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打螺絲的錦衣校尉

作者:錦衣海獸

上篇陸炳爸爸的奮鬥——昌國公大案提到陸炳家和皇帝的淵源是從他爺爺陸墀開始的。陸墀識字,最初在地方上的衛所做文書工作,成化(嘉靖爺爺)年被征調到北京,隸屬錦衣衛,官階從七品小旗。

基層錦衣衛屬消耗品,但凡遇到皇室成員入藩、出嫁、駕崩等場面時就要選一些錦衣衛随行,皇室級别不同配置的數量也不同,從幾個到幾十幾百上千都有,但皇室規模龐大,是以錦衣衛長期缺人,也就需要補人。

弘治七年興王朱祐杬(嘉靖生父)從北京前往湖北鐘祥就藩,陸墀被選為随行人員(總數600)。

陸墀在王府的官職是儀衛司正七品總旗,職責是護衛王府,官方身份叫王府校尉,編制上屬錦衣衛外勤人員,被派到王府前他在錦衣衛的身份是錦衣校尉——錦衣衛最基層的員工。

錦衣衛最關鍵的幾項職能是儀仗護衛、體外監察(官員)、維護京城治安,這些職責的履行主體就是陸墀這樣的錦衣校尉。

打螺絲的錦衣校尉

《大明王朝15666》劇照

校尉是一種軍銜,但在明朝幾乎隻有錦衣衛在用,是以一些官方行文會直接用校尉替代錦衣校尉。

錦衣衛的核心組織單元是千戶所,普通軍衛基本保持在五個,錦衣衛長期保持在十幾個。但錦衣校尉的編制基本隻設在前五個核心千戶所,即前、後、左、右、中。錦衣衛的核心工作就由這五個核心所負責,執行主體就是其編制内的校尉。

插一句:核心五所的地位高于從屬六所(上中、上前、上後、上左、上右、中後),從屬六所的編制主要是錦衣力士。是以校尉的地位略高于力士,錦衣衛内部有時會把調所作為獎勵手段——從力士變成校尉,有點片警轉刑警的意思。力士内容下篇再單獨展開。

打螺絲的錦衣校尉

儀仗護衛是錦衣校尉職責中的核心,每天有530名校尉參與宮禁值守,三日一輪換。當然目标隻有皇帝,不包括宮裡其他皇室成員。

親王14歲就能擁有自己的校尉,從錦衣衛調撥。明初一個親王能有多少校尉沒有明确記載,到中期的弘治時才确立600人的标準,弘治的變革主要是削減,據此估計明初一個親王大概配1000校尉。

一個郡王在明初的校尉名額是100人,弘治時削減到30人,且30人中最多隻從錦衣衛調撥10人,其餘缺口由郡王自己從周圍衛所或民間招募。就是親王的600人标準也很難全數湊齊,都是先給一部分,缺口拖着,拖一拖就不管了。

明初校尉地位較高,有用嘛!比如Judy多次親征北伐,校尉由于要護衛皇帝也就跟随出京作戰。最後一趟大規模作戰可能就是随英宗去土木堡,然後都被埋那了。鄭和下西遊時也有大量校尉參與,當時隻要下過西洋,無論存亡,回來都保底升七品總旗。

打螺絲的錦衣校尉

但到明中葉校尉早已喪失作戰功能,尤其王府校尉,基本就是幹雜活的仆役,是不是本人都已無所謂,有些軍戶還會出錢雇個人到王府去上班,甚至采用均徭法直接納銀代役,壓根不出人去王府。是以親王和郡王們的校尉缺口,大機率自己是搞不齊的。是以陸炳爸爸陸松說好聽點是王府護衛,說難聽點就是幹雜活的,親王都不準私自出府,你還有什麼好護衛的!

另外皇室女性,比如公主,他出嫁也有資格配3人錦衣校尉,再加37人軍士,總計40人的壯勞力。隆慶(嘉靖兒子裕王)時還準許公主、驸馬死後就地保留這些侍衛看家。

打螺絲的錦衣校尉

《大明王朝1566》裕王

某些特殊的高官也有資格配校尉。比如之前一篇嘉靖的長壽秘訣中的道士邵元節,嘉靖十二年被還未升仙的嘉靖封為正一真人,然後錦衣衛就調撥了40人校尉充當起護衛,按季度輪換。

校尉的來源主要是從民間招募佥充,标準是有力、精壯、無過犯、無體氣。

有力和精壯是衡量身體和單兵戰鬥力的名額。無過犯就是政審,和現在一樣,某些崗位要開具無犯罪證明,而且按古代的慣例一般要往上查三代(算上自己就是四代)。體氣就是體檢,古代衛生條件差,像體臭、狐臭、口臭、腳臭等身體氣味比較明顯,不能熏人。

明初,朱元璋時期的軍士地位較高,有飯吃還有饷拿,從軍成了許多貧農擺脫赤貧生活的一條陽光大道,是以不愁來源。Judy時差不多,他一鬧革命就開始大規模招兵,部分兵員被編入王府儀衛司充當校尉,他當皇帝後王府儀衛司自動并入錦衣衛,這些人的編制也就自動變成了錦衣校尉。

打螺絲的錦衣校尉

Judy正像AI複原

Judy之後,錦衣衛補充人手的主要方式就是像陸炳爺爺陸墀這樣從地方衛所強行選調。因為當兵的收益下降,主動投充的人數不足,相關官員隻能拿着軍籍檔案從上面往出勾。

錦衣校尉雖列入軍籍,但例不勾丁,即不承擔世襲義務。因為世襲不看身體,而校尉主要服務皇帝,對身體和背景都有要求。

如果校尉逃亡,能抓回來的會被抓回錦衣衛接着幹。抓不回的,會到該逃亡校尉的家裡再抓一個壯丁,把他充軍到其他衛所服役(Judy放寬到了新抓的丁壯仍可在錦衣衛服役)。如果逃亡的正軍始終未能抓獲,那這家民戶就可能被轉為軍戶,需要永久承擔軍役,是以逃亡代價其實很高。

如佥充的校尉因老、病、死退出現役,則由其原籍官府從當地其他民戶再選一名合格者替補。病和死好區分,但多少歲算老史料并無明确或統一規定,隻是英宗朝曾下過一道诏令——60歲,和現在男性退休年齡一樣,至于是否明朝的統一标準就不得而知了。

校尉的待遇和衛所軍一樣,都是月俸一石米。但校尉隸屬錦衣衛,而錦衣衛的月俸是全額領米,不按四六或者三七折鈔或其他物産,從這點看即使待遇相同,校尉還是占優的。法律地位上校尉和衛所軍士相同,沒有額外豁免權。

别看不起校尉,這是錦衣衛的正經編制,而且是系統内,有能力的人進來了就有辦法調走。比如南昌人謝儀,他補為校尉後走關系投入東廠太監張銳門下,以東廠緝事校尉的身份往來遊走于大臣之家,最後卷入宸濠之亂被成功殺頭,得以青史留名!

打螺絲的錦衣校尉

點贊加關注,謝謝閱讀,祝您好運~

陸炳爸爸的奮鬥——昌國公大案

嘉靖的長壽秘訣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