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大學也設立“家委會”,多此一舉還是很有必要?

作者:第一現場
大學也設立“家委會”,多此一舉還是很有必要?

最近,江蘇師範大學大學生家長委員會預備會議召開,家長們共同審定并通過了《江蘇師範大學家長委員會章程》,選出了主任、副主任和秘書長人選。

據悉,江蘇師範大學的做法并非個例。在2023年成立家委會的高校及相關二級學院還有曲阜師範大學、山東理工大學、山東青島職業技術學院資訊學院、江蘇宿遷學院外國語學院等。

大學也設立“家委會”,多此一舉還是很有必要?

大學裡的家委會,幹些啥呢?

大學成立家委會的事,衆說紛纭!家委會在中國小裡比較普遍,對于中國小生,相對緊密的家校合作是必要的,畢竟是未成年人。但大學也要成立家長委員會,很多人直呼沒想到。

大學成立家委會的目的是什麼呢?首先,增進學校與家長的溝通,讓廣大家長了解孩子在學校的日常動态與綜合表現。第二、家長協助學校參與到學生的培養和管理當中。

有人說,學校成立家委會,主要是學生不好管了。學生說是跟同學旅遊去了,或者實習了,結果,去參加傳銷組織了,這種情況以往都是有的。

大學也設立“家委會”,多此一舉還是很有必要?

資料畫面

前車之鑒 家長怕怕

您看,這不是沒有案例的!而且有些大學生,不好好學習,最後,挂科,弄到最後,畢業證拿不到,家長這才知道,直接找到學校。然後矛頭針對輔導員,那學校的壓力就大了。學校有壓力,又必須解決這個問題。于是某些學校就想到了組建家委會,沒事開個家長會!

大學也設立“家委會”,多此一舉還是很有必要?

把大學生當中學生管,行嗎?

有人說,這不是把大學生當高中生管嗎?這不是越管越小,家長不放手了嗎?大學了,孩子得學習自己成長。

可真的出問題呀!當年我上大學的時候,就聽說一個同學,熱衷做生意。不是現在這種電商了,就是在同學中賣友善面這類的小食品,他批發回來零售。可他不是業餘時間弄,是樂此不疲全情投入。結果,考試的時候連續挂科,畢業成了問題。這時候他也後悔了,家長也到學校了,都很頭疼。各位,現在這種情況也不少。哪個家長願意看到這個後果?是以都想提前預防。

有人說,大學成立家委會,得先做個調查。看看到底有多少人願意成立這個,别學校“剃頭挑子一頭熱”。那麼,現在的問題是,先對大學生進行調研呢?還是先對家長進行調研呢?如果兩撥調研結果不一樣,以哪個為準呢?我估計很多大學生,都不喜歡成立大學家委會。

經曆了國小、國中及高中來自父母的長期唠叨、限制與管束,有多少人願意繼續承受與忍受各種“過度關心”呢?“我知道你們關心我,是為我好,但不好意思,我長大了,我獨立了,我自己搞定,我想自己搞定,我更想自由自在一點……”

持這種觀點的人可能不在少數。18歲以上了,來到了新的城市與新的環境,他們理應學會和習慣主要倚靠自己去适應新環境,學習新能力,增長新知識,而不是事事靠父母、依賴父母。

現在大學生不好管

但是,問題擺在面前,怎麼解決這些現實問題呢?而且現在的學生,自我意識強,權利意識強,但是,自我管理的能力偏弱。好多輔導員都覺得挺累的,責任太大。那麼,從給家長郵寄學生成績單開始,這種管理,就越來越細化了。

大學也設立“家委會”,多此一舉還是很有必要?

既然學生不讓我管,我就拉上你的家長一起管。反正,出了事,大家一起承擔。你也别直接找學校。家長得知道,成績單我都發了,輔導員也給家長打電話了,你還不重視娃的問題,那就怪不得學校了。

大學也設立“家委會”,多此一舉還是很有必要?

有人說,家委會過于介入大學生的學習及其它方面,可以說是對其自主發展與獨立成長的不尊重與剝奪。哪怕他們會受挫、會摸索、會迷茫,這也是他們人生的必經階段,是他們人生中的寶貴财富。家長頻繁地給予各種建議或意見,很多時候就是越俎代庖。廣大家長還是要盡量少做一些吃力不讨好的事。

這話都對,但是,衆口難調。在應試教育還沒有徹底改變的今天,一個家庭為了培養一個大學生花費不少。這麼多錢投下去了,家長作為投資方,總得成立一個“股東大會”吧?就算不能任命董事長和總經理,聽聽彙報,有時間看看“财務報表”還是可以的吧?而且,想當家委會成員,還不簡單呢!

大學也設立“家委會”,多此一舉還是很有必要?

電視劇《歡樂家長群》

衆口難調 各取所需

各家情況不一樣,願意積極參與大學家委會的家長,可以了解更多的情況,掌握更多的動态。但是也得承擔,過于關注造成孩子主動性被壓制和獨立性成長緩慢的代價。

不願意參與家長會的朋友,也要經常溝通,至少在孩子走上彎路之前,指點兩句,也是盡到家長的責任。家家有本難念的經,家家養娃不一樣!

大學也設立“家委會”

是多此一舉

還是很有必要?

期待留下您的神機妙評↓

來源:《第一現場》綜合

網評員:洪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