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追風者》:林樵松黃埔四期,參加過北伐,為何卻隻是上尉軍銜?

《追風者》:林樵松黃埔四期,參加過北伐,為何卻隻是上尉軍銜?

諜戰劇《追風者》中的康少捷是淞滬警備司令部軍法處處長,表面看來軍法處主要的職責是管理軍隊内部的軍容軍紀,看上去似乎算不上有多大權力,實際上并非如此,軍法處的真正職責是負責審判要犯、看管監獄,是關押、審判、屠殺革命者的暴力機器,如果是重要案件軍法處長還可以呈請司令簽發拘票,直接逮捕人犯及搜查證據,由此可見軍法處手中的權力相當大。

《追風者》:林樵松黃埔四期,參加過北伐,為何卻隻是上尉軍銜?

上海解放後同樣成立了淞滬警備司令部軍法處,下設偵察科、審訊科、總務股、執法隊等部門,負責對敵特和刑事案件的偵破、審訊和判決,認為軍法處隻是管理軍容軍紀的部門未免太片面,其實這是一個權力極大的強力部門,尤其是軍統和中統還沒成立的1930年更是如此(軍統的前身複興社1931年成立,中統的前身黨務調查科已于1928年成立),可以說警備司令部軍法處承擔了部分對付地下黨的任務。

國民黨警備司令部一般下設軍法處、偵緝處、審訊處、總務處、軍需處等要害部門,正常來說偵緝處是和軍法處平級的部門,《追風者》中淞滬警備司令部并沒有設偵緝處,而隻是設立了從屬于軍法處的偵緝隊,從軍法處的職責來看偵緝隊歸軍法處管轄其實也勉強說得過去。

《追風者》:林樵松黃埔四期,參加過北伐,為何卻隻是上尉軍銜?

淞滬警備司令部軍法處處長康少捷絕對是當時上海灘的實權人物,從幾個細節可以看出他手中的權力有多大:

1.浙江商會會長虞世清的背後是孔祥熙和宋霭齡,但他表面上對康少捷也不敢怠慢,最終把康少捷引薦給大姐也就是宋霭齡成了自己人。

2.康爺對偵緝隊隊長林樵松非打即罵,而且對林樵松的偵緝隊隊長一職說撤就撤,根本不用報備(當然這裡其實有些不太合理),可見他在淞滬警備司令部内部權力很大。

3.淞滬警備司令部軍法處居然可以查封中央銀行。

《追風者》:林樵松黃埔四期,參加過北伐,為何卻隻是上尉軍銜?

4.上海警察局副局長餘志英按理來說地位不會比康爺低,但看上去似乎甘居康爺之下,因為中央銀行、軍法處、警察局三方成立聯合調查組調查假币案的時候,警察局來的是副局長餘志英,軍法處卻隻派出偵緝隊隊長林樵松,康爺根本沒露面,而且林樵松對餘志英說康爺向他問好的時候餘志英明顯感到有些榮幸。

《追風者》:林樵松黃埔四期,參加過北伐,為何卻隻是上尉軍銜?

1927年3月上海警備司令部成立,不久之後撤銷;9月成立淞滬衛戍司令部,白崇禧兼任司令;1928年春三十七師師長熊式輝代理司令,4月淞滬衛戍司令部改稱淞滬警備司令部,三十二軍軍長錢大鈞兼任司令,9月第五師師長熊式輝兼任司令一直到1932年1月,《追風者》一開始的劇情背景是1930年12月,這個時候淞滬警備司令部的司令正是熊式輝。

1947年2月,熊式輝晉升為陸軍二級上将,1928年他任第五師師長是北伐結束後全國編遣軍隊之後的事,他的軍銜即使不是中将,至少也是少将。

《追風者》:林樵松黃埔四期,參加過北伐,為何卻隻是上尉軍銜?

軍法處作為淞滬警備司令部最重要的部門之一,處長康爺的軍銜是上校比較合理,但偵緝隊隊長林樵松隻是上尉軍銜明顯有些偏低了,為何這麼說呢?

林樵松說他黃埔出身還參加過北伐,可見他是黃埔四期生,林樵松又說自己從死人堆裡面爬出來,可見他在北伐的時候立有戰功。黃埔四期1926年3月入學,因為北伐提前于10月份畢業,學員直接入伍一開始一般都是排長或代理排長,軍銜大多數都是中尉,到1930年很多人都是副營長或營長級别的軍官了,比如同樣是黃埔四期生的李彌一開始是中尉排長,1930年已是副團長了,胡琏則是營長,林樵松有戰功按理來說1930至少也是副營長或營長級别了,軍銜至少也是少校。

《追風者》:林樵松黃埔四期,參加過北伐,為何卻隻是上尉軍銜?

就算林樵松沒留在軍隊而是進入特務組織,軍銜也不應該這麼低,戴笠黃埔六期生1928年是少校副官,1930年晉升為中校參謀,當然林樵松遠不能和戴笠相提并論,但以他的資曆和背景也不至于隻是個上尉,是以無論怎麼看他的軍銜至少也應該是少校。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