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從爆紅到“打回原形”,張頌文慘遭翻車,國産綜藝别再消耗演員了

作者:毒舌電影

張頌文這幾天遇到了一些小麻煩。

網友質疑他裝。

從爆紅到“打回原形”,張頌文慘遭翻車,國産綜藝别再消耗演員了

什麼情況?

原來是前些天播出的綜藝裡,有這麼一個場景

讨價還價。

節目裡,張頌文要裝修一個花園洋房,于是去村裡買花,結果在鏡頭前,他不斷地壓低花農的價格,以至于買花大媽都尴尬地說:

你咋這麼摳門呢

從爆紅到“打回原形”,張頌文慘遭翻車,國産綜藝别再消耗演員了

在“208萬”深入人心的當下,這樣的場景自然引起了不少人的不滿。

他們質疑。

這是一個明星依仗着自己的影響力,壓榨底層勞動人民的口袋。

從爆紅到“打回原形”,張頌文慘遭翻車,國産綜藝别再消耗演員了

這是他虛僞的表現。

真的是這樣嗎?

今天就來講講這個綜藝

燦爛的花園

從爆紅到“打回原形”,張頌文慘遭翻車,國産綜藝别再消耗演員了

如果你看了《燦爛的花園》會發現,張頌文這次其實是打算以最“真實”的自己面對觀衆。

而這其中。

當然也包括自己的“摳門”。

從爆紅到“打回原形”,張頌文慘遭翻車,國産綜藝别再消耗演員了

事實上從節目一開始,他就已經申明了自己的立場:

無劇本、無策劃、無目的。

從爆紅到“打回原形”,張頌文慘遭翻車,國産綜藝别再消耗演員了

節目全靠張頌文一個人的即興行為來主導,而這些即興行為,則來自張頌文對萬物旺盛的好奇心。

為什麼這樣?

大約是因為在當下,太多的綜藝劇本含量太高了,立人設,重沖突,明明是明星參加真人秀,結果往往隻有“秀”,而沒有“真人”,是以導緻最終呈現出來的明星,都是塑造過的“人”,是人設。

是以啊。

與其說他沒有劇本。

不如說,是拒絕人設。

這樣的效果也很明顯,這個節目主打一個出其不意。

比如說第一期。

他原本正坐着車去買花,看到路邊有很多羊。

便立馬下車去和村民探讨羊糞的問題。

從爆紅到“打回原形”,張頌文慘遭翻車,國産綜藝别再消耗演員了

或者之後。

吃完飯還在收拾,半夜聽到屋外的煙花聲,他想知道這個日子為什麼會有人放煙花。

于是又帶着大家騎上三輪車追放煙花的源地。

從爆紅到“打回原形”,張頌文慘遭翻車,國産綜藝别再消耗演員了

甚至于還在吃飯。

他突然又讓在座的嘉賓來表演,設定一個情景,讓大家即興表演。

從爆紅到“打回原形”,張頌文慘遭翻車,國産綜藝别再消耗演員了

emm……

是以在節目裡,攝影師說完全跟不上張頌文的節奏,這大概是真的。

從爆紅到“打回原形”,張頌文慘遭翻車,國産綜藝别再消耗演員了

畢竟生活本就沒那麼多邏輯。

在這個基礎上。

Sir幾乎可以斷定,他的還價行為,其實也該是自己真實的日常。

畢竟他的錢也是自己一點一點掙的。

窮孩子都知道當家難。

他既然要做最真實的自己,自然也會把這“刻薄”的一面展現出來,否則,對他來說,這才是真正虛僞。

但問題是。

為什麼又有很多人會對這個場景不滿?

你可能想不到。

大家的不滿,不是因為他的“真實”,而恰恰是因為,覺得這樣的場景并不真實。

沒錯。

張頌文的初心的确是做自己。

但實際上呢。

在觀衆看來,他其實是極力扮演那個日常的自己。

什麼意思?

一個簡單的例子。

房子。

這個綜藝的起源是張頌文曾經的房子要被回收了,于是他想找個地方安置自己的植物,是以與節目組一拍即合。

從爆紅到“打回原形”,張頌文慘遭翻車,國産綜藝别再消耗演員了

但我們看這個房子

首先,就不說它有多麼“夢幻”,多麼造價不菲了,主要是,這座房子本質上是節目組為了這個節目臨時搭造的。

從爆紅到“打回原形”,張頌文慘遭翻車,國産綜藝别再消耗演員了

它并不屬于張頌文。

更不能說是張頌文真正的“家”。

Sir不知道張頌文的感受如何,但至少,從一開始這裡就有一種隔閡感與距離感。

其次,就算這是一個臨時的“家”吧(這個詞其實很沖突),但當一個造價千萬的家裡裝滿了攝像頭,以及随處可見攝影機時,這其實就不再是個私密的居所了。

從爆紅到“打回原形”,張頌文慘遭翻車,國産綜藝别再消耗演員了

換句話說。

它更像一個舞台。

而張頌文試圖在聚光燈照耀的舞台上,按照自己平日的日常生活。

請問,這可能嗎?

畢竟,當一個人極力表現自己的真實。

其實就已經不真實了。

是以造成這樣的結果,其實并不是張頌文的問題,也不是觀衆的多心。

而是這件事本身就充滿了沖突。

這兩者很難共存。

但是問題來了

明明這個市面上也有做得很好又很真實的綜藝啊。

比如“0713再就業男團”。

在上《歡迎來到蘑菇屋》之前,他們早就糊得不行,但因為他們敢“糊”胡非為,毫不顧忌地各種玩梗、開玩笑、互黑,展現出非常歡樂的氛圍。

這樣的真實感染了許多觀衆。

從爆紅到“打回原形”,張頌文慘遭翻車,國産綜藝别再消耗演員了

那麼,為什麼張頌文這裡得到的回報就沒那麼好呢?

事實上,在節目裡張頌文和他的兩位同學在一起的時候,Sir也覺得很有趣

張頌文大學同寝舍友,周一圍、林家川。

從爆紅到“打回原形”,張頌文慘遭翻車,國産綜藝别再消耗演員了

尤其是他們在節目外聊到一次有趣的經曆。

有次他和周一圍興緻來了,走到了門前的潮白河的冰面上,一直走到了河中央。

他們分明聽見了腳下的冰層裡,從深處傳來的冰裂聲。

從爆紅到“打回原形”,張頌文慘遭翻車,國産綜藝别再消耗演員了

那時候是深夜,又是隆冬,他們倆要是真掉下去了,這輩子就停在這裡了。

但兩人當時都沒慌,趴下後反而覺得更好玩兒了,然後兩人就開始默契地玩起角色扮演,演起戲來。

Sir也覺得很感動。

為什麼?

因為相識相知的人在一起生活,大家彼此知根知底,于是所能碰撞出來的化學反應會更多。

三人一起吃過苦,張頌文家裡很多家具都是他倆搬家後湊出來的。

這樣的經曆。

足以沖破聚光燈的魔咒。

但。

問題在于,這樣的化學碰撞卻不是節目組的初心,甚至于張頌文的真實也不是節目組的初心。

他們的初心是什麼呢?

其實隻有一個

無限滿足粉絲想象。

并以獵奇心态,打造張頌文的“神奇”。

一個例子。

采訪。

節目裡有好幾次,他們都會去采訪一些不相幹的村民,并問對張頌文的看法。

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舉動?

尤其是這個問題:

張頌文跟影視上有差别嗎?

從爆紅到“打回原形”,張頌文慘遭翻車,國産綜藝别再消耗演員了

你說,在人人皆知張頌文有親和力的情況下,去問村民這樣的問題,是期待什麼不一樣的答案?

當然不是。

他們的目的就是得出一個“反差”的印象。

銀幕上的黑社會。

銀幕下卻變成了和藹親民的大明星。

說白了。

節目組需要的還是戲劇性。

并通過這樣的戲劇性,塑造出一個人人“驚訝”的形象。

也正是這個邏輯。

在第一期裡,我們就能看到他們試圖展示出了張頌文的許多技能。

除了買花盆布置溫室,還會在監工時上手做焊工。

從爆紅到“打回原形”,張頌文慘遭翻車,國産綜藝别再消耗演員了

開啟無線電台聯系愛好者。

從爆紅到“打回原形”,張頌文慘遭翻車,國産綜藝别再消耗演員了

給觀衆科普種植和培養植物的知識。

從爆紅到“打回原形”,張頌文慘遭翻車,國産綜藝别再消耗演員了

還要招待不定時上門的嘉賓,給常駐嘉賓設計演技訓練。

但問題是。

這哪裡是展示一個人最真實的狀态?

這根本是往着造神的路上走的。

是以說到底,不管張頌文的初心如何,在結果上,這最終成了節目組對于張頌文粉絲的定制綜藝。

粉絲喜歡張頌文親民。

他們就采訪村民。

從爆紅到“打回原形”,張頌文慘遭翻車,國産綜藝别再消耗演員了

粉絲覺得張頌文演技好。

他們就辦了個演技班。

從爆紅到“打回原形”,張頌文慘遭翻車,國産綜藝别再消耗演員了

粉絲覺得張頌文唱歌有趣。

他們便安排了唱歌。

從爆紅到“打回原形”,張頌文慘遭翻車,國産綜藝别再消耗演員了

粉絲覺得張頌文感性。

他們就拍了他縫床單懷念母親。

從爆紅到“打回原形”,張頌文慘遭翻車,國産綜藝别再消耗演員了

等等等等。

是以。

對于外人來說,這樣各種元素的雜糅,使得這個綜藝沒有重點,極其散漫,最終變成了四不像。

尤其是全方位展示。

甚至可以說是對張頌文的一種消耗。

但對粉絲來說呢?

或許他們會覺得四不像也不要緊,因為糖果鳳梨青菜都是他們愛吃的。

至于是不是消耗。

他們已經管不了那麼多了。

還記得2020年的紀錄片《我和另一個我》裡,張頌文感歎一個賣菜大哥起伏的人生:

但是人的一生就是這樣

搖搖晃晃走到了一個位置

可能根本不是你想象中的那樣

從爆紅到“打回原形”,張頌文慘遭翻車,國産綜藝别再消耗演員了

這句話也可以看做是他的自我感慨。

張頌文就是千千萬萬個普通人對自己努力被看到的理想形象的投射,于是人們也希望他的生活可以保持平凡,從他生活裡看到自己生活的影子。

隻是可惜,沒有什麼會真的一成不變。

在聚光燈下。

當張頌文“扮演”起所有人心目中的那個張頌文時。

或許。

這件事本身,就已經遠離了初衷。

本文圖檔來自網絡

編輯助理:坂元家的小二

#頭條創作挑戰賽# #每日一部影視作品推薦#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