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學生暴雨中軍訓,老師在旁邊撐傘躲雨,家長不幹了 

學生暴雨中軍訓,老師在旁邊撐傘躲雨,家長不幹了 

文 | 米粒媽

前幾天有一個熱搜:長沙某中學學生大雨天軍訓,老師在旁邊打傘圍觀。

米粒媽乍一看這個标題,還真覺得沒什麼。我小時候就挺愛淋雨的,我記得上國中的時候,專門喜歡不打傘不穿雨衣淋雨回家,回到家洗個熱水澡,那叫一個舒服!

但是仔細一看這個熱搜,我發現此淋雨非彼淋雨。

在視訊中,軍訓的孩子們淋着雨站軍姿訓練,老師們在一旁打着傘圍觀。這個畫面直接激怒了學生家長,打電話到教育局投訴。

教育局給出的回複還挺強硬的,怒怼家長道:

“學生跟老師能一樣嗎?”

學生暴雨中軍訓,老師在旁邊撐傘躲雨,家長不幹了 

争論中,教育局人員不斷上綱上線,把讓孩子淋雨上升到了“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的高度,米粒媽越聽越覺得不對勁。

軍訓确實是為了磨煉孩子堅強的意志,但是老師在一旁圍觀孩子們淋雨,好像就怪怪的,形式大于目的。

這件事衆說紛纭,評論區的觀點也不太一緻。是以米粒媽就很想拿出來說一說這個事。

學生暴雨中軍訓,老師在旁邊撐傘躲雨,家長不幹了 

孰是孰非

對于這件事的看法,還真的千人千面。當教育局老師把讓孩子淋雨跟民族大義挂鈎,扯上“疫情的背負和擔當”,評論區真的就不淡定了:

學生暴雨中軍訓,老師在旁邊撐傘躲雨,家長不幹了 

米粒媽覺得,磨練意志呢,确實應該從校園開始。但大帽子一扣,就把讓學生淋雨訓練和家國情懷聯系在一起,就有點強行拔高了。

本來淋雨訓練應該與否,就隻涉及到一個學生意志品質磨煉方法是否可行的問題。但這麼一拔高,就變成了如果孩子不在雨中軍訓就是不愛國,家長心疼孩子,就是在撤走民族的脊梁。

學生暴雨中軍訓,老師在旁邊撐傘躲雨,家長不幹了 

這一下子就變成道德綁架了。

淋雨軍訓,确實是可以在一定程度體驗軍人保家衛國的犧牲和不易,但如果這麼說的話,同為中華民族的公民,老師又跟學生有什麼不同?老師就不需要捍衛民族尊嚴,不需要共情軍人的不易了嗎?

學生暴雨中軍訓,老師在旁邊撐傘躲雨,家長不幹了 

如果真的要上綱上線扣帽子,那“老師和學生能一樣嗎?”這個論調,就又是自相沖突的了。在民族大義面前,每一個公民都具有同樣的使命和擔當才對。

況且磨煉意志品質,可以通過很多方式來實作。比如堅持刻苦學習、堅持體育鍛煉、參與一項運動競賽等,都是磨煉意志品質的方法。

把刻意讓孩子淋雨上升到這個高度去堵家長的嘴,其實米粒媽覺得,是欠妥的。

這不是磨練意志,這叫為了吃苦而吃苦。

這場雨确實不小,淋完了雨渾身濕哒哒地繼續訓練,孩子們想不感冒都難。

學生暴雨中軍訓,老師在旁邊撐傘躲雨,家長不幹了 

學校軍訓畢竟不是真正的軍事訓練,學生也畢竟不是真正的士兵。淋完雨,至少讓孩子們馬上解散回去洗澡換衣服,這才是靠譜的方式。

如果淋雨訓練導緻生病,軍訓結束後,孩子耽誤了課業進度,家長為了帶孩子去醫院,又不得不請假,耽誤工作。

這項所謂磨煉意志品質的活動,無疑會給學生的整個家庭造成一系列的麻煩,意志不一定磨煉得出來,孩子吃苦、影響課業、家長耽誤工作肯定是闆上釘釘的事兒。

當形式大于内容,教育行為也就失去了它的初心。米粒媽覺得,這種磨煉孩子意志品質的訓練,真的大可不必。

學生暴雨中軍訓,老師在旁邊撐傘躲雨,家長不幹了 

感恩教育和苦難教育

軍訓淋雨這件事,有一種苦難教育的意味。刻意找苦頭讓孩子吃,美其名曰磨煉孩子的意志品質,實則隻是走形式。

這讓米粒媽想到了更離譜的走形式操作:感恩教育。這個事之前也上過熱搜,還着實惡心了米粒媽一把。

山東一所學校的全體師生齊聚操場,前面一個大大的舞台,一位聲音極具磁性的老師站立舞台中央,娓娓講述着一個又一個孝心故事。

講到動情處,音樂驟起,接着,台下統一校服的孩子們聲淚俱下,現場一片哀嚎。

學生暴雨中軍訓,老師在旁邊撐傘躲雨,家長不幹了 

之前感恩教育演講大火過一陣,很多學校紛紛效仿,操作一個比一個離譜。

一所國小舉行“托起明天的太陽”感恩演講,全校1000多名師生、家長抱頭痛哭,孩子向家長下跪。

雲南某中學的“感恩勵志”演講中,師生相擁、家長和老師互相緻謝,一些家長、學生泣不成聲。

學生暴雨中軍訓,老師在旁邊撐傘躲雨,家長不幹了 

還有的演講更狠,直接把父母也請到現場,配合着動人的音樂、激奮人心的演講節奏,讓學生們給父母下跪、洗腳。

即使有的家長和學生無可奈何,可也不敢當場發作,因為誰要是不讓孩子跪,誰就背上了兒女不孝的名頭。

這種場景,真的說實話,就挺尴尬的。

米粒媽一直覺得,孝順不應該展現在這種表面功夫上,它應該融入在日常生活的點點滴滴裡,親情的溫暖,如果被這樣肆意放大,真挺容易雞皮疙瘩掉一地的。

這就好像平時從來不給家裡老人買東西,常年在外工作的兒子,非要在母親節發一段煽情語錄來感恩母愛一樣。

當實際行動和他所宣揚的孝道相反,反而就成了一種諷刺。

學生暴雨中軍訓,老師在旁邊撐傘躲雨,家長不幹了 

這種重形式輕實質的教育行為,跟那個軍訓非要讓孩子淋雨的學校無異,都是打着教育的旗号,利用道德和榮辱觀在對孩子進行集體PUA。

與其在這樣的活動中被收割眼淚,還不如切切實實地陪父母吃頓飯,看個電影,多幫家裡取倆快遞,倒倒垃圾……

真正深摯的愛,反而是不能宣之于口的。而且米粒媽覺得,那種融于日常生活的親情之愛,是自己根本察覺不到的。

付出和犧牲,都會是下意識的行為,因為我們愛孩子,是以覺得理所應當。

越不會愛的父母,越希望孩子感恩。因為沒有愛的能力,是以為孩子做的每一件事情,都是對自己的損耗。

隻有給孩子真心實意的關愛,孩子才會給你同等的溫暖。

感恩是果不是因,強行說教還不如言傳身教。與其掰開孩子的腦袋硬是讓他感恩,不如把事兒做到了,孩子自然跟咱們有不可替代的情感羁絆。

學生暴雨中軍訓,老師在旁邊撐傘躲雨,家長不幹了 

形式主義大可不必

說回軍訓淋雨的事兒,苦難教育這種形式大于内容的行為,也并不少見。

之前不是有一個新聞嗎,說的是甯夏的兩所學校,組織2300多名師生前往任山河烈士陵園進行掃墓祭拜活動。

全體師生淩晨四點多到校集合,經曆個5小時的徒步到達陵園,瞻仰烈士墓碑,全程往返走了54公裡。

學生暴雨中軍訓,老師在旁邊撐傘躲雨,家長不幹了 

這個事兒當時就引起了挺大的讨論,因為對于國中生來說,54公裡的徒步運動量遠超身體承受範圍,會給學生帶來健康隐患的。

而且十四五歲的孩子還在長身體,這種高強度的超負荷暴走會損傷膝蓋和脊柱的。

學生暴雨中軍訓,老師在旁邊撐傘躲雨,家長不幹了 

學校是教書育人的地方,也是孩子建立與他人社交關系的一個好土壤。像軍訓淋雨這種事,其實無異于是一上來就給了學生一個下馬威。

山西一所高中,就在開學第一天有過這種“下馬威”的操作。

學生所帶的行李不僅要經過學校的金屬探測儀的檢查,甚至還要被學校的從業人員進行開包檢查。

為什麼他們要這樣做?原因隻有一個,檢查學生有沒有攜帶手機入校,如果有學生帶手機入校,那這個手機當場就會被扔進準備好的水桶裡,而且需要對學生的儀容儀表進行檢查,發辮不能超過21cm。這樣極度嚴苛的檢查都可以趕上飛機場的安檢了。

學生暴雨中軍訓,老師在旁邊撐傘躲雨,家長不幹了 

這樣的“下馬威”确實能在一定程度上對學生起到一個震懾作用,但是學生更需要的是愛和尊重。

如果教育不以愛和尊重為前提,不惜剝奪孩子的人權來對他們進行威懾,那米粒媽覺得,這對孩子的身心發展是有害無益的。

教育有它的尺度,任何一種過度宣揚,都會過猶不及,适得其反。

意志品質的訓練、感恩觀念的灌輸,都不應該通過強硬的方式來達成,也不應該以道德綁架的方式,強行讓孩子站位到一個道德高度被審判。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隻有充滿愛和溫情的人和事,才能激發他們正向的回報。否則,恐怕很有可能迎來孩子的逆反,和一個僞善的靈魂。

個人簡介:@米粒媽愛分享 米粒媽,美國海歸,海澱家長。專注學習幹貨、教育經驗和升學。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