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父母一定要做好引路人,教會孩子辨識“毒友誼”,交良友、識良人

父母一定要做好引路人,教會孩子辨識“毒友誼”,交良友、識良人

父母一定要做好引路人,教會孩子辨識“毒友誼”,交良友、識良人

友誼是成長的養分,社交是女孩情感發展的重要部分。

父母一定要做好引路人,教會孩子辨識“毒友誼”,交良友、識良人。

作者 | 可樂媽

昨天,發生了一件令我心痛不已的事:

因為要開學了,即将上初二的女兒最近每天早早就回房休息了。

可沒想到,昨天當我半夜起床上廁所時,卻聽見女兒的房裡傳來一陣陣啜泣聲。

我推開門一看,女兒正坐在書桌前,面前還攤着一堆作業本。

聽見聲響後,她慌張地望向我,臉上還挂着沒來得及拭去的淚珠。

女兒一向自覺乖巧,暑假作業也早就做完了,又為什麼要半夜起來補作業呢?

面對我的詢問,女兒開始時咬緊嘴唇一言不發,隻是一個勁掉眼淚。

直到我再三保證絕不生氣,隻是想弄清楚發生了什麼事後,她才猶猶豫豫地開口:

“這些作業其實是璐璐她們的,她們說字帖、抄寫這類的作業老師不會仔細看,是以讓我幫她們寫。

還說如果我不願意,開學後她們就不帶我一起玩了......”

女兒口中的璐璐我也有印象,是她們班一個很漂亮的女孩子,性格開朗、能歌善舞,走到哪都是班級的焦點。

内向的女兒曾不止一次地對我說,很羨慕璐璐,因為她長得美麗,又有許多朋友。

為了留住這個朋友,女兒隻得硬着頭皮答應了對方的要求。

望着女兒熬紅的雙眼,我又心疼又生氣,強行收走了那些作業本,指令她現在就去睡覺。

女兒急了,問我該怎麼和璐璐交代。

我讓她轉告璐璐,如果不想讓老師知道這件事,就拿回去自己寫完。

說罷,我便回到了房間。

但躺在床上後,我卻輾轉反側,怎麼也睡不着。

直到今早,我無意間在網上看到了一組關于“毒友誼”的漫畫,決定将它們送給女兒,希望她能早日領悟這6個和朋友相處的原則。

01

舉手之勞可以幫

需要踮起腳尖的忙不要幫

父母一定要做好引路人,教會孩子辨識“毒友誼”,交良友、識良人

孩子,我知道你本性善良,面對朋友的請求,總是不忍拒絕。

可你有沒有發現?

有時候,你越是好說話,别人越是不拿你當回事。

媽媽喜歡的作家李筱懿曾說過一句話:

“我們應該常做的是舉手之勞,而不是踮起腳尖的托舉。”

有些事,你幫一次是情,幫十次就成了債。

還記得這個假期裡我們一起讀過的小說《秋園》嗎?

軍官仁受是個溫和大方的好人,有一年他回家奔喪,住在堂弟家,無意間聽到堂弟抱怨日子不好過,便立刻給堂弟家買了三十擔糧食。

可好賭的堂弟不僅很快輸光了糧食,還騙仁受說是被老鼠吃光了。

仁受雖知曉内情,但看在幾個小侄子的份上,還是再次掏了錢買了糧。

沒想到,堂弟卻變本加厲。

短短幾個月下來,仁受便落得了個積蓄見底,窮困潦倒的下場。

孩子,拒絕一個超出原則,或不合理的要求,并不意味着你不友善、不講義氣。

相反,當你懂拒絕、敢翻臉後,你才能看清,誰才是你真正的朋友。

因為,那些真正的朋友,一定能夠了解你的難處。

02

不要用委屈自己的方式

去讨好一個不屬于你的圈子

父母一定要做好引路人,教會孩子辨識“毒友誼”,交良友、識良人

女兒,記得初一剛開學時,你就跟我提過那個叫璐璐的女孩。

在你眼中,以璐璐為首的小圈子,個個都長相出衆,還有才藝,還說:“媽媽,要不我也去學舞蹈吧。”

當時我既沒有答應,也沒有否定,隻建議你再好好考慮一下。

但今天,我想用作家蔣方舟的一句話回答你:

“真正欣賞你的人,是欣賞你驕傲的樣子,而不是你故作謙卑或者故作讨喜的樣子。”

三毛在留學期間,也有過類似的經曆。

當時,為了盡快打入室友的圈子,她總是搶着做事。

可漸漸的,鋪床、洗地闆、清理垃圾......這些事都成了三毛一個人的任務。

不僅如此,室友還經常使喚她:下雨天讓她收衣服,去校外吃飯喝酒也讓她别那麼早睡,随着準備着給她們開門。

直到有一天晚上,室友們喝醉酒後,又讓三毛做這做那。

既委屈又憤怒的三毛終于爆發了,大膽反擊,從此以後,室友們才開始學着尊重她。

你看,在一段友情中,你的讨好不僅委屈了自己,也會讓對方是以輕視了你。

是以,與其卑躬屈膝,不如活出自我,吸引同頻的人接近你。

03

關系再親近

也不要把自己的秘密講給别人聽

父母一定要做好引路人,教會孩子辨識“毒友誼”,交良友、識良人

孩子,人與人交往時,互相信任自然很重要。

但有句話說得好,信任是一場豪賭。賭赢了,一諾千金,守口如瓶;賭輸了,毀了感情,傷透人心。

有時,你或許會因為想要跟對方更加親近,就把自己的秘密分享給别人。

你相信對方不會背叛你,但事實卻并非如此。

媽媽上學時有個女同學,叫小慧。

上初三那年,小慧和轉學生詩詩成了好朋友,兩個人好得如膠似漆,小慧什麼事都會講給詩詩聽。

國小時,小慧曾因一時嘴饞,偷了班裡的班費買零食吃。

這件事小慧自然也告訴了詩詩,結果一轉頭,詩詩就把這件事告訴了大家。

後來,班裡一丢東西,大家就用看小偷的眼神打量小慧。

小慧難過極了,之後的很長一段時間裡,她都郁郁寡歡,學習成績也一落千丈。

爸爸媽媽一直覺得,相信别人是一種難能可貴的品質。

但你一定要記得,保留自己重要的秘密,其實是給自己留一個退路和底牌。

有些秘密,即使關系再好,也不要輕易說出口。

04

别人開讓你不舒服的玩笑時

不要跟着一起笑

父母一定要做好引路人,教會孩子辨識“毒友誼”,交良友、識良人

女兒,記得有一回,你放學回家後就一直悶悶不樂的。

後來,你告訴我,是因為同桌取笑你,說你手短、肚子大,走起路來像一隻胖企鵝。

周圍的同學聽後笑作一團,還有人當衆模仿起來。

我問你是如何應對的,你說自己當時雖然很生氣,但看到大家都在笑,隻好也跟着笑,裝作不在意的樣子,但心裡卻非常難受。

今天,媽媽想告訴你一個效應:

有一間屋子的窗戶破了,但遲遲沒人去修補,結果不久後,其他窗戶的玻璃也陸續被人打破了;

有一面牆上被人畫上了塗鴉,但沒人及時去清理,很快,亂七八糟的塗鴉就占據了所有的牆面。

這,就是心理學上著名的“破窗效應”。

當一個人冒犯了你,你不發作,反而尴尬地賠笑,就會被解讀為好欺負。

日後,其他人也會因為你的忍讓一次次冒犯你。

下一次,周圍人開你玩笑,如果你感到不舒服的話,千萬不要跟着一起笑,你可以假裝聽不懂的樣子,讓對方解釋:

“笑點在哪裡呢?”、“你說這話是什麼意思?”

這,叫“以守為攻”。

記住,你可以溫和善良,但不能沒有鋒芒。

05

沒有回應的友情

付出再多也是無用的

父母一定要做好引路人,教會孩子辨識“毒友誼”,交良友、識良人

女兒,你知道朋友之間最舒服的狀态是什麼嗎?

在媽媽看來,一定是一顆真心去回應另一顆同樣熱切的真心。

友誼裡,可以沒有對等的回報,但一定要有回應。

就像作家劉瑜說的:

“如果一個人需要你搭上很多的精力才能留下,他就已經注定不是能夠陪你走到最後的緣分了。”

最近,媽媽看了一本名,叫《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生》。

裡面的蛤蟆先生是一個對朋友有求必應的人,就像女兒你一樣:

朋友不高興了,他會自願扮小醜,取悅身邊的人;朋友生氣了,他會低三下四地祈求對方的原諒,哪怕很多時候,錯的人根本不是他。

然而,蛤蟆先生付出了真心,掏空了自己,他的熱情卻始終沒能得到回應。

當他用心經營着自己的蛤蟆莊園,并渴望得到朋友的支援時,對方給予他的卻隻有嘲諷。

人與人的相處,其實是一場禮尚往來的儲蓄。

有來有往,情誼才能在兩個人之間流動,如果總是你單方面付出,到頭來也不過是委屈了自己,打擾了别人。

是以,對于總是無視你、不珍惜你真心的朋友,揮手告别,就是最好的結局。

06

學會獨處

才能以更好的狀态遇見同頻的朋友

父母一定要做好引路人,教會孩子辨識“毒友誼”,交良友、識良人

最後,媽媽想把《你當像鳥飛往你的山》這本書送給你,作為你的開學禮物。

這是一本美國作家塔拉·韋斯特弗的自傳體小說。

在這本書中,她回顧了自己一路披荊斬棘,最終考入劍橋大學和哈佛大學,實作人生逆襲的故事。

在塔拉剛進入大學時,因為原生家庭的緣故,她一度與同學們格格不入:

她認為女孩穿不過膝的短裙就是放蕩,她不知道什麼是“大屠殺”,甚至上完廁所卻不洗手。

這些不合時宜的舉動,令她成為同學們眼中的異類。

别人拿她當怪胎,處處排擠她,但她卻沒有為了合群去讨好别人,或是迎合他人的喜好。

相反,塔拉将獨處當成了一份禮物。

她從書中尋找慰藉,重讀了休谟、盧梭、穆勒等大家的作品;完成了論文的初稿;還收到了劍橋大學的博士錄取确認函......

孩子,學會和自己相處,獨來獨往的日子就不會讓你感到寂寞了。

更何況,當你日複一日在無人問津的日子裡充實自己,你不僅會收獲一個有趣的靈魂,過了一段時間後,你還會驚喜地發現:

強大而勇敢的你,用不着刻意做什麼,身邊就圍繞着一群志趣相投的朋友。

07

心理學家榮格曾說:

“你不要有試圖改變别人的念頭,你能做的就是像太陽一樣,隻管發出你的光和你的熱。”

孩子,友誼是一個雙向選擇的過程。

你有選擇朋友的權利,自然也有被拒絕的可能。

這是一件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了。

是以,你不必強求所有人都喜歡你,隻要保留自己的原則和底線,不斷強大自己就足夠了。

點個贊吧,孩子,新學期裡,希望你心中有尺度,與任何人相交,也别忘了照顧好自己!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