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都市潮力|“附近500米經濟學”的生活美學街區典範,“哥倫比亞住宅區”變身記

作者:iWeekly
都市潮力|“附近500米經濟學”的生活美學街區典範,“哥倫比亞住宅區”變身記

5月的上海街頭新意不斷,“哥倫比亞住宅圈”又有新動向,毗鄰番禺路的香樟廣場與上生·新所二期N1向公衆全新開放,戶外騎行集合品牌“1940”、藍瓶咖啡、Ozark Hub也紛紛亮相街區,帶來新穎的生活方式提案。本月開始的咖啡戲劇節也在街區中上演,即将開啟的沉浸香氛主題劇《11号配方》以及雙面舞台劇《婚内失戀》讓新與舊的時空彼此碰撞……

都市潮力|“附近500米經濟學”的生活美學街區典範,“哥倫比亞住宅區”變身記

番禺路兩旁,梧桐綠意,洋房林立,這篇區域以“外國弄堂”為人所熟知。早在上世紀20年代,美國建築師哈沙德在今天的延安西路興建了“哥倫比亞鄉村俱樂部”,有着巴洛克風格的建築與露天遊泳池,這便是曾經“哥倫比亞住宅圈”(Columbia Circle)的第一處建築。如今,這裡與邬達克的代表作“孫科别墅”共同組成的上生·新所,成為上海時髦的文化生活地标。

都市潮力|“附近500米經濟學”的生活美學街區典範,“哥倫比亞住宅區”變身記

人類學家項飙曾以《從虛拟世界到真實社交,我們如何重建附近?》為題,提出“最初500米”的設想。項飙認為,對于“最初500米”的思考,是針對“最後500米”而來的。“最後500米”是電子商務公司平台、物流以及由城市管理部門提出的,“最初500米”則是反過來,從每個個體出發,從自己身邊的500米延伸開來,連接配接一個更大的世界。

曆經百年而新意依舊的街區,充滿了讓人耳目一新的精緻店鋪、公共空間和表演現場。在曆久彌新的孫科别墅中參與一場穿越時空的沉浸式戲劇,或是在“哥倫比亞大道”盡頭的藍瓶咖啡,在氤氲的咖啡香氣中靜靜閱讀……

都市潮力|“附近500米經濟學”的生活美學街區典範,“哥倫比亞住宅區”變身記

跟尋“咖啡”“建築”“創意”三條線索,開啟充滿新意的Citywalk,探索這片街區最新鮮的文化生命力吧!

01

咖啡新主張

都市潮力|“附近500米經濟學”的生活美學街區典範,“哥倫比亞住宅區”變身記

coffea SHED

即便在咖啡林立的新華路街區,素然樓下的coffee SHED也獨樹一幟。被綠色爬牆虎掩映着的原木色空間,水泥柱支撐的金屬頂棚向着廣場延伸,投下一片清涼的陰影——這正是上生·新所新添的咖啡零售空間coffea SHED。面向公共廣場和社群開放,成為手工藝、戶外用品、綠植愛好者的聚集地,出售咖啡及農副産品和日用服飾雜貨。

都市潮力|“附近500米經濟學”的生活美學街區典範,“哥倫比亞住宅區”變身記

SHED,靈感來源于咖啡産地随處可見的“大棚”。在巴西、印度、埃塞俄比亞的等地的咖啡種植園裡,農人們在大棚下閑聊、休息、吃飯,緩解農活的疲勞。一個連接配接城市消費者和生産者的平台應該在這樣一個大棚下的寬敞、開放空間裡。coffea SHED也為上海忙碌的都市人搭建了可以休息、彙聚、愉快交流的空間,成為街區居民日常的聚集地。

Columbia Circle

都市潮力|“附近500米經濟學”的生活美學街區典範,“哥倫比亞住宅區”變身記

藍瓶咖啡

沿着哥倫比亞大道走到底,藍瓶咖啡搶眼的藍色logo便引入眼簾。3月,藍瓶咖啡在國内第七家門店于上生·新所亮相,由如恩設計研究室設計的室内延續了一貫的留白風格,有着中央島台、錯落的座位與别出心裁的檐下空間。

都市潮力|“附近500米經濟學”的生活美學街區典範,“哥倫比亞住宅區”變身記

走入一片熟悉的咖啡香氣之中,會發現可供取閱的雜志與書籍整齊的陳列在店内,這些讀物來自“鄰居”茑屋書店的精心挑選。每日早晨到店的顧客,還會獲贈店鋪限定的手繪塗色本和彩鉛。從設計細節到空間體驗,這家藍瓶展現出與地方曆史更緊密的聯結,以及更鮮活的社群感。位于曆史悠久的文化街區,這家藍瓶咖啡希望生活在周圍的、不同年齡段的居民都能将這裡作為日常生活中悠然享受的“第三空間”。

Columbia Circle

都市潮力|“附近500米經濟學”的生活美學街區典範,“哥倫比亞住宅區”變身記

Ecf·M2F

曾經毗鄰上海影城的M2F見證着新華路多年的變動與更新,這家新華路上最具有代表性的咖啡店,如今重新選址于新華别墅旁的園區内。美式複古風格的咖啡店一如既往很有人氣,無聲咖啡師與廚師大川與正正在吧台前忙忙碌碌。安靜的氛圍,很适合坐下來點一杯用心制作的咖啡慢慢品嘗。店裡也配備了口譯機器,顧客可以通過平闆進行點單。

Columbia Circle

都市潮力|“附近500米經濟學”的生活美學街區典範,“哥倫比亞住宅區”變身記

Stop Shop

與Ecf·M2F同樣位于新華路345弄的Stop Shop是一家寵物友好的可持續咖啡店。如果說前者代表着新華路甯靜悠然的午後時光,那麼後者則是一場充滿活力的靈感漫遊。

都市潮力|“附近500米經濟學”的生活美學街區典範,“哥倫比亞住宅區”變身記

相較于正常的咖啡廳,Stop Shop的店内貨架與展櫃琳琅滿目,循環再造的手作飾品、單車、可持續服裝、藝術作品等滿滿當當地填充着每一處視野;門外,迷你菜園與綠植盆栽構成了别樣的綠意,透明的“新華玩具交換屋”吸引着人們走進其中。許多生活在附近的居民會牽着小狗來到店裡,點上一杯咖啡,随意的在貨架之間漫遊,尋找突如其來的驚喜發現。

Columbia Circle

02

邬達克建築的當代新生

今年2月,番禺路上的邬達克紀念館宣布閉館,這座精巧的建築在過去的11年間迎接着絡繹不絕的“邬達克迷”的到訪,也不斷喚起人們對于那個摩登繁華且兼收并蓄的時代的回憶。然而,邬達克對于上海這座城市的影響卻永不止步,正如貝聿銘在給邬達克女兒的信箋中寫道,“邬達克的建築過去是,現在是,并将永遠是上海城市輪廓的一抹亮色。”

1928年,正是邬達克在上海建築界大放異彩之時,他得到了普益地産的委托,設計一項名為“哥倫比亞住宅圈”的花園洋房社群。哥倫比亞住宅圈的開發,從總體規劃到建築設計,都參照了當年美國西海岸最流行的别墅樣式。在這塊區域裡,我們仍能看到邬達克所設計的樣式各異的洋房,包括英式、意式、西班牙式、薩克拉門托式、加利福尼亞式、佛羅裡達式、聖疊戈式、好萊塢式以及英國鄉村式等。例如329弄36号住宅,曾經的西班牙公使舊居,有着一個更廣為人知的名字“蛋糕房子”。這座絕無僅有的雙層圓形花園别墅充滿了童話般的夢幻色彩,據說也是邬達克本人最喜愛的一件作品······這些建築是20世紀老上海的建築經典,亦在今天煥發出新的活力。

都市潮力|“附近500米經濟學”的生活美學街區典範,“哥倫比亞住宅區”變身記

孫科别墅

見證着曆史的幾經波折,又化身當下上海備受矚目的文化新地,孫科别墅将一座城市的曆史傳奇與文化革新展現得淋漓盡緻。哈沙德設計的哥倫比亞鄉村總會以及邬達克設計的孫科别墅,共同組成如今的上生·新所。作為邬達克的代表作之一,孫科别墅混合了裝飾藝術及拜占庭式的西班牙風格,設計極為考究。這座别墅的來曆衆說紛纭,傳聞邬達克在并建造慕爾堂的時候,得到了孫科的幫助。為了答謝對方,邬達克将原本為自己與家人而設計的住宅低價轉讓給孫科,并重新選址于哥倫比亞路(今番禺路)修建自宅。

都市潮力|“附近500米經濟學”的生活美學街區典範,“哥倫比亞住宅區”變身記

建國後,這裡曾作為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隐于鬧市。直到2020年,我們才終于有機會一訪孫科别墅,這座恍如隔世的建築成為街區重要的文化交流地标,為藝術展覽和戲劇演出提供獨特的曆史語境。例如在本月,孫科别墅便化身為沉浸式劇場,上演法國咖啡戲劇《備忘錄》,講述一場發生在較高價的電梯大廈裡離奇浪漫的故事。

Columbia Circle

都市潮力|“附近500米經濟學”的生活美學街區典範,“哥倫比亞住宅區”變身記

邬達克故居

與孫科别墅一街之隔的番禺路129号,是一棟英國鄉村風格的惬意小樓,邬達克與家人曾經在這裡生活過7年。從破敗不堪到修葺一新,它也作為邬達克紀念館在11年間迎接了超過100萬人次的到訪。

這座都铎風格的建築有着鮮明的英國傳統風格,是他的妻子吉塞拉的最愛,也寄托着邬達克對遠方家鄉班斯卡的牽挂。走近其中,寬闊的院落、粗粝的白牆、陡峭的屋面、老虎窗,還有邬達克當年為喂養鴿子而設計的休憩平台和屋脊上靈動的飛鳥雕塑,紛紛見證着邬達克職業曆程中的光輝歲月,在這座住宅中,他完成大光明電影院、國際飯店和吳同文住宅等重要的設計項目。

Columbia Circle

都市潮力|“附近500米經濟學”的生活美學街區典範,“哥倫比亞住宅區”變身記

達華較高價的電梯大廈

1936年,邬達克将番禺路129号的自宅轉賣給一位德國外交官,和家人搬到自己開發設計的達華較高價的電梯大廈居住,直到 1947年離開上海。這棟明亮簡約的白色較高價的電梯大廈樓位于延安西路918号,高10層,有90套房間,如今作為酒店修繕一新。

為了抓住上世紀二三十年代上海房地産的繁榮機遇,邬達克在1935年自行投資興建了達華較高價的電梯大廈,這也是他與家人在上海的最後一處居住,有着 “小國際飯店”之稱。充滿雄心壯志的邬達克将這座較高價的電梯大廈打造為當時這一地區的最高樓,它在國際上也引起了廣泛的反響。當年西班牙和日本的專業雜志刊登了這一作品,并将之與英國以及布拉格和米蘭的一批住宅建築相提并論。達華較高價的電梯大廈的設計明顯受到歐洲現代住宅的影響,體形簡潔明快,水準線條流暢。

Columbia Circle

03

城市是一座舞台

都市潮力|“附近500米經濟學”的生活美學街區典範,“哥倫比亞住宅區”變身記

浣熊唱片店

一場電影看完走出影廳,便遇上了位于上海影城6樓的浣熊唱片店。走進開闊的店鋪空間,豐富的黑膠庫存令人眼花缭亂。延續着浣熊唱片店嶽陽路老店的一貫水準,這家店内擁有黑膠唱片、CD、唱機、音響以及文創周邊。為了與上海影城獨特的文化環境更為契合,這一家浣熊唱片店還擴充了影視、遊戲、動漫原聲唱片的展示區域,以及“浣熊書市”的原本書籍,讓黑膠愛好者們流連忘返。為了熱愛的電影與音樂,人們相聚于此,從滾石樂隊暢聊會和鮑勃·迪倫彈唱會,到星際穿越科幻電影原聲音樂分享會,這家浣熊唱片店也為新華路帶來鮮活的音樂文化現場。

Columbia Circle

都市潮力|“附近500米經濟學”的生活美學街區典範,“哥倫比亞住宅區”變身記

藝術商店Pausa STORE

上生·新所的西側,位于金地新華道的藝術商店Pausa STORE抛雜商店給街區帶來全新的藝術氛圍。來自藝術家楊晨的巨型充氣雕塑“抛雜兔”在夜晚點亮這番禺路街道,店内的插畫藝術展和互動塗鴉空間,讓這個充滿着奇思妙想的感官空間别有一番樂趣。

Columbia Circle

都市潮力|“附近500米經濟學”的生活美學街區典範,“哥倫比亞住宅區”變身記

上生·新所:新現場

咖啡戲劇節到喜劇節,融合着音樂、表演、建築、美食、閱讀的上生·新所俨然成為街區内最有人氣的公共文化交流空間。無論是特意前來的遊客、亦或是生活在附近的居民都能恰如其分地在這裡尋找到自己的舒适空間。

由孫科别墅、哥倫比亞鄉村俱樂部、海軍俱樂部所組成的上生·新所擁有别樣的建築美學與曆史沉澱。而當這裡成為當代文化的新鮮現場時,則激發出前所未有的靈感景觀。

都市潮力|“附近500米經濟學”的生活美學街區典範,“哥倫比亞住宅區”變身記

孫科别墅中上演咖啡戲劇《備忘錄》

自2021年開啟的“城市新舞台”系列展演,從爵士、靈魂到手碟鼓和銅管樂,持續讓大家在園區老建築及公共空間内持續感受藝術魅力;4月的“valentino &不眠之夜”特别演出則帶來了身體藝術與曆史建築的前衛體驗。自5月開始的咖啡戲劇節,美國咖啡戲劇《廣告牌》、法國咖啡戲劇《備忘錄》将率先開演;“端午”期間即将開展的沉浸香氛主題劇《11号配方》以及雙面舞台劇《婚内失戀》,都帶來了别開生面的觀劇新體驗。

Columbia Circle

漫遊“哥倫比亞住宅圈”,百年之後新意依舊。城市便是舞台,每一個置身于此的人都可以親自加入一場永不停歇的精彩演出,在街道間演繹獨屬于這座城市的當代精神。

撰文-Elsie

圖檔來源網絡

都市潮力|“附近500米經濟學”的生活美學街區典範,“哥倫比亞住宅區”變身記
都市潮力|“附近500米經濟學”的生活美學街區典範,“哥倫比亞住宅區”變身記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