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放棄雷達,國内車企倒戈純視覺路線

作者:平庸
放棄雷達,國内車企倒戈純視覺路線
放棄雷達,國内車企倒戈純視覺路線

4月28日,特斯拉創始人馬斯克訪華。當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國家計算機網絡應急技術處理協調中心釋出《關于汽車資料處理4項安全要求檢測情況的通報(第一批)》,比亞迪、理想、路特斯、合衆新能源、特斯拉、蔚來等6家企業的76款車型符合汽車資料安全4項合規要求(車外人臉資訊等匿名化處理、預設不收集座艙資料、座艙資料車内處理、處理個人資訊顯著告知等4項合規要求)。特斯拉是惟一一家符合合規要求的外資企業。

消息一出,業界人士仿佛就聽到了特斯拉FSD入華的腳步聲。據知情人士透露,特斯拉FSD将于今夏在中國市場正式上線。

FSD入華,友商慌了嗎?

小鵬汽車董事長何小鵬這次表現得很大度,他對FSD表示歡迎,并且認為無論是FSD,還是小鵬的NGP,還是友商的NOA,都是新質生産力的代表,應該支援百花齊放。

事實上,國内車企更早地時候就已經開始學習特斯拉的純視覺路線。

如果說此前純視覺路線隻是“少數人的堅持”,雷射雷達才是“多數人的選擇”,如今情況則在悄然轉變。日前,華為、廣汽集團接連釋出純視覺智駕系統,百度創始人、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李彥宏更是親自上車直播展示極越汽車的純視覺智駕功能,自動駕駛感覺技術路線的戰況再次變得撲朔迷離。

01

新成員不斷湧入 純視覺獲青睐

純視覺技術路線與“攝像頭+雷達”的多傳感器融合技術路線之争由來已久。此前,蔚來、小鵬、長城、寶馬、沃爾沃等大多國内外車企都選擇了雷射雷達路線。蔚來董事長、首席執行官李斌曾強調,對于“負責任”的進階别自動輔助駕駛,雷射雷達不可或缺。然而,随着華為、廣汽、MAXIEYE智駕科技等一衆車企、自動駕駛供應商的加盟,純視覺技術路線再度受到業内關注。

日前,華為正式釋出視覺智駕方案——HUAWEI ADS基礎版,目前可實作全國高速城快路段的智能輔助駕駛,以及智能泊車功能。被華為常務董事、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董事長餘承東稱為“最好的現貨”的華為視覺智駕方案搭載了3個毫米波雷達、10個視覺感覺高清攝像頭組和12個超音波雷達。可在不依賴雷射雷達、高精地圖的前提下,實作全國高速和城市快速路支援NCA智駕領航輔助,包括上下匝道,自主避障繞行道路施工、錐桶改道等場景。

同樣擺脫了雷射雷達、高精地圖的,還有廣汽集團。在華為釋出視覺智駕方案的次日,廣汽無圖純視覺智駕方案GARCIA也緊随其後亮相。該智駕系統不依賴高精地圖與雷射雷達,而是結合視覺傳感器和行業頂尖的AI算法,像人一樣感覺世界,用更簡潔的硬體系統就能實作覆寫範圍更廣的智能駕駛。據介紹,廣汽GAR‐CIA的感覺範圍達到車前超過150米、車後100米,左右50米,感覺類别除了車輛、行人、騎手、小動物等常見交通因素,還包括小推車、營地帳篷等不規則障礙物。

除了華為、廣汽,極越也于去年10月釋出了純視覺高階智駕技術方案,号稱國内首個打通“城市+高速”全場景的“BEV+Transformer+OCC占用網絡”的純視覺智駕方案。據悉,極越采取了分階段推進純視覺技術研發及落地的方案。在1.0階段,采用“純視覺為主+雷射雷達”融合的智駕方案,兩套雙獨立系統互為備份、互相補充;進入2.0階段,可不再借助雷射雷達,并逐漸降低對高精地圖的依賴。據了解,ROBO Drive Max已在上海、深圳、杭州、深圳、廣州五地實作PPA(點到點領航輔助)功能。

去年11月,自動駕駛技術産品提供商MAXI‐EYE智駕科技釋出了BEV平台架構——青雲Hyperspace,并宣布面向全行業開發BEV感覺标準件。得益于青雲BEV架構,MAXIEYE還釋出了不依賴高精地圖、雷射雷達的高速和城區NOA量産方案,打通首次行車、再次記圖、三次激活的智慧化記憶行泊車功能應用。據MAXIEYE智駕科技相關負責人透露,今年MAXIEYE已新增了2~3家頭部主機廠量産項目,目标是今年至少累計新增5家主流車企項目。“今年新增的客戶多數都集中關注NOA方案。我們預計今、明兩年NOA市場将迎來一輪爆發增長。”他說。

此外,今年3月,大疆車載負責人沈劭劼釋出了城市高階智駕方案“成行平台更新版”、“成行平台高配版”。其中,成行平台更新版為7V+100TOPS搭配,僅依賴7顆攝像頭,1顆高通晶片100TOPS算力晶片實作無圖、純視覺城區智駕功能。據悉,上汽大衆、一汽-大衆将在新款途觀L Pro版和新一代邁騰采用該慣導雙目純視覺智駕方案。

放棄雷達,國内車企倒戈純視覺路線

02

技術+成本效益 助力純視覺“飛升”

清華大學蘇州汽車研究院院長助理戴一凡告訴記者,純視覺技術路線突然備受推崇,主要有兩方面原因。

一是人工智能技術的進步,讓純視覺路線可用空間更大。此前,業内多認為,受技術限制,依賴攝像頭的純視覺路線在面對極端複雜的路況、光線或環境下更容易出現對行車路線、距離等的錯誤判斷,無法對環境進行比較精确的描述。不過,戴一凡稱,在BEV+Transformer、占用網絡技術(OCC)等先進技術的加持下,純視覺技術的精準度大大提升。“在這些技術應用下,可以通過純視覺的方法來識别非特定目标,讓大家看到了用視覺替代雷射雷達的可能性。”他說。

除了感覺精度大幅提升,MAXIEYE智駕科技相關負責人也表示,自動駕駛作為AI和交通的交叉領域,同樣具備AI不斷學習疊代的特性,前期量産中積累起的豐富資料資源,正源源不斷地成為學習資料,為純視覺技術方案提供有力的資料支撐。

第二,雷射雷達本身在成本、産品成熟度等方面的限制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純視覺技術路線的發展。“雷射雷達本身在可靠性、工作壽命等方面也一直存在一些質疑。雷射雷達的壽命肯定是無法與攝像頭相比拟的,作為汽車零部件,長壽命又是必須滿足的條件。”戴一凡說到。

第三,雷射雷達在成本上的劣勢更為突出。“雖然雷射雷達成本正不斷下降,但大部分還是在千元以上,對于一輛售價僅十幾萬元的汽車而言,成本還是偏高。”戴一凡稱。根據華泰證券研報,雷射雷達單顆成本現已下探至4000元左右。但在價格戰愈演愈烈的汽車市場中,雷達的堆疊導緻硬體成本高昂,并不符合當下車企的降價政策。餘承東便感歎,30萬元以下的車型很難使用華為的雷射雷達智駕方案。

然而,在國内乘用車市場構成中,車輛售價在8萬~20萬元的市場占比達70%以上,這一龐大的市場需要更有成本效益的智駕方案。據了解,大疆7V+100TOPS的慣導雙目純視覺智駕方案成本為7000元左右,其7V+32TOPS方案硬體成本更是達到5000元級别。MAXIEYE智駕科技則推出針對不同價位車型的智駕解決方案産品矩陣,其中MAXIPILOT 2.0 Lite能夠支援20萬元以下車型實作高成本效益的輕地圖高速NOA。日前,特斯拉則将其FSD軟體的訂閱價格由此前每月的199美元降至99美元,讓高階智駕價格更加親民。

此外,中國生産力促進中心協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研究員王羽也指出,由于特斯拉在純視覺技術路線上深耕多年,也已在實踐應用上向行業證明了顯著的效果,國内車企此時選擇純視覺技術路線,投入成本、研發周期會比此前入局有所降低,具有一定的便利性。

放棄雷達,國内車企倒戈純視覺路線

03

純視覺勝出?為時尚早!

“在技術上,AI和資料驅動會推動視覺技術路線不斷走向新高度;成本上,純視覺具備顯著的成本優勢,同時在标準化、平台化等層面也具備優勢。”MAXIEYE智駕科技相關負責人認為,純視覺技術路線未來有望成為高階智駕的主流路線。

對此,戴一凡認為,無論是一股腦丢掉高精地圖、雷射雷達兩個“包袱”的極越、廣汽等車企,還是從丢掉高精地圖開始進行“減負”的小鵬、蔚來、理想、智己等一衆品牌,其背後都與純視覺技術路線的發展密切相關。是以,未來幾年,純視覺技術必然會得到更多車企的擁護,尤其是在相對平價的主流乘用車市場上得到廣泛應用。

但是,這并不意味着自動駕駛感覺路線之争就此可以畫上句号。在戴一凡看來,雷射雷達的成本還有望進一步下探,會對純視覺技術路線的發展帶來一定阻礙。“如果雷射雷達變得更便宜,用它來占據網格,肯定比攝像頭精度更高、準确率更高、可靠性也更強。是以,未來還是要考量兩種技術路線的成本效益究竟誰更有優勢。”他說。據了解,速騰聚創日前釋出了新款雷射雷達産品MX。速騰聚創首席執行官邱純潮表示,MX将以200美元左右作為基礎開啟第一個項目量産,之後價格會盡快争取到1000元的水準。近年來,速騰聚創的ADAS應用産品平均單價已從2021年約1萬元降至2023年約3200元。

此外,即便是純視覺路線的技術實作顯著進步,但國内企業與“鼻祖”特斯拉之間的差距也并非短期可以趕上的。無論是在資料量的積累、算力的提升,還是硬體開發、軟體研發,特斯拉均已實作多年積累。今年3月,特斯拉FSD V12實作更新,整個系統中端到端的算法幾乎全部采用神經網絡建構,靈活度非常高、應變能力強,并能以高度拟人化的狀态駕駛。“國内還處于跟随狀态,我們還是要正視自身差距,盡量跟上節奏。”戴一凡稱。

“無論是雷射雷達,還是純視覺,現在應用到車輛上多以L2輔助駕駛為主,現階段駕駛員還沒有脫離方向盤,兩種路線在輔助駕駛層面都能跑通。但上探到L4甚至L5智能駕駛階段,目前來看,僅依靠攝像頭或雷達肯定是不夠的,而是要‘雷達+攝像頭’并行使用。”王羽稱。

文:張奕雯 編輯:黃蓓 版式:王琨

給小編加個雞腿!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