中控屏出現黑屏、車載導航行駛過程中突然彈出廣告等,這讓ID.系列在中國銷售情況始終不夠理想。

今年前4個月,一汽-大衆ID.4 CROZZ、ID.6 CROZZ和ID.7 VIZZION“純電三劍客”銷量總和為1.71萬輛,還比不上某些新勢力單月的銷量,更是難以企及比亞迪、特斯拉等,甚至還被“異姓兄弟”上汽大衆甩在了身後。

另外,這些年有關一汽-大衆的車輛品質投訴也頻繁出現。全國汽車消費者投訴受理處置服務平台車質網顯示,2021年,一汽-大衆旗下有3款車型登上當年投訴榜前十,并且包攬前三名。

其中,探嶽憑借1745起投訴量直接“登頂”,速騰和邁騰的投訴量也分别高達783起和779起。消費者投訴問題涉及顆粒捕捉器堵塞、發動機啟停系統故障、變速器頓挫、發動機異響等。

随着銷量的乏力,如今有關一汽-大衆的投訴量有所減少,不過今年以來,針對邁騰車型的投訴已經有214起,在合資品牌車型中仍屬于投訴高發的那一類。

在《車圈能見度》看來,當下的汽車消費已經進入了卷産品、卷技術、卷價格、卷服務、卷價值的新時代,正常燃油車消費或将持續低迷。這種情況下,本就轉型不及預期的一汽-大衆,更應該守住産品品質底線才是。

3

吹響突圍口哨●

一汽-大衆方面當然意識到了目前的不利形勢,被曝正準備打一場“背水之戰”。日前,一汽-大衆一則名為“突圍行動”的内部通知在網絡上被曝光,内容顯示:“一汽-大衆正處于最後的,也是唯一的轉型視窗期,除了背水一戰我們無路可走,唯有萬衆一心向死而生”。

對于該内部通知的真實性,一汽-大衆方面尚未進行官方回應。不過,據《每日經濟新聞》報道,一位接近一汽-大衆的知情人士透露,上述“突圍行動”内容真實,是一汽-大衆面向全體系員工發送的,包括大衆品牌、一汽奧迪和捷達品牌。

而如何突圍是一個問題,在今年的北京國際車展上,一汽-大衆方面表示,随着時代的發展,汽車消費主力人群越來越年輕化,90後、甚至是Z世代正逐漸成為購車主力人群,他們更注重品質與智能科技。

基于此,一汽-大衆希望通過“油電雙驅”來賦能未來,推出了全新一代邁騰,在外觀、智能科技、舒适體驗等層面煥新進階。

光推換代新車還不夠,車展期間,一汽-大衆宣布,為進一步回饋使用者對ID.家族的期待,在ID.4 CROZZ上市三周年之際,推出ID.4 CROZZ三周年版,限時成交價13.98萬元起,試圖以更實惠的價格來擷取更多的銷量。

此外,近期一汽-大衆還開啟了購車補貼活動,最高補貼達2.6萬元。其中攬境、攬巡至高合計補貼為2.6萬元;邁騰、探嶽至高合計補貼1.8萬元;純電ID.家族的至高合計補貼力度在2萬元,活動時間為2024年5月11日-5月31日。

隻是,限時促銷的效果恐怕要打個問号。今年以來,一汽-大衆旗下品牌已多次推出限時促銷政策。像是在4月1日-23日,一汽-大衆針對攬境車型,推出了限時享1.6萬元高額置換補貼,老客戶至高享2.4萬元。同時,限時贈送5次保養(含首保)等多樣化優惠。

而從實際銷量看,此次限時促銷起到的作用并不大。懂車帝資料顯示,攬境4月份的銷量為1442輛,不僅沒有增長,甚至比3月份的1638輛還低出了196輛,讓人哭笑不得。

同樣的,今年3月,一汽-大衆旗下ID.7 VIZZION推出限時優惠政策,至高直降3萬元,限時19.77萬元起,結果收效甚微。當月ID.7 VIZZION銷量為660輛,4月銷量為383輛。

按照規劃,一汽-大衆将今年定位為“自強”之年,不僅要加快混動、純電車型的落地,年銷量目标還要達到190萬-200萬輛。其中大衆品牌全年銷量目标105萬輛,燃油車繼續保持住頭部優勢,ID.家族沖擊10萬量級。

從目前的表現來看,要實作這一目标有不小的難度。一汽-大衆雖不至于到“背水一戰”的程度,但也是該打起精神來了。

作者 | 李李

來源 | 車圈能見度(CarVisibility)

檢視原圖 200K

  • 痛失銷冠後,一汽-大衆連第二都快保不住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