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投資中那些看似簡單的事,你根本做不到

作者:人神共奮

行為金融學系列:“我可以做到”的幻覺

1/5、隻要虧了不賣,就不會被割韭菜?

很多新股民會跑過來跟我說:“我剛剛炒股幾個月,一直都在賺錢,我的方法是虧了就拿着,直到賺10%就賣。我覺得炒股一點都不難啊,那些人一直虧是怎麼回事?”

類似的說法還有胡錫進的“隻要虧了不賣,就不會被割韭菜”。

雖然老股民都知道這個方法的問題出在哪兒,但凡這麼做,到最後就滿手都是深套牢品種,動彈不得,這個結論隻要在草稿紙上做幾個推演就不難發現。

但确實很多人剛炒股票時,都要親身撞一撞這個“南牆”,虧了一大筆錢和時間後才會清醒。更糟糕的是到現在也不知道自己錯在哪兒的老胡,前幾天還在說“賺得多的賣掉,往虧損重的調整”。

投資中很多看似簡單的方法,實際上你根本辦不到,因為投資者往往高估了短期的變化,不斷嘗試無效操作,又低估長期的變化,低估了時間對自己的改變。

這些方又法往往暗藏着小機率事件的陷阱,讓人過度自信。

過度自信不是性格問題,而是人的天性,大部分人都會出現這個問題,社會心理學有一種說法叫“70%悖論”,很多調查資料都顯示,不論是開車技術,還是道德水準,還是工作業績,70%的人都認為自己比平均水準高。

本文就來盤點幾個看似簡單卻很難辦到的事。

投資中那些看似簡單的事,你根本做不到

2/5、長線持有

總有人向我求證個股分析時,有一個理由是:“如果長期持有的話……”

我總是忍不住跟他說:“不要把長線持有當成你投資決策的前提。”

什麼叫“不能把XXX當決策前提”呢?比如說,你看到一件非常漂亮的衣服,但它隻适合在熱帶度假時穿,是以這個衣服的漂亮建立在一個小機率的場景之上,不能當成購買決策的假設。

投資決策不能建立在“你很難做到”的假設之上,長線投資是一種自然而然的結果,是你持有期間定期評估的結果,但在做出買入決策之前,你必須假設在很多情況下,你都會做出賣出的決定。

即便你始終對公司充滿信心,下列的情況都有可能讓你賣出持倉:

1、急需用錢

2、對行業前景産生懷疑

3、對市場(國運)産生懷疑

4、發現更好的機會但滿倉了而賣出

5、幾次坐過山車後,忍不住做了把高抛低吸,結果賣飛了,又沒有勇氣在高位追回來

……

很多都是你不予考慮的小機率事件,但如果拉長時間,它們出現的機率就大了。

你的決策應該建立在一種更常見的狀态下,當你找到更好的标的,或者喪失信心、或者因為各種意外而賣出時,你是虧損還是盈利?

我們不但要研究巴菲特如何買入并長期持有蘋果,更要研究巴菲特為什麼要在持倉過程中逐漸賣出IBM。從巴菲特在兩次股東大會上的回答來看,賣IBM有一定的運氣成份,巴菲特需要把更多的倉位移到蘋果上,但也有判斷的原因,他認為IBM的對手越來越強大,需要重新評估自己的買賣決策。

還有幾次對航空股的投資與賣出過程,很多人覺得這是失敗案例,但投資中的賺錢不代表成功,如果你是以放棄了很多更賺錢的機會的話;虧錢也不代表失敗,如果你能換成更好的倉位的話。

投資中那些看似簡單的事,你根本做不到

如果一定要把長線投資某公司當成你一定可以做到的前提,你需要符合以下條件:

1、我就是這個行業的,天天跟這家公司打交道,對公司非常放心,長期持有就好像打一份工,領兩家公司的薪水,而且這家公司一旦出了什麼問題,我立刻就能知道

2、我就是這家公司的員工,而且是核心員工,我可以比大部分人提前知道一些事

3、我不是這個行業,也不是這家公司的,但董事長是我爸

當然,我不是說,隻有上面的情況可以長線持有一家公司的股票,而是說——隻有這三種情況,你才可以把長線持有當成前提。

所有長線投資都是結果,是目标,而不是決策前提,特别是類似下面的情況,所謂長線持有,隻是給自己找一個不願賣出、不承認自己看錯,或者“懶得再找其他票”的借口:

1、雖然今年的業績出現了下降,但是公司的行業競争力(或商業模式等長期因素)很好,總會走低谷,長期持有,必有回報

2、行業周期下行三年了,股價跌了90%,大機率在低谷,可以長期持有

3、公司業績的下滑,隻是主務轉型的結果,如果轉型成功,妥妥的十倍股

這就好像在說,你已經從一個差生進步到班級中遊,隻要持續努力,清華北大不是夢。

我并非反對“長期持有”,而是說“長期持有”并不是主觀意志可以做到的,那種認為長線投資就可以賺錢,這不是學習巴菲特,這是對巴菲特最大的污辱。

3/5、高抛低吸

前面提到“賣出原因”時,有一種是坐了幾次過山車後,就容易産生一個念頭:下次漲上來就應該賣掉,等跌下去後再買回來。

高抛低吸也是一種“我可以做到”的幻覺,通常出現在以下幾種情況下:

1、長期在一個區間内有規律的震蕩,想投機一把

2、持續下跌後,想先賣後買地降低成本

3、非實質性利空時,想先避一避下跌趨勢

無論是基于股價趨勢,還是基本面的原因,預期股價短期内的下跌都是一件非常不靠譜的事,以下情況都有可能在基本面沒有任何變化的情況下,突發一輪大漲:

1、大盤暴漲

2、公司剛好公布了利好消息

3、行業出現了政策性題材

4、有影響的賣方釋出強烈看好的研報

5、大遊資介入炒作

賣出是否正确,不是看賣出後股價會不會跌,而是取決于你的賣出意圖是什麼?如果無法實作這個意圖,你的對策是什麼?

價值投資者可以因為發現了更好的标的而賣出換股,這無疑是正确的操作。

技術分析高手是基于趨勢分析,認為短期股價下行的機率較高,先賣出,也是正确的操作,但需要有預案,如果股價沒有下跌,反而繼續上漲,應該如何操作?什麼樣的情況下繼續等待下跌的機會?什麼樣的情況止損重新買入?什麼樣的情況下徹底放棄對該股的操作?

還有一些“主動選股+量化操作”的投資方法,允許賣出仍然看好的持倉,比如ETF網格交易,賣出是程式化的,對賣出後的上漲、平盤與下跌,都有相應的對策。

簡單說,“高抛低吸”也是一個結果,可能出現也可能不出現,是以不是當成賣出的目标。

4/5、抄作業

作為一個每天都要給别人“抄作業”的大V,先說答案:直接“抄作業”,結果大機率不合格。

首先,把給你薦股的大V分為短線選手和中長線選手。

抄短線大V的作業,如果對方真是短線高手,你長期必虧無疑。道理很簡單,大V從“自己看好”到“把股票告訴你”,必然有一個時間差,短線股一般都是近漲遠跌,這個時間段内大機率是上漲的,假設是兩個點,意味着每次你都比大V少賺(多虧)兩個點。

不要小看這兩個點,短線高手的勝率也就是60%,賺賺賠賠,平均下來每個票也就是0.5個點的期望值,一周一個票,一年就是25%,而你抄人家作業,人家賺一個點,你就虧一個點,一年虧25%。

再看中長線大V的薦股,同樣是周期不同步的問題。

别人說看好XXX的基本面,一般是中長線,你一看說得不錯,立刻就買了,實際上他的買入成本很低,近期隻是持有。過了幾天跌下來,别人一看便宜了,就開始小幅加倉,而你隻能咬咬牙加倉攤平成本。可被套後心态不好,繼續跌的話,你的心态就崩了,割肉了,剛好别人加大建倉力度。

再過幾天,繼續跌,你好開心,說什麼高手,還不如我,就把它從自選股中删了。又過了幾個月,别人說XXX可以獲利了結了,你一看,發現早已離你賣出的價位翻倍了。

投資中那些看似簡單的事,你根本做不到

很多人可能會想,既然他是高手,就不能等便宜了再向我介紹嗎?問題在于,A股大部分時候是等不到便宜的,是以好公司好價格不是絕對的,而是要和持倉品種進行對比,然而每個人手上的品種都不同,這種比較隻有靠你自己對個股的了解了。

不光是薦股,看别人的觀點也有很多壞習慣導緻的“坑”:很多人在看大V的觀點時,喜歡從大V比較綜合的觀點中尋找符合自己持股的隻字片語,來強化自己的觀點,在錯誤的方向上越陷越深。

在投資中,隻有學習,沒有抄作業,一次兩次抄作業可能會賺錢,但長期隻抄不學就能賺錢,也是一種“我可以做到”的幻覺。

5/5、定投

定投遇到的困境和“長線持倉”類似,雖然定投隐含的就是不指望通過短期内的上漲獲利,但人性的總是驅使着我們向往短期暴富。

定投比“長線持倉”還有一個更難以堅持的地方,“長線持倉”要求你不要做任何操作,如果你真能遠離股市,那做到的可能性就大很多,比如很多人嘗試過的,删掉App再讓家人修改賬戶密碼。

而定投需要你定期做某事,如果沒有一個自動扣款系統,假設每月你有極小的機率忘記或放棄定投,在長達上百期的定投中,你就有極大的機率漏掉幾期定投,從數學上說,少投幾期對結果不會有大的影響,但現實情況總是比數學更糟:

1、漏掉的幾期定投往往是連續的,而連續漏掉的次數越多,你越有可能放棄定投計劃

2、漏掉的幾期定投往往是在虧損最嚴重的時候,它對結果的影響高于其他定投,更容易導緻放棄

3、漏掉了幾期定投後,如果市場繼續下跌,等于是市場給你的“獎賞”,你有更大的機率下次繼續“漏掉”,直到最後放棄

4、漏掉了幾期定投後,如果市場反轉向上,你會覺得低的時候沒有買,高的時候就更不想追高,于是繼續漏掉,直到最後放棄

5、定投遇到持續慢牛,在幾期認為太高而放棄的定投後,你養成了擇時的習慣,也是更容易導緻放棄

6、定投後遇到一路暴漲的牛市,看着身邊比你買得晚卻因為整投而賺得比你多的人,你會越來越懷疑定投是否是一個好的想法,最後徹底放棄

定投之難,和長線投資、抄作業一樣,難在把簡單的事件重複上百倍,而不出差錯,忽略了人本身就在不斷地變化。

就像健身教練跟你說,隻要每天花20分鐘你就能怎樣怎樣,就像金融營銷人員跟你講複利,每年10%的收益,10萬塊50年變1100多萬。沒有人騙你,你也沒錯,你就是單純地做不到而已。

首發于“思想鋼印(ID:sxgy9999)”微信公衆号,講述價值投資的理念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