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印度人更愛中國制造:中國超美國成頭号貿易夥伴,未來有望再翻兩倍

印度人更愛中國制造:中國超美國成頭号貿易夥伴,未來有望再翻兩倍

時代周報

2024-05-18 11:53釋出于廣東時代周報官方賬号

本文來源:時代周報 作者:馬歡

兜兜轉轉,印度人可能還是更愛Made in China(中國制造)。

據印度《經濟時報》等媒體報道,印度智庫全球貿易研究計劃(GTRI)近日釋出報告稱,2023-24财年,中國已超越美國成為印度最大貿易夥伴。

資料顯示,2023-24财年,中印雙邊貿易額達1184億美元,印度對華出口和進口均實作了增長。其中,出口額為166.7億美元,同比增長8.7%;進口額為1017億美元,同比增長3.24%。

相比之下,美印雙邊貿易額為1183億美元,印度對美進口和出口均出現了下降,出口額775億美元,同比下降1.32%;進口額408億美元,同比下降達到了20%。

近年來,中印貿易摩擦時有發生,但幾年過去了,兩國的雙邊貿易額反而一直在上升。

印度人更愛中國制造:中國超美國成頭号貿易夥伴,未來有望再翻兩倍

小米在印度的工廠 圖源:小米印度官網

針對“中印雙邊貿易額為何上升”,印度外長蘇傑生表示:“如果有一個像中國這樣的鄰國,印度必須學會競争……如果印度加大力度發展制造業、促進經濟增長,就能擁有更多外交資源和工具,真正影響全世界。”

中國社科院亞太研究所副研究員劉小雪告訴時代周報記者,中印和印美這幾年内在貿易資料有上升、有下降的變化是正常的,但大趨勢不會變。“印度與美國的經濟關系将更加緊密,印度與中國的貿易額也會穩步攀升。”

依賴中國制造

從蠟燭到筆記本電腦,從工業原料到手機零部件,印度發展一直都十分依賴中國制造。

自2000年中印貿易快速發展的時候起,中國和印度之間就存在着貿易逆差。劉小雪告訴時代周報記者,印度方面一直在抱怨,但是“沒有辦法”,因為中國是制造業大國,制造的各種産品都是印度在發展中需要的。

印度自中國進口的産品中,98.5%是工業品,其中中國制造的電子産品尤其受到青睐。印度《經濟時報》稱,2023-2024财年,印度進口的電子産品、通信裝置和電器産品達到了898億美元,而中國大陸的份額就達到了43.9%,相當于印度進口的近一半電子産品都是“Made in China。”

印度人更愛中國制造:中國超美國成頭号貿易夥伴,未來有望再翻兩倍

印度的名爵汽車 圖源:社交媒體

印度經濟學者梅洛塔文稱,印度向中國出口的主要是礦産品、金屬等初級原材料,而中國向印度出口的則是電子産品、機械等帶附加值的成品。

印度人也意識到這種貿易不平衡。自2014年莫迪政府上台執政後,就一直強調要加強自身制造業,減少進口依賴,尤其是對中國産品的單方面依賴。在“印度制造”戰略目标驅動下,莫迪政府還推出了包括與生産挂鈎的獎勵計劃、反傾銷稅等措施。

然而,從實際上看,印度目前根本擺脫不了中國制造。

從日用産品到電子産品,印度老百姓的生活已經離不開中國制造,甚至印度的制造業也離不開中國制造。印度中小企業發展商會主席薩隆基就表示,印度的制造業企業需要從中國進口大量的中間産品,進行加工和出口。比如仿制藥業,絕大部分制藥裝置和70%以上的原料藥需要從中國進口。

莫迪政府很努力,但對華貿易逆差每年都在逐漸拉大,2023年印度對華逆差已接近1000億美元。

BBC直言,印度減少對中國進口依賴的努力失敗了。

美國還能反超嗎?

美國一度在與印度的商品貿易關系中反超。

根據印度商務部的資料,在2013-2014财年至2017-2018财年,以及2020-2021财年,中國都是印度最大貿易夥伴。不過在那之後,美國在2021-2022财年和2022-2023财年,成為印度最大的貿易夥伴。

但中印貿易與中美貿易的情況不同。印度對美國出口的主要商品包括抛光鑽石、醫藥産品、首飾、輕油和石油、凍蝦、化妝品等。印度從美國的進口商品主要是石油、毛坯鑽石、液化天然氣、黃金、煤炭、回收品和廢鐵、扁桃仁等。美國也是少數幾個印度保有貿易順差的國家之一。

印度人更愛中國制造:中國超美國成頭号貿易夥伴,未來有望再翻兩倍

印度是美國扁桃仁的最大買家 圖源:美國農業部

印度一度将此視為巨大的機會。印度尼赫魯大學經濟學教授比斯瓦吉特表示,印度僑民在美國的存在是雙邊貿易增長的主要原因之一。“這些僑民在創造對印度商品的需求,比如消費品,而我們正在提供這些需求。”

但具體情況決定印美貿易取代不了中印貿易。美國對印度出口的是能源、礦産、農産品,而中國對印度出口的是集中度高、附加值高的商品,在通信裝置、原料藥等領域甚至占據主導地位,印度要在相關行業發展本國制造業就離不開中國的供應鍊。

目前,印度參與全球價值鍊的程度仍然有限,在全球商品出口中所占的份額不到2%。美國人也抱怨印度任意妄為的進口壁壘,擾亂了供應鍊,與貿易夥伴國造成沖突和摩擦。

根據世貿組織的資料,印度是全球進口關稅最高的國家之一,約為全球平均水準的兩倍,平均最惠國(MFN)稅率達到了18%。這種進口限制不僅困擾了外國制造商,也給本土制造商帶來麻煩。

難以“脫鈎”

随着中印之間貿易逆差不斷擴大,印度對華貿易摩擦也愈演愈烈。

根據商務部統計,2023年印度共對中國發起22起貿易救濟調查,是這一年全球對中國發起貿易救濟調查數量最多的國家,美國以12起位居第二。

這22起貿易救濟調查案包括反傾銷20起,反補貼1起,保障措施1起。其中,排名前三的行業分别為化學原料和制品工業10起,金屬制品工業4起,非金屬制品工業2起。

僅在2023年9月下旬,印度就一度在10天内接連對華發起十餘起反傾銷調查。

印度國内,也不時有一些聲音鼓噪與中國“脫鈎”。

但印度人的錢包卻很誠實。《今日商業》在去年12月的調查報告顯示,盡管很多人号召不買,但超過一半(55%)的印度人依然在這一年買了“中國制造”的産品。

印度人更愛中國制造:中國超美國成頭号貿易夥伴,未來有望再翻兩倍

小米手機 圖源:小米官網

而在印度人消費的“中國制造”産品中,小器具和電子/移動配件位列榜首。56%的人表示購買了智能手機、智能手表、移動電源和其他電子或移動配件等。49%的人表示購買過節日燈飾、台燈、蠟燭、水槍等。33%的人表示曾買過玩具和文具,29%的人表示買過禮品,26%的人買過消費類電子産品和電器(電視機、空氣淨化器、水壺等),26%的人買了照明、家具等家居用品,15%的人買了服裝、箱包、配飾等時尚用品等。

印度德裡FORE管理學院中國事務專家費薩爾·艾哈邁德表示,印中雙邊貿易“注定要增加”。因為,與其他國家相比,中國在營運規模、技術和全球價值鍊方面具有明顯的優勢。

對印度來說,中國是最重要的進口來源,因為具有成本效益,并且已經為大多數商品建立了功能性的供應鍊。

對此,劉小雪亦表示,印度在短期内無法實作與中國“脫鈎”。在她看來,雖然國際環境趨于複雜,但中印經貿合作的基本面沒有變,中印貿易額的不斷擴大說明了兩國産業鍊的結合非常緊密,中印貿易仍将繼續擴大。

據新華社報道,印度知名智庫觀察家庫爾卡尼表示,考慮到中印兩國的人口、市場規模和快速的經濟社會發展,中印之間貿易額甚至可以達到3000億美元。

也就是說,未來中印雙邊貿易額有望翻兩倍以上。

檢視原圖 90K

  • 印度人更愛中國制造:中國超美國成頭号貿易夥伴,未來有望再翻兩倍
  • 印度人更愛中國制造:中國超美國成頭号貿易夥伴,未來有望再翻兩倍
  • 印度人更愛中國制造:中國超美國成頭号貿易夥伴,未來有望再翻兩倍
  • 印度人更愛中國制造:中國超美國成頭号貿易夥伴,未來有望再翻兩倍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