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文旅新活力丨專家解讀:文旅行業應成為發展新質生産力的重要陣地

作者:光明網

編者按:

今年以來,全國各地不斷更新傳統旅遊業态、創新産品服務方式,大力培育旅遊領域新質生産力,持續釋放旅遊産業鍊乘數效應,為中國經濟高品質發展蓄勢助力。在“5·19中國旅遊日”活動期間,光明網推出“文旅新活力”系列報道,通過衛星新聞、創意圖解等生動呈現文旅市場的新價值和新業态;通過專家觀點、行業觀察等深度展現中國經濟的全新動能和内需潛力,共同解鎖滿足人民群衆幸福生活需要的“活力密碼”。

發展新質生産力是大陸新時代推動高品質發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點。新質生産力必須具有明确的産業支撐性質,戰略性新興産業和未來産業是新質生産力的主戰場,是新質生産力堅實的産業基礎。

那麼,作為國民經濟戰略性支柱産業的文旅行業是否屬于戰略性新興産業和未來産業?

戰略性新興産業和未來産業至少應該有幾個特征:第一,意義重大。戰略性新興産業和未來産業是大國博弈的重要陣地,這個博弈既有硬實力的博弈,也有軟實力的博弈。工業、資訊、科技、能源、生物是重要的博弈陣地,同時,文化的感召力、意識形态的吸引力、國際形象的親和力、發展道路的認可度也是不可忽視的博弈陣地。從這個角度來看,文化和旅遊必然應該作為未來産業布局和發展的重點,而且應該旗幟鮮明地力争全球産業鍊和生産力格局的高端位置。

第二,未來将會影響整體經濟潛在增長率。未來影響全球經濟的幾個關鍵因素,包括貿易保護主義下内循環促消費的挑戰,技術變革帶來的就業挑戰,綠色發展的挑戰,而文化和旅遊行業一直是拉動消費、吸收就業的重要力量,也是兩山理論綠色發展的重要實踐空間。特别是在人工智能極大促進産能後,全球加快進入休閑時代,文化和娛樂更将成為影響全球經濟的重要力量。

第三,相關的業态已經在一些國家形成較大規模,有比較清晰的發展路徑。世界各國尤其是發達國家,GDP總量中服務業的比重越來越大,文化和旅遊作為生活性服務業的主體,也正在成為生産性服務業的重要要素。根據統計資料,美國文化和旅遊産業在2023年分别占GDP4.5%和2.9%,出口占到了6%和9%,就業人數共計10%,英國文化和旅遊産業分别占GDP5.6%和3.5%,出口占到了9%和5%,就業人數共計13%,從趨勢上看,高附加值的文化和旅遊業在發達國家GDP中的占比不斷提升,已經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并且文化和旅遊産品出口已經成為發達國家參與國際經濟的一個重要優勢所在。是以從發展前景來看,文化和旅遊産業也應該成為發展新質生産力的重要戰場。

是以,文旅行業自身應充分認識并緊緊抓住發展新質生産力的重大機遇,加強科技應用,創新配置要素,發展高質業态。

首先,以科技作為手段。

一方面,從供給端及時将科技創新成果應用到具體的文化和旅遊産業鍊上,改造提升文化和旅遊産業服務效能。比如電信公司将大資料技術應用到遊客行為的監測和旅遊決策中,比如螢幕制造公司将投影技術應用到數字文化展示中,比如人工智能大模型将技術應用到文化創意産業中,比如低空飛行公司将技術運用到遊客的短途運輸和低空觀光中,未來傳統和新興的制造業應該展開更多的想象,通過在文化和旅遊端的創新應用,可以更新和賦能産業。

另一方面,文化和旅遊行業應該積極主動地向國内制造業提出要求,特别是在旅遊裝備方面。這包括遊樂設施、纜車等固定旅遊設施裝備,以及房車、移動房屋、遊輪、遊艇等大型移動旅遊裝備;無人機、帳篷、滑雪闆等個人攜帶和穿戴的旅遊裝備,都應該積極對中國制造的設計和材料提出新的需求,未來應該倡導優先用中國制造解決中國服務的問題。

其次,以創新作為根本。

創新是文旅行業發展新質生産力的根本所在。創新是對文旅産業人才、資金、技術、資料、産業、市場等創新活動涉及的各類生産要素的重新認識,優化創新要素配置的品質、模式和結構,加強要素跨企業、跨産業和跨區域流動使其流向生産率較高的企業、行業或市場,提升創新要素配置效率,創造最大限度的經濟生産效益。比如我們可以利用數字技術進行文化旅遊資源的大資料建設,包括素材資料的采集、存儲和分析開發,以及可視化表達;建立文化基因組、資料庫、素材庫,建構政企互通、産學研用的大資料體系。這樣文化資源就以創新為新的要素,最終可實作投資、增值、變現的目标,發揮更大的經濟社會價值。再比如,冷門小城市資源、快速增長的銀齡旅遊市場都可以成為創新配置的新要素。

而鼓勵文旅行業創新更為重要的在于兩點,一是把創新的力量交給市場,二是政府做好政策的引導。把創新的力量交給市場需要制定鼓勵創新的制度,鼓勵創新主體,特别重視文旅行業的民營企業家。文旅行業是創新創業非常活躍的領域,應充分發揮文旅民營企業家在新質生産力中的作用,認識和肯定他們的重大貢獻和作用。政府做好積極正确的産業政策的引領,優先考慮減輕文旅中小企業的賦稅,其次考慮高品質的補貼,盡可能的補給新質生産力技術應用端和終端的使用者。還要注意政策的一緻性。

最後,以業态作為目标。

文旅新質生産力的發展最終目标還是形成全新的業态,這個業态應該有兩個顯著的特征。

第一個特征是内外一體化發展的文旅産業格局。文旅産業的發展不應僅僅滿足提升中國人的幸福指數,更應該對标國際先進水準,盡快促進文旅産業的出口服務貿易,把中國文旅産業的市場從國内推向國際,培育我們的國際文化産品,設立國際旅遊管理和服務标準。

第二個特征是以資訊技術為底座,真正形成全球文旅行業産業網際網路,觸角仍然是全世界的消費者,根據消費者的偏好實作全球文化旅遊産品的定制、生産與配送。比如現在浙江已經形成的短視訊産業鍊,将來可以進一步依托數字化快速供應到全球市場。這樣的平台上,全球文化旅遊資源、電影、音樂、出版、藝術、設計、遊戲、動漫、廣告等無數服務企業和個體服務商都通過數字系統全面貫通,這樣的平台在中國,就會産生萬億級别的銷售和結算,當然還有物流和其他生産服務,中國自然就成為全球文化和旅遊服務和貿易的中心。這樣的業态是文旅布局新領域、開辟新賽道,依靠原創性、前沿性、颠覆性新技術創造新産業,進而占據全球産業鍊和生産力格局的高端位置的标志之一。

總的來說,文旅行業應抓住曆史機遇,加快發展新質生産力,成為發展新質生産力的重要戰場,這是對未來生産力發展特征、發展方向和發展動能的準确把握和戰略部署。發展文旅新質生産力,用科技創新來推動文旅産業創新,以要素的創新配置來實作産業業态的更新,能夠使得文旅行業在“以國内大循環為主體、國内國際雙循環互相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中不斷釋放更大價值,從軟實力角度為中國構築新的競争優勢,赢得發展的信心,争取到未來的發展主動權。(作者鐘栎娜,系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中國文化和旅遊大資料研究院院長。光明網記者趙豔豔整理)

來源: 光明網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