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大荔獲評“中國生态食材、美食地标之都”生态産品區域公用品牌

作者:訊世界

  (沈德福 于永濱 報道)10月20日,陝西省大荔縣通過了由全國生态食材與生态餐飲評定中心組織的“中國生态食材(大荔冬棗、黃花菜、沙苑紅蘿蔔)之都”與“中國美食地标之都”生态産品區域公用品牌現場評定。這标志着大荔縣生态地标産品區域公用品牌建設上實作了新突破,是落實中辦、國辦出台的《關于建立健全生态産品價值實作機制的意見》、全國政協召開“推動建立生态産品價值實作機制”遠端協商會精神,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可持續的生态産品價值實作機制正在形成。

大荔獲評“中國生态食材、美食地标之都”生态産品區域公用品牌

  陝西省大荔縣大荔冬棗、沙苑黃花菜、荔盛農業紅蘿蔔、盛旗食品帶把肘子、許發記鹵肉、合作飯店月牙餅、爐齒面、老吳水盆羊肉、大荔飯店九品十三花等企業産品分别通過了中國生态食材食品品牌、中國美食地标保護生态産品區域公用品牌稱号的評定。

大荔獲評“中國生态食材、美食地标之都”生态産品區域公用品牌

  大荔縣,古稱同州,地處關中平原東部最開闊地帶,是渭南市第一面積大縣、第四人口大縣,大荔内陸沙漠460平方公裡,是陝西省首個國家級沙漠公園。大荔是中國棗鄉、陝菜之鄉、陝商故裡。先後牽頭制定大荔冬棗建設規範、美麗鄉村建設規範等中省市标準13項,榮獲“國家農村産業融合發展試點示範縣”“全國食品工業強縣”等國家級榮譽30餘個。

大荔獲評“中國生态食材、美食地标之都”生态産品區域公用品牌

  評定專家組由全國生态食材與生态餐飲評定中心名譽主任、中國食品報社總編輯劉彤帶隊,全國生态食材與生态餐飲評定中心生态農業專家、中國農業大學原副校長張建華,評定中心常務副主任于永濱、秘書長畢海英,評定中心陝西專家工作站站長杜西峰等組成。先後對大荔縣“大荔冬棗、黃花菜、沙苑紅蘿蔔”生态産業布局、生态美食地标龍頭企業進行了實地考察、現場評定、召開了項目彙報與專家論證會。評審現場,評審組依據評審标準進行資料複核,并結合企業經營管理水準、生态食材産品溯源、生态産業鍊建構、可持續發展的生态承載力以及企業的食品安全規範、節能環保等多方面的綜合考察評審。

大荔獲評“中國生态食材、美食地标之都”生态産品區域公用品牌

  據大荔縣杜鑫縣長介紹,大荔冬棗産業年産值已經突破65億元,是大荔縣生态農業的标杆,暢銷大江南北,穩居江浙滬及華中市場果品之首,品牌價值逾13.84億元。副縣長雷渤也介紹了有關大荔縣生态産業、曆史傳承、經濟結構、産業布局、文化發展以及生态食材産業發展等方面的情況,目前大荔縣冬棗種植面積達到42萬畝、紅蘿蔔和黃花菜種植面積也超過了12萬畝。

大荔獲評“中國生态食材、美食地标之都”生态産品區域公用品牌

  評審專家結合大荔縣“大荔冬棗、黃花菜、沙苑紅蘿蔔”産業建設現狀,針對大荔縣生态農業産業高品質發展提出建設性意見。劉彤提出要激發生态地标效應,打造大荔區域公共品牌;推動整合效應,加強農産品深加工發展,促進一二三産融合;要依靠科技創新,大力提升品牌價值提升和産品附加值;發揮龍頭企業帶動效應,促進産業叢集發展。張建華提出,發展生态農業,種養殖階段是關鍵,要重視農資投入,嚴控水土肥的标準,關注廢餘品的處理、關注種養殖業的生态。要依靠科技,加大與科研院所的合作,用科技支撐生态農業發展,要全産業鍊謀劃。深耕産業鍊的精專深,發揚工匠精神。還要依托生态美食地标的品牌效應,加強宣傳擴大影響,真正做到生态産品價值實作大發展。于永濱、杜西峰等專家也從生态農業發展要打造生态美、産業美、品牌美、科技美、文化美五美入手,傳承保護好現有的美食地标産品,關注美食地标的原材料産業鍊産業源頭的安全、關注原材料的品類更新等方面提出建議。

大荔獲評“中國生态食材、美食地标之都”生态産品區域公用品牌

  大荔縣有關負責人表示,獲此殊榮,對大荔縣進一步建構美食文化名片、提升縣域農業産業價值以及餐飲旅遊文化内涵具有重要意義。接下來,大荔将以此為契機,積極踐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以“兩都”評定為契機,推進大荔生态食材、生态預制菜、生态餐飲、美食地标産品品牌提高品質,講好大荔生态故事,提升大荔品牌形象,推動大荔優質生态農産品走向全國、走向世界。

大荔獲評“中國生态食材、美食地标之都”生态産品區域公用品牌

  (供稿:黨娟、陳晨)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