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超越生死,繼續找尋:萬瑪才旦逝世一周年

超越生死,繼續找尋:萬瑪才旦逝世一周年

界面新聞

2024-05-08 11:04釋出于北京界面新聞官方賬号

界面新聞記者 | 董子琪

界面新聞編輯 | 黃月

“喜訊上告官人,食物獻給父母,真話說給師傅。”

“脫缰野的馬可以捉回,說出話無法收回。”

這些箴言出自萬瑪才旦編譯的藏族故事選《如意故事集》。

距離導演、作家萬瑪才旦逝世,已經過去了一年時間。當人們談起萬瑪才旦,關鍵詞之一便是“藏地”。對于藏地,萬瑪才旦有着自己的了解:藏人并不像人們想象中那樣生活在神話裡,他們一直那樣真實地生活,隻不過讀者們——尤其是漢語世界的讀者——不了解罷了。

萬瑪才旦的遺作《松木的清香》與編譯作品《如意故事集》日前出版,讀者或許可以通過這兩部作品更真切地聆聽藏地世界。

《松木的清香》講述了在政府機關上班的“我”遇上的一樁麻煩事:一位牧民為意外身故的同村人開死亡證明,可是這位死者沒有身份證也沒有戶口本。經過一番詢問,“我”才想起來曾與死者熟識。屍體需要立即火葬,如何火葬有兩個方案:用柴油燒六百元,用松木燒一千元。“我”為死者選擇了松木火葬。管理者也贊同說,柴油味道太沖,松木的味道更好聞。

“我”将一根松木放在鼻子下聞,在凝固的、冷冷的空氣裡,聞到了還未幹透的松木的淡淡清香。松木的清香,就是用來焚燒屍體的木材所散發的香氣。至此,故事從幹部與村民的尋常沖突,升至一個更為超越的層面。“我”和報告的村民将骨灰撒到堆滿垃圾的小山包上,骨灰粘在了我們的手上、臉上和頭發裡,我們止不住咳嗽。

超越生死,繼續找尋:萬瑪才旦逝世一周年

《松木的清香》

萬瑪才旦 著 久美成列 編

大方·中信出版 2024年

《松木的清香》是一則認屍、收屍的故事,揭示了生活的變幻無常。多傑太(死者)的成績比我更好,如今“我”變成了“國家幹部”,他先是變成了小混混、又成了“無名男屍”。同樣的變化主題在萬瑪才旦的前作《水果硬糖》中亦有呈現。一位母親希望兒子能與自己相伴,結果卻發現無法掌控自己他們的命運:第一個兒子進了城,第二個兒子據說是“活佛轉世”。看着他們遠離自己,她突然想起十幾歲時曾遇見過一個活佛。活佛送給她一把水果硬糖,因為她與别的少女不同,肩負着重要的使命。在人生的最後階段,她還想嘗嘗這種硬糖,孩子們問糖是什麼滋味,她說,開始是淡淡的酸酸苦苦,慢慢地變成了淡淡的甜。

形體變幻、超越生死的主題,在萬瑪才旦另一部遺作《如意故事集》中也有展現。《如意故事集》整部都是由背屍人德桑覺布背如意寶屍上路串聯起來的。如意寶屍身處寒林墳中,渾身是寶,能為人間消除罪孽,帶來金銀财富。背屍人背上如意寶屍後,寶屍不斷地給背屍人講故事,一旦故事惹得背屍人開口贊歎,寶屍就能倏地逃回寒林。寶屍講過鳥衣王子、豬頭卦師、遷魂法術、桑煙的馬的故事。其中,遷魂法術能交換人與動物的靈魂,人的靈魂可以附在死去的動物身上,又能遷移至其他的生物之上。“桑煙的馬”來自于藏族祭祀儀式“煨桑”,其做法是用柏枝燃起煙霧,添加糌粑等桑料,念經頌贊,祈求保佑。故事中一位畫師诓騙國王說,凡人乘着桑煙的馬就能登天界,結果卻自食其果,在熊熊烈火中被燒成灰燼。 

超越生死,繼續找尋:萬瑪才旦逝世一周年

萬瑪才旦(圖檔來源:豆瓣)

無論是萬瑪才旦的創作還是翻譯的藏地傳說,讀者不難察覺其中對于神秘、古老力量的親切兼有諷喻的态度。代代相傳的故事嵌套于當代背景之中,這解釋了故事中的人們為何總是不斷尋找,一邊尋找傳說中的形象,一邊确認自己的位置。

小說《尋找智美更登》就是如此:《智美更登》是八大藏戲之一,智美更登是古印度的一位王子。故事中一行人尋找适合來演智美更登的演員,他們找到了抱着小孩的村民、縣劇團的青年演員、奇裝異服的歌舞廳搖滾歌手,還有已經就讀師範大學的男生,最後發現每個人身上或許都有一些智美更登的品質。

《故事隻講了一半》亦是關于尋訪與失落的。“我”在官方的民間文學整理機構上班,負責搶救整理出版一些将要消失的民間文學作品。完成了程式性的日常工作,“我”終于有機會去村裡采集故事,老人已經病重,故事還沒講完。老人講故事的技巧在于賣關子,講述的時候又非常嚴肅,就像說唱《格薩爾王傳》的神授藝人似的,進入完全忘我的狀态。一則奇異的種地故事還沒講完,老人就突然離世,留給人間還沒完成的故事。

檢視原圖 134K

  • 超越生死,繼續找尋:萬瑪才旦逝世一周年
  • 超越生死,繼續找尋:萬瑪才旦逝世一周年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