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史海回眸】多位法國總統的中國文化情緣

作者:海外網

來源:環球時報

【環球時報綜合報道】編者按:法國當地時間5日下午,法國總理阿塔爾用中文熱情歡迎習主席通路法國。他告訴習主席,自己擔任議員時曾到過中國,“我學過一年中文”。今年是中法建交60周年,中法兩國幾十年來一直保持友好交往,多位法國上司人訪華并被中華文化所吸引,希拉克為中國青銅器着迷,密特朗感歎中國園林之精美,德斯坦對漢語“不能自拔”,這種文化欣賞有力推動了中法友誼。

希拉克為看青銅器推遲專機起飛

2015年4月,法國奢侈品大亨皮諾向中國政府歸還了4件東周時期的猛禽金首。這些文物20世紀90年代從甘肅周朝貴族墓葬失竊,後輾轉流落巴黎。2000年,時任法國總統希拉克在巴黎一家古董店的角落裡發現了它們,他強烈建議皮諾将它們買下并捐贈給巴黎的博物館,于是這批珍貴文物才有後面重歸故土的故事。

在法蘭西第五共和國曆任總統中,希拉克無疑是對中國曆史文化了解最深的總統之一。少年時代,希拉克的父親為他聘請了一位家教學習東方文化,家教老師每周都會帶希拉克前往家附近的吉美博物館參觀學習。在學習過程中,希拉克迷上了中國的青銅器,甚至不時逃學去吉美博物館研究。

長大後的希拉克也沒有因為政務繁忙而放棄這一年少時的愛好。據希拉克夫人回憶,希拉克當選總統之後,每晚睡前都會閱讀中國考古方面的期刊。1997年訪華時,希拉克特别要求去上海博物館參觀青銅器。在參觀時,他與青銅器專家就每一個展品細節深入讨論,以至于推遲專機起飛時間,足見其對青銅器和中國文化的着迷。

【史海回眸】多位法國總統的中國文化情緣

希拉克到訪中國時在博物館研究青銅器。

對中國傳統文化的深入了解很早就推動了希拉克對中國的友好和好奇。1975年鄧小平以副總理身份通路法國,受到當時還是法國總理的希拉克熱情接待。希拉克特意陪同鄧小平前往他曾經學習和工作的地方——裡昂,找到鄧小平當時的工作檔案并贈送給他。

1978年,轉任巴黎市長的希拉克終于第一次踏上這片他熟悉又陌生的神州大地。希拉克密切關注中國考古動态,他得知西安遠郊有一片尚未向公衆開放的秦代遺址,希拉克在安排通路行程時提出要求前往參觀。于是,這位未來的法國總統成為見到了一排排栩栩如生、兩千多年前的兵馬俑,他發出了“此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感慨。希拉克的這一評價被國際媒體廣泛報道,助力中國兵馬俑走向海外。希拉克的兵馬俑之行被視為提前“開創”了法國總統的“西安情結”,此後多位法國總統訪華都會特意前往西安,甚至會以西安作為訪華的第一站。

1997年希拉克作為總統訪華,遊覽了揚州的瘦西湖和漢廣陵王墓博物館,中法上司人還到大運河邊用餐,席間談起隋朝曆史,希拉克對中國曆史的熟稔令人感到驚喜。

兩年後,中國上司人訪法,希拉克特意安排在自己家鄉特雷茲省的家族城堡中接待。

希拉克曾說:“我本人十分景仰有着最古老最豐富文明的中國,我愛中國。”在總統任内,希拉克曾多次發起有關中法文化交流的活動。卸任後他也長期緻力于促進中法兩國的友好關系,推動中法兩國的文化交流。2019年,希拉克在巴黎逝世,中方在唁電中表示深切的哀悼:“他的不幸逝世是法國和法國人民的重大損失,中國人民也失去了一位老朋友、好朋友。”

密特朗到曲阜緻敬孔子

1961年,時任參議員的密特朗受邀來北京通路。密特朗在回憶錄中多次提到,北京湛藍色的天空給他帶來了震撼:“北京冬天清冽的空氣讓我想起了自己在地球另一邊的家鄉。”在北京逗留一周後,密特朗開始從北到南進行考察。到達杭州時,密特朗受到了毛主席的接見。

密特朗對毛主席說:“法國雖然離中國很遠,但不要緊,隻是有一堵牆把我們隔開了。”當時柏林牆尚未動工,密特朗提到的“牆”應當是指冷戰東西方陣營之間的“鐵幕”。毛主席自然了解密特朗的言下之意,他說道,意識形态的牆和社會制度的牆在互不幹涉内政的原則下是可以拆掉的。我們與法國沒有建立外交關系也是暫時的。在冷戰的大背景下,中法兩國雖然在一些國際問題上态度不同,但最終在雙方上司人的共同努力下,兩國沖破陣營隔閡,在1964年初建立了正式的外交關系。

【史海回眸】多位法國總統的中國文化情緣

密特朗 資料圖 圖源:視覺中國

1981年2月,又是在冬天,密特朗代表法國社會黨第二次到訪中國。此時的密特朗準備在3個月後競選法國總統。20年後故地重遊,密特朗依舊喜愛北京冬日的藍天。一日中午,接見活動結束後,密特朗臨時決定與代表團成員步行前往西單胡同内的四川飯店吃飯。當時正值中國慶祝新年,來自遠方的客人被北京胡同其樂融融的年味深深感染。

除了北京,密特朗還為這次訪華之行選擇了一個特殊的目的地——山東曲阜。選擇到訪曲阜緻敬孔子,展現出這位“未來法國總統”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好奇與敬重。

漫步在孔府與孔林之中,密特朗屢屢感歎中國建築、中國園林的精美。漫步到孔廟大成殿時,密特朗與同行的法國記者讓·丹尼爾坐在巨龍石柱前的台階上休息,随行攝影師拍下了二人在巨龍旁交談、思考的場景。這張照片還被起了一個有趣的名字——“傾聽龍吟”。

密特朗回到法國後成功當選法國總統。1983年,作為總統的密特朗第三次到訪中國。當時包括法國在内的主要發達國家與大陸存在較大貿易逆差,這一方面是因為中國當時對外出口連年攀升,另一方面是因為西方國家出于意識形态不同嚴格限制對華先進技術和裝置出口。密特朗敢于打破這一“思維禁锢”,其當年訪華與中國簽訂了合建大亞灣核電站的合同。

德斯坦訪華後開始學中文

1974年,48歲的德斯坦成為法蘭西第五共和國總統,他上台後緻力于改善與中國的外交關系,正是在這一背景下,鄧小平在1975年出訪法國。1980年10月,受鄧小平邀請,德斯坦以總統身份訪華。也許是受到希拉克的影響,德斯坦此行也選擇前往西安參觀兵馬俑。這次訪華的過程中,德斯坦看到了中法兩國文化交流的巨大潛力,他希望法國接收更多的中國留學生,并商定在上海建設一所有法語授課的工程師學校。

1980年的訪華行程還激起了德斯坦個人對中文和中國文化強烈的好奇心。他日後回憶說,在北京機場前往市區的路上,他看到了很多中文廣告牌,自己完全無法了解這些古老而美麗的文字背後的含義與思想。

回到法國後,德斯坦下決心學習中文。1981年5月大選德斯坦敗給密特朗,他便索性歸隐家鄉,開始自己的中文學習之旅。

【史海回眸】多位法國總統的中國文化情緣

德斯坦 資料圖 圖源:視覺中國

2011年法國漢學家白樂桑曾就中文學習專訪德斯坦,德斯坦系統講述了他幾十年來的學習心得。在學習初期,對50多歲的德斯坦來說最困難的是識讀和記憶漢字。德斯坦表示,中國語言文字在性質和結構方面與西方語言完全不同,漢字對于他來說缺少“透明性”,然而這種“非透明性”反而激發了他的學習欲望,讓他想要深入了解這種文字。

從文字入手的學習方法培養了德斯坦出衆的中文語言組織能力,1989年,德斯坦參與了一場關于法國中學外語教育的辯論,他的一段中文發言語驚四座。在2010年“法國漢語年”的啟動儀式上,德斯坦用中文穿插少量法語發表緻辭演講,其清晰的發音和恰如其分的用詞打動了在場中國嘉賓。

正是在這場演講後,白樂桑提出對德斯坦進行中文學習的專訪。在德斯坦家中,白樂桑看到了書脊磨損、做滿筆記的中文教材,以及放在床頭的線裝版《論語》。在訪談中,德斯坦一再強調學習中文的樂趣和重要性,并對中文教材的選用以及法國人學習中文的要點等方面表達了獨到見解。

2013年,中法建交50周年前夕,德斯坦接受中國媒體采訪,當時這位87歲高齡的法國前總統仍在堅持學習中文,他的識字量和口語表達水準較幾年前又有了明顯提升。進入耄耋之年的德斯坦幾乎每天都堅持閱讀中文,直到2020年12月離開人世。(劉清源)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