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觀察:世界冠軍張雨霏、覃海洋參加大運會輕松奪金,真是“大炮打蚊子”嗎?

作者:上觀新聞
觀察:世界冠軍張雨霏、覃海洋參加大運會輕松奪金,真是“大炮打蚊子”嗎?

2日,大運會泳池賽場産生6塊金牌。冠軍中,又毫無懸念地出現了那兩個名字——張雨霏、覃海洋。

“這兩位中國泳壇的領軍人物,參加大運會似乎隻是一場訓練”;“世錦賽剛比完,還不如讓他們好好休息”……極少數網友心疼明星球員太辛苦,對他們世錦賽冠軍參加大運會,提出了自己的看法。這樣的說法多少反映泳迷對兩位高水準運動員的愛惜保護,但筆者認為,這件事需要辯證看待。

觀察:世界冠軍張雨霏、覃海洋參加大運會輕松奪金,真是“大炮打蚊子”嗎?
觀察:世界冠軍張雨霏、覃海洋參加大運會輕松奪金,真是“大炮打蚊子”嗎?

泳池裡的“降維打擊”

“降維打擊”,對于二人當天的比賽曆程,有媒體用了這樣一個詞來形容。

在女子50米蝶泳決賽的比賽當中,張雨霏一馬當先,以破大運會紀錄的成績拿到了該項目的冠軍。半決賽張雨霏就展現出了降維打擊的實力,她遊出了25秒29的成績,打破了賽會紀錄。

決賽中,她的出發反應時為0.63秒,在所有選手中是最快的,後半程張雨霏壓着自己在此前一天剛剛創造的大運會紀錄線奮力沖刺,第一個抵達終點。而50米蝶泳決賽之後,張雨霏來不及休息和調整,又出現在男女4x100米混合泳接力決賽中。由王谷開來、覃海洋、張雨霏和李冰潔組成的中國隊優勢明顯,以3分44秒02奪冠。張雨霏大運會第三金就此進賬。

觀察:世界冠軍張雨霏、覃海洋參加大運會輕松奪金,真是“大炮打蚊子”嗎?

在幾天前落幕的日本福岡世界遊泳錦标賽50米蝶泳決賽中,張雨霏以25秒05的成績獲得亞軍,并打破該項目亞洲紀錄。大運會成績和世錦賽相比,似乎有些許回落,但考慮到大賽之後她馬不停蹄回國,8月1日當天淩晨才趕到成都大運會,僅僅睡了4個小時她立刻開啟大運會之旅,兩天穩穩三金,彰顯她超出對手一大截的實力。

覃海洋同樣“恐怖”,在8天前,覃海洋以57秒69的好成績摘得2023年世界遊泳錦标賽男子100米蛙泳金牌。從福岡到成都,新晉“蛙王”在泳池中接着稱霸——決賽中,覃海洋在50米轉身處領先緊随其後的立陶宛選手安德柳斯0.22秒。随後覃海洋持續發力,在距終點25米處将領先優勢擴大到半個身位,最終以58秒92的成績輕松将男子100米蛙泳金牌收入囊中,這也是他獲得的首枚大運會金牌。

觀察:世界冠軍張雨霏、覃海洋參加大運會輕松奪金,真是“大炮打蚊子”嗎?
觀察:世界冠軍張雨霏、覃海洋參加大運會輕松奪金,真是“大炮打蚊子”嗎?

這還遠遠不算完,據了解,覃海洋報名參加本屆大運會7個項目。除了所有個人蛙泳項目外,還有混合泳接力項目。張雨霏就更厲害:目前查到的個人參賽項目共有9個項目,不僅有蝶泳,還有自由泳。有泳迷仔細翻看了賽程和報名情況,給到這一個預測,“兩人在本屆大運會上有機會一起奪得16枚金牌!”

大運會金牌的“含金量”

世錦賽剛剛結束,如果僅以個人成績和成就,來衡量大運會對于兩位冠軍的意義,或許網友會覺得,“大炮打蚊子”。但要知道,大運會金牌的“含金量”,并非數字就能全部展現。

筆者認為,大運會之于兩位冠軍來說,絕不是“殺雞焉用牛刀”的簡單邏輯,一些泳迷口中的“風險”,雖然出發點是好的,但肯定也在兩位高水準世界冠軍和他們專業保障團隊評估可控範圍之内。

世界頂尖運動員參加大學生運動會其實有很多意義。首先,對于頂尖運動員來說,一場大賽過後當然要調整,但調整并非徹底休息。大運會,也可成為他們賽後調整的平台,亦可說保持競技狀态的好機會。

大運會的競争強度當然無法與他在國際大賽中所面臨的競争相提并論,但正因如此,他們大可以賽代練,幫助他們維持比賽節奏和保持良好的比賽心态。他們也可以利用大運會這樣“無壓”的賽事,來嘗試新的技巧或政策。萬一身體因疲勞出現問題,作為兩位如此高水準的運動員,他們教練團隊以及他們自身,也相信絕對會及時“收住”。

其次,對于其他參賽運動員和觀衆來說,有機會在這樣的賽事中看到世界級别的頂尖運動員的風采,是一件非常激動人心、激勵人心的事情——不僅可以提高比賽的觀賞性,也可以激勵其他運動員提高自己的水準。

再有,頂尖運動員隻要是出現在大運會賽場上,無疑就會對促進中國遊泳運動的發展,增強國内遊泳運動的影響力和吸引力産生積極影響。

最後,也是最關鍵的一點,每個運動員都有選擇參加比賽的權利。不論他的技術水準如何,無論比賽規模大小,對手是誰,隻要滿足資格要求,他們都有權選擇哪些比賽對他們來說是有意義的。這也是體育競賽公平公正的基本原則之一。

不管怎麼說,筆者很高興在大運會賽場看到了兩位剛剛凱旋的世界冠軍,繼續書寫他們的“大運故事”。這恰恰反映了他們的自強自信,有強烈集體榮譽感和責任心的陽光性格。相信他們也将成為越來越多年輕人的榜樣,激發更多大學生對體育的興趣和熱情。

欄目主編:陳華 文字編輯:陳華

圖檔來源:海沙爾攝、新華社      

來源:作者:姚勤毅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