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我也遇到過像李亞鵬一樣的老賴,賴賬是他們的盈利模式

作者:人艱鄭道是滄桑

過氣演員李亞鵬因拖欠員工薪水被挂上熱搜。他曾經的合作夥伴、與之相識24年的《演藝圈》雜志主編稱多次催促無果,“隻要提到錢,他就選擇性失明,不回複。”

此前的讨薪經曆告訴我,但凡遇到“已讀不回”的主兒,也就是不打算還錢了。最起碼,沒把償還這位媒體人欠款當作優先選項。

兩人聊天截圖中的一段對話挺值得細品。李亞鵬私下裡并未表現出歉意,甚至沒把欠錢當回事兒,還試圖以“現在走的一分錢都沒有”來安撫對方。而一句“喝茶免費”外加一個“捂臉”表情,似乎是想以半開玩笑的方式擺脫糾纏,就此脫身。

我也遇到過像李亞鵬一樣的老賴,賴賬是他們的盈利模式

如今,當微信不回、電話不接的無賴嘴臉被曝光後,李亞鵬立馬低頭認錯、表态“今天下班前”解決。但這顯然是出于對突發輿情的在意,而非出于對常年讨薪者的歉意。他僅僅是要為血崩的商譽止血,而非是要為昔日的友情補水。

下班前立馬就能解決的問題,非要曬到網際網路上不打碼才能解決。

這說明,李亞鵬解決欠賬問題是要分優先級的——有持續合作關系的客戶優先打款,像雜志主編這類再無合作可能的“生意場過客”,則會直接無視。畢竟,欠着就是賺着。

李亞鵬認定,對方面皮薄,講究給彼此留面兒,定然不會将事兒鬧大。聊天中,這位媒體人也始終尊稱其為“李總”,并近乎哀求地提出“給大家發點工資吧”。這一溫文之氣,也進一步壯大了李亞鵬“不再理會”的無賴膽氣。

我也遇到過像李亞鵬一樣的老賴,賴賬是他們的盈利模式

多年前,我也遇到過此類“文化老賴”。H曾是我2006年任職北京某報社的部門上司,後從事出版工作。2014年巴西世界杯結束後,他邀我會同幾位作者,合寫一本與此主題相關圖書。出于對老上司的信任,我并未問價,趕工多日傳遞了幾萬字稿件。

我也遇到過像李亞鵬一樣的老賴,賴賬是他們的盈利模式

圖書出版後,我并未收到樣書,也未收到任何報酬結算訊息,此事就像沒發生過一樣。大概過了兩年,我忍不住向H問及此事,他像極了李亞鵬的嘴臉(當然,沒李亞鵬帥),表現出一副很難搞的便秘模樣。

我也遇到過像李亞鵬一樣的老賴,賴賬是他們的盈利模式

而我也像那位媒體人一樣,依然尊稱他為“H總”。當然,我也獲得了H總“捂嘴偷笑”的表情包禮遇,說明他對欠薪一事同樣不以為意。最終,在反複拉扯了一年半之後,他勉強發放了我1990塊錢。

我也遇到過像李亞鵬一樣的老賴,賴賬是他們的盈利模式

H在回複中表示“公司困難”的哭窮話術,跟李亞鵬如出一轍。盡管他假模假式地表達了“(字數)找到再統計,先打兩千”的還款意願,但我知道,依此人“應賴盡賴”的尿性,這定然是最終尾款而非首付款。

我也遇到過像李亞鵬一樣的老賴,賴賬是他們的盈利模式

果不其然,H自此便從我的朋友圈蒸發。畢竟,與我斷開連結之後,他便可以“及時止損”。而賴賬,則成為他的盈利模式。

後來我打聽得知,另一位參與此書寫作的作者,也未收到過任何一筆報酬。而得知我的這一遭遇後,一些險被H二次套路、進行新一輪收割的朋友也得以及時止損。

我也遇到過像李亞鵬一樣的老賴,賴賬是他們的盈利模式

李亞鵬和H均是利用充沛的“信任關系”實施一級壓榨——“人性幽暗面”因潛伏周期長、不易暴露,確定了榨取的高穩定性和高回報率。他們在與我們交往過程中,會不斷透支我們的信任額度,持續消費我們的信用積分。一旦信用積厘清零,誠信破産,他們便會登出身份,抽身而出、自行消失,獲利了結。

而我們始終是真誠的、熱忱的,是以終究難免要在江湖挨上一刀。

于是,我們左手撫按刀傷,右手又把芒格語錄抄寫了一百遍:

人生中最重要的經驗是:盡快遠離那些有毒的人,那些想愚弄你、欺騙你,不靠譜、不履行承諾的人,讓他們徹底滾出你的生活。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