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偶發事件改變曆史流向

作者:優雅風鈴iip

檇李之戰——行為藝術

偶發事件改變曆史流向

吳越争霸形勢圖

公元前496年,越王勾踐剛剛即位,吳王阖闾才不管你“伐喪不祥”,就是要趁你病要你命。帶着大軍過來給越王道賀,順便打臉。當時的形勢,太湖平原地區的吳國在阖闾、伍子胥的治理之下,綜合國力要顯然強于屈居杭州灣的越國。尤其是,兵聖孫武治理軍隊,吳軍從部落小兵轉變為會中原戰陣的強悍之師。

兩軍對壘在檇李(現在嘉興)。眼看吳軍軍陣齊整,很帥很哇塞,越王勾踐有點怕怕,隻好連發兩個大招,派出敢死隊沖鋒。一沖過去,被殺被擒,全軍覆沒;二沖過去,被殺被擒,全軍覆沒。這仗怎麼打隻好使出自己的絕招了——集體行為藝術。

偶發事件改變曆史流向

吳越對壘形勢圖

勾踐命牢裡的犯人光着膀子排成三排走到吳軍陣前。吳軍竊竊私語:“這是幹啥?人肉炸彈啊?這個時代也沒有炸彈啊。就這幾個人,三秒鐘就完了啊。”隻見這些罪犯齊刷刷把手中的劍架在自己的脖子上,朝着吳軍大喊:“兩國打群架,本來不幹我們的事。但是我們之前在越國犯了罪,也不敢逃避刑罰,現在在這裡以死謝罪!”說完,這些罪犯一起用劍抹了脖子自殺。一個人自殺不稀罕,這麼多人齊刷刷自殺,那可就引人注目了。

偶發事件改變曆史流向

集體自殺的行為藝術

中國人一貫都有看熱鬧的習慣,這時候的吳軍也是,都擠過來看:“讓讓,我看看。”吳軍頓時亂了陣型,你擁我擠要當吃瓜群衆。越王一看:“成了!殺殺殺!”吳軍還沒反應回來,就被越軍沖亂了,作鳥獸散。吳王阖闾無奈撤兵,被越國大将靈姑浮斬落了腳趾。跑了六七裡,阖闾傷口感染,死了。

偶發事件改變曆史流向

越軍以弱勝強。這個戰役簡直是超出一般人的想象。這次戰役雖然沒能改變吳強越弱的局面,但是總算暫時保住了越國。

淝水之戰——一聲吼的力量

偶發事件改變曆史流向

秦晉對峙圖

自317年衣冠南渡,晉室偏安于江南後40年,門閥傾軋,皇室衰微,此時謝安秉政,他的侄子建武将軍謝玄從北方流民中選拔招募骁勇之士,組建了東晉南朝的武力中堅——北府軍。

而北方氐族人建立的前秦國先後滅掉前燕、前涼、代等割據國家,在天王苻堅時統一北方,還占領了成都平原大部。一南一北,國力對比可知強弱。但是前秦統一的時候,苻堅出于婦人之仁或者暫時穩定的考慮,把所滅各國的部衆仍交給原來的首領掌握,前秦俨然成了一個拼裝的國家,秦軍也是各有山頭、各懷鬼胎。前秦國内的降将前燕皇子慕容垂、羌族首領姚苌謀求亂中複國,拓跋代國皇孫拓跋珪、前涼世子張大豫糾結部衆,蟄伏待起。

偶發事件改變曆史流向

淝水之戰

前秦天王苻堅太元四年(379年),東晉襄陽失守,梁州刺史朱序被俘,假意投降。

前秦将領彭超圍攻彭城,秦晉淮南之戰爆發。謝玄率5萬北府兵四戰四捷,全殲敵軍。

太元八年(公元383年)十月,秦軍攻克壽陽。

十一月,秦晉兩軍隔淝水形成對峙,晉軍不足8萬,秦軍号稱80萬(實際約25萬),曆史也有赤壁之戰以少勝多的先例,但這是陸上短兵相接。十二月,秦軍有人建議後退,等晉軍過河決戰,也有人認為把晉軍擋在淝水比較安全。苻堅想到了一個自以為聰敏的辦法:佯裝後退,等晉軍渡河一半的時候出擊,使晉軍進退不得。應該說這個戰役安排其實戰術上并沒錯,秦軍也确實後退了,然而不出意外的話意外出現了。秦軍稍微向後撤一點,朱序在後秦軍中大喊大叫:“秦軍敗了!秦軍敗了!”這一叫不要緊,軍中氐族以外的民族軍隊本就不想送死,紛紛潰逃,秦軍陣腳大亂,晉軍全力出擊,擊潰秦軍。苻堅受傷逃往北方,前秦帝國崩潰,後秦、後燕、西燕、北魏等在前秦的屍體上紛紛崛起。

偶發事件改變曆史流向

淝水之戰

淝水之戰,是中國曆史上一次著名的以少勝多的戰役,國中生都知道,還誕生了投鞭斷流、風聲鶴唳、草木皆兵等成語。

偶發事件改變曆史流向

一聲吼的力量

假如沒有朱序一聲吼,秦軍也不會敗的那麼快、那麼慘,曆史的走向就不會是現在這樣了。

朱序趁亂逃回東晉都城建康,授龍骧将軍、琅邪太守,曆任豫、青、兖、雍四州刺史。

桓溫滅成漢——錯誤帶來勝利

偶發事件改變曆史流向

成漢東晉對峙圖

距離《蘭亭序》誕生還有七年的永和二年(346年),東晉安西将軍桓溫一邊向建康朝廷上奏,沒等回複就一邊率軍1萬攻打偏居蜀地的成漢政權。

偶發事件改變曆史流向

桓溫進攻路線圖

桓溫大軍從今天的重慶奉節出發,迅速抵達青衣江。才1萬人,成漢皇帝李勢自然不怕,派李福、李權、昝堅等人,分别駐軍峨眉山之南、合水(今樂山)。主将昝堅沒有采納岷江南岸設伏的正确建議,而是渡江奔赴犍為郡。

桓溫則是破釜沉舟,一鼓作氣直搗成都。似乎誰也沒想到區區一萬人就敢打成都,也沒想到桓溫的補兵行動這麼快。隻三個月,桓溫軍隊就兵臨成都城下。

偶發事件改變曆史流向

兵臨城下

桓溫幾次戰勝成漢援軍,但是晉軍也到了強弩之末。

成漢帝國皇帝李勢,孤注一擲,把成都全部的兵力都調往成都的笮橋與桓溫決戰。這一戰特别艱苦,晉軍參軍龔護陣亡,流箭射中了桓溫的馬頭。眼看人困馬乏難以抵擋,成都是很難肯下來了,桓溫也感覺難以取勝了,隻好下令撤軍。

偶發事件改變曆史流向

擊鼓前進,鳴金收兵

軍令傳到了擊鼓的信号兵那裡。信号兵可能是有點大腦缺氧,不知道是沒聽清楚還是手不聽使喚,鬼使神差的誤擊了前進的鼓聲。先鋒官江夏相袁喬幹脆将錯就錯,拔劍督戰。前進的鼓聲比士力架還管用,晉軍一下又來了勁,一鼓作氣大破成漢軍隊。而後長驅直入,燒毀城門,攻占成都!成漢皇帝逃跑後又向桓溫投降,成漢滅國。

偶發事件改變曆史流向

一鼓作氣閃滅一國

如果那個信号兵沒有聽錯,鳴金收兵,桓溫将會怎麼樣?

曆史不能假設,但确實有一些不可測的偶然因素加速或者改變了曆史走向。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