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學術報告 | 李裕瑞:鄉村地域類型與連片規劃建設

作者:中國城市規劃網

導讀

作為2022/2023中國城市規劃年會的重要議程之一,“鄉村連片建設與規劃應對”學術對話于2023年9月25日上午在武漢成功召開。會上,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研究員李裕瑞作題為《鄉村地域類型與連片規劃建設》的主題報告。

本文字數:1765字

閱讀時間:6分鐘

學術報告 | 李裕瑞:鄉村地域類型與連片規劃建設
學術報告 | 李裕瑞:鄉村地域類型與連片規劃建設

李裕瑞

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研究員

李裕瑞研究員分享了鄉村地域類型與連片規劃建設的理論認知和實踐經曆,主要通過對象識别、現實情況、科學基礎和識别政策四個方面解讀鄉村連片規劃與建設的認知。

1、對象識别

連片規劃建設先導工作

以往村莊規劃以單村規劃比較多,成本較高且缺乏抱團式、叢集式的發展,連片規劃可以讓鄉村地區有組織地發展,有更多的規模效益與系統設計。以平原農區為例,一種情況是發展相對落後的地方采用空間鄰近方式選取連片規劃建設範圍嗎,另一種情況是按照産業同質把從事傳統農業生産的鄉村進行有機聯系,進而産生更強的産業之間的聯系。其實每一種政策可能都有一定局限,比如強調距離就近可能不見得有産業發展的關聯,若是側重産業發展同質可能容易忽視對外的聯結,是以鄉村連片的範圍界定标準難以選擇。

2、現實情況

鄉村發展的多樣性增強

李裕瑞研究員基于多年從事脫貧攻堅相關的評估工作,對全國鄉村發展最平均的、相對發展比較薄弱的一面産生較多的體會,認為往往鄉村業态的差異性可能展現在傳統農區一路之隔的兩個村,比如山東某個養牛專業村生活條件和産業發展水準較高,但緊挨着該村旁邊是一個空心村,村莊之間雖然離得很近但是聯系較弱,産業發展水準存在很大差距。

李裕瑞研究員認為相對成功的村莊長期的演化分為四個階段:第一個階段依靠土地整治,第二個階段通過農業結構調整解決第一桶金的問題,第三個階段是通過産業融合實作産業的轉型更新,第四階段開始逐漸地注重社群發展。此階段有四個過程特别重要:第一個過程是觀察評估,主要是村裡能人基于發展的内外部環境,對相關進行思考,第二個過程激發内部的動力,整合外部的力量,形成發展的合力,第三個過程是統籌規劃,第四個過程是聯合行動。

學術報告 | 李裕瑞:鄉村地域類型與連片規劃建設

不同能人模式也對村莊發展也産生了關鍵的推動作用。基于江蘇600多個村莊的資料統計檢驗,可以發現能人帶動和集體行動非常重要,經濟能人通過村集體經濟和農民合作社來帶動村莊發展,政治能人從多個方面帶動村莊的發展,而集體行動是重要的中間變量,對于了解鄉村振興發展機制、未來做法具有一定的啟發性,即村域發展的關鍵機制在于通過“能人效應”推進集體行動,形成多方參與。

學術報告 | 李裕瑞:鄉村地域類型與連片規劃建設

3、科學基礎

鄉村地域系統及其類型

李裕瑞研究員通過将鄉村地域系統作為鄉村連片規劃建設的理論基礎,進一步介紹鄉村地域系統及其類型相關概念内涵。

鄉村地域系統是由人文、經濟、資源與環境互相聯系、互相作用下構成的、具有一定結構、功能和區際聯系的鄉村空間體系,是一個由城鄉融合體、鄉村綜合體、村鎮有機體、居業協同體等組成的地域多體系統(劉彥随等,2019,地理學報)。

地域類型是指由若幹發展條件、生産結構、發展特點和發展方向相類似的地區或機關組成并具有相對穩定性的地域單元,是在一定的地理環境和長期曆史發展過程中形成的(地理學名詞(第二版),2006)。

鄉村地域類型可界定為在一定地域範圍内和一定的曆史發展階段,在自然、技術、經濟、社會、文化等因素共同影響下形成的具有相似生産條件、功能特征和發展方向的鄉村地域單元或鄉村綜合發展體系(周揚等,2019,地理研究)。

學術報告 | 李裕瑞:鄉村地域類型與連片規劃建設

4、識别政策

綜合區劃?類型識别?

面對目前村莊分類有着重視有别但進度不一、類型多樣但不夠統一、了解各異但标準不一等局限,李裕瑞研究員提出應探索面向鄉村振興戰略的村莊分類方案及基本依據,并以鹽池縣村莊分類實踐為例,印證了将村莊分類結果作為産業項目布局優化和示範村莊遴選的重要參考。基于前述政策檔案、實地調查研究經驗,提出了面向鄉村振興戰略的村莊分類方案及基本依據,并從五個次元建立村莊分類模型。

學術報告 | 李裕瑞:鄉村地域類型與連片規劃建設

基于以上思考,李裕瑞研究員提出鄉村連片的範圍識别無論是基于村莊類型還是綜合區劃,都應該以人民為中心,由地方政府代表、村兩委、村民、企業家、規劃師等利益相關者共同協商。

供稿機關:江蘇省城鎮與鄉村規劃設計院有限公司

【免責聲明】本公衆号釋出的内容僅供學習交流使用,不以任何形式進行牟利。内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權益,請及時與我們聯系,我們将于第一時間協商版權問題或删除内容。内容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公衆号立場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你可能還想看這些

學術報告 | 黃煥:謀劃鄉村空間頂層設計,探索村莊規劃編制新範式

學術報告 | 鐘晟:江蘇省特色田園鄉村示範區建設實踐與思考

學術報告 | 楊猛:以綠色低碳引領農村人居環境連片改善提升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