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體檢意義何在?曲黎敏教授炮轟體檢行業:無病吓出病,小病變大病

作者:熱情橘子v
體檢意義何在?曲黎敏教授炮轟體檢行業:無病吓出病,小病變大病

在繁忙的都市中,人們為了健康而奔波于各大醫院與體檢中心之間。然而,近期一位北京中醫藥大學教授的言論,卻像一顆重磅炸彈,在人們心中掀起了軒然大波。曲黎敏教授直言不諱:“現在的體檢就是在賺錢,無病被自己吓出小病,小病被自己吓成大病,大病無法根治,是以體檢用處不大。”此言一出,立刻引發了社會各界的廣泛讨論。

在體檢中心的門口,熙熙攘攘的人群絡繹不絕。他們有的為了預防疾病,有的為了确認身體狀況,有的則是被機關的福利政策所驅使。然而,當這些人拿着體檢報告走出醫院時,他們的臉上往往寫滿了疑惑和焦慮。一些名額稍微超出正常範圍,就足以讓他們夜不能寐,擔心自己的健康狀況。

體檢意義何在?曲黎敏教授炮轟體檢行業:無病吓出病,小病變大病

而曲黎敏教授的言論,則像一面鏡子,讓人們開始重新審視體檢的意義。她的觀點雖然激進,但卻并非無的放矢。在當今社會,随着醫療技術的不斷進步,人們對健康的關注度也越來越高。然而,這種關注往往伴随着一種過度的焦慮。體檢報告的每一項名額,都成為了人們心頭的一塊重石。即使是最微小的異常,也可能引發一場無休止的擔憂和恐慌。

我們不妨設想一下,如果沒有體檢,我們的生活會是什麼樣的?或許我們會更加關注自己的身體感受,而不是被一堆資料所束縛。當我們感到不适時,我們會及時就醫,而不是等到病情嚴重才去看醫生。這樣的生活方式,或許更加貼近自然和人性。

體檢意義何在?曲黎敏教授炮轟體檢行業:無病吓出病,小病變大病

然而,現實卻是殘酷的。在醫療商業化的背景下,體檢已經成為了一種産業。醫院和體檢中心為了擷取更多的利潤,不斷推出各種名目繁多的體檢項目。這些項目不僅價格昂貴,而且往往缺乏針對性。許多人為了得到一個全面的檢查,不得不花費大量的時間和金錢。然而,當他們拿到體檢報告時,卻發現自己的身體狀況并沒有得到實質性的改善。

更為嚴重的是,這種過度依賴體檢的現象還可能導緻人們對健康的過度焦慮。許多人在面對體檢報告中的微小異常時,往往會陷入恐慌之中。他們開始懷疑自己的健康狀況,甚至開始懷疑自己的生活方式。這種過度的焦慮不僅會影響他們的心理健康,還可能導緻他們采取一些不必要的治療措施,進而進一步損害自己的身體健康。

體檢意義何在?曲黎敏教授炮轟體檢行業:無病吓出病,小病變大病

這種現象不禁讓人深思:我們真的需要如此頻繁的體檢嗎?我們的健康焦慮是否過度了?體檢的目的究竟是什麼?是為了預防疾病,還是為了制造恐慌?

事實上,體檢本身并沒有錯。它是一種了解自身身體狀況的重要手段。但是,當體檢被過度商業化、過度依賴時,它就會失去原有的意義。我們不應該把體檢作為萬能的保障,更不應該讓體檢成為我們生活的負擔。

體檢意義何在?曲黎敏教授炮轟體檢行業:無病吓出病,小病變大病

那麼,我們應該如何面對體檢呢?首先,我們應該樹立正确的健康觀念。健康不僅僅是沒有疾病,更是一種身心愉悅的狀态。我們應該關注自己的身體感受,及時調整生活方式和飲食習慣。

其次,我們應該理性看待體檢結果。不要過分關注那些微小的異常名額,更不要是以而産生過度的焦慮和恐懼。如果有問題,及時就醫即可。最後,我們應該推動醫療體制的改革。讓醫療回歸本質,讓體檢成為真正為人民服務的工具。

體檢意義何在?曲黎敏教授炮轟體檢行業:無病吓出病,小病變大病

曲黎敏教授的言論雖然激進,但卻引發了我們對體檢的深刻反思。在健康焦慮的籠罩下,我們是否應該重新審視自己的生活方式和對待健康的态度?或許隻有當我們真正放下焦慮和恐懼時,才能找到屬于自己的健康之路。

讓我們回到文章開頭的問題:體檢真的用處不大嗎?或許答案并不是絕對的。但是,我們應該明确的是:體檢隻是了解身體狀況的一種方式而已。我們不應該過分依賴它,更不應該讓它成為我們生活的枷鎖。隻有當我們真正關注自己的身心健康時,才能找到屬于自己的幸福之路。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