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阿根廷隻在中國賣高價票?有黃牛票溢價4倍,割了誰的韭菜?

阿根廷隻在中國賣高價票?有黃牛票溢價4倍,割了誰的韭菜?

作者:楊仲華

本文字數:2931字

建議閱讀時間:9分鐘

阿根廷隻在中國賣高價票?有黃牛票溢價4倍,割了誰的韭菜?

6月1日晚,在距離開賽僅剩14天之際,主辦方終于公布了阿根廷國家隊與澳洲國際足球邀請賽的正式價格,普通觀衆門票分為6檔,售價從580元到4800元不等。其中,最便宜的580元門票隻有兩側看台的少數座位,而主看台的一二層座位則需要花費3800元到4800元,三層看台的大部分座位也要2800元到3200元。

相對于數日來外界傳聞的球票價格,這次的正式球票價格在最低價方面有所下調,比傳言中的680元少了100元,而原本網傳的特殊門票1880元、6880元和8880元三檔則并沒有對外公開發售。

盡管許多球迷都或多或少做了心理方面的建設,但如此高的票價還是超出了大家的預期。主辦方的官方微網誌下面,引來不少球迷對高價票的質疑。然而火爆也是預料之中的,第一輪申購開啟後,580元和1380元價位的門票幾乎瞬間“秒沒”,僅僅不到半小時,官方售票平台票星球顯示,該場比賽票價從580元至4800元全部顯示“缺貨登記”。

阿根廷隻在中國賣高價票?有黃牛票溢價4倍,割了誰的韭菜?

從商業角度來看,說到底這場比賽隻是一門純粹的生意,球票也隻是其中的商品之一,梅西則是官方敢于提高票價的底氣。對于那些運作豪門來華的主辦方來說,無論是打着市場開發的旗号,還是披着報答球迷的外衣,如何将這門生意做成,才是他們關心的終極目标。

票價起飛

今年,點燃國内職業足球市場複興之火的無疑是球迷們的熱情。在新賽季的中超聯賽中,主客場制的恢複讓球迷們的觀賽熱情爆棚,即使門票和年票價格普遍上漲,也難擋他們的購票欲,部分球場甚至出現了“一票難求”的現象。

阿根廷隻在中國賣高價票?有黃牛票溢價4倍,割了誰的韭菜?

然而在這樣的背景下,即将在北京進行的阿根廷與澳洲的比賽還是因其高昂的定價引發了争議。官方票務資訊出爐後,突破2000元的平均票價不禁讓網友感慨,“卡達世界杯1/4決賽一類票也就2713元,這友誼賽簡直明着搶錢了”,還有球迷略顯無奈地發帖抱怨,“CCTV 5見吧”。

對比近年國内頂級足球商業比賽的平均水準,這場比賽的票價也堪稱高價。以2019年為例,當年是歐美豪門最近一次來華進行商業賽,曼聯與熱刺在上海舉行的國際冠軍杯票價從499到2399元不等,大部分區域座位在499到1399元區間。同年在南京奧體中心進行的國際冠軍杯尤文圖斯和國際米蘭之戰,票價是199元到1099元,1000元以下的球票總量占到了60%。再往前推,2017年在鳥巢,阿森納與切爾西的季前賽的球票,定價是199元到1699元,999元的票價大概是一層看台最偏的位置。而2014年,在南美超級杯阿根廷與巴西的比賽中,梅西與内馬爾都有出場,但官方票價最低檔隻有199元,最高也隻有2999元。

如果從國際市場來看,阿根廷中國行的票價也是高一檔的存在。6月6日巴薩将造訪日本,與神戶勝利船進行一場商業賽,普通票價折合為人民币從400元到2000元左右,隻有極少數VIP以上票價賣到5000元以上。而阿根廷隊亞洲行的印尼站,比賽票價已公布,折合成人民币價格在280元到2000元之間。

高昂的官方定價也并不意味着就是“一錘子”買賣。阿根廷中國行官方票務公告中顯示,賽事門票銷售采用嚴格的“實名申購制”,即申購人與入場人必須“人證票合一”;也不允許進行任何形式的轉讓或複制,退票則需要繳納一定金額的手續費,目的就是為了防止“黃牛”入場。如此嚴苛的購票規則讓部分球迷一頭霧水,“感覺就像搖号一樣,有錢也不一定買的到。”

但這樣就不能“黃牛票”了嗎?“當然可以買。”一名黃牛告訴記者,稱可以提供代搶門票,但溢價至少3000元,而且每天每個區域溢價都不一樣,随着比賽臨近,“價格還會繼續上漲,最低檔的票價都會過萬。”據了解,在官方票價公布後,有黃牛票的溢價已經超過了四倍。

對于在正規管道搶到票不抱太大希望的球迷來說,“都做好了在黃牛手裡買票的準備。”一位阿根廷隊的球迷表示,“我個人的最高預算,把路費住宿壓縮一下,門票4000元以内是可以接受的,據我了解,很多人整個看球行程的預算都超過了萬元。”

誰在決定球票價格?

不可否認,明星所帶來的稀缺性和影響力,仍然是當下商業賽吸引球迷最主要的核心。

阿根廷隻在中國賣高價票?有黃牛票溢價4倍,割了誰的韭菜?

阿根廷國家隊和梅西在國内不缺擁趸,在“或許是梅西職業生涯最後一次來華”的噱頭下,球迷自然不願錯過這次難得的機會,能容納6.8萬人新工體,“一票難求”的景象基本上已是在預料之中。從這個角度來看,與其說這是一場競技對決,比賽本身更像是一場粉絲見面會。在阿根廷足協公布的亞洲行大名單中,除了梅西以外,恩佐、麥卡利斯特、阿爾瓦雷斯等世界杯冠軍成員也悉數在列,基于阿根廷國家隊的強大号召力,市場需求高,門票價格水漲船高也就沒什麼奇怪的了。

這樣的現象,在時下國内線下演出市場并不罕見。就比如五月天在北京的演唱會,哪怕門票價格已經是成倍的溢價,依舊擋不住粉絲願意為之買單,在社交媒體和其他平台開出高價求購者絡繹不絕,其根本原因是供給側和需求側的嚴重不平衡。

其次,商業利潤也是每個運作豪門球隊來華的公司都需要優先考慮的因素。國内商業賽事盈利往往面臨很多不确定因素,在跟比賽球隊簽下來華合同,除了支付一大筆出場費外,主辦方還要承擔宣發費用、場館租賃、硬體的準備,包括勞工體育場賽事設施維護等其他開支。據《極目新聞》報道,主辦方中國虹橋國際為了這場比賽,甚至專門投資了100多萬準備了場地備選草皮。由于轉播收入向來難以被主辦方所染指,商業賽在國内推廣,最重要的“回本來源”還是隻能來自于球票出售和贊助招商兩塊。

衆所周知,這次阿根廷來華比賽定得相當倉促,也很難留出充足的招商時間。在2023足球冠軍行的官方賬号下,尚未有明确的贊助商官宣資訊,據相關人士透露,截至目前官方合作夥伴已經有7家,分别是極客汽車、阿迪達斯、蒙牛、盼盼、百歲山、延安酒業、庫迪咖啡。就在官方公布票價的前幾天,也就是距離開賽還剩兩周左右時,主辦方在微信公衆号和微網誌的官方賬号上還釋出了合作夥伴的招募資訊,未來是否還會有其他贊助商加入尚不可知。

此外,主辦方在接受《足球周刊》采訪時也透露,很多上市公司與大企業的投放計劃早在前一年都已經确定,導緻贊助本次賽事的金額有限。

在這種情況下,門票就成為了他們唯一可以控制的盈利來源。那麼,門票收入這筆賬有多大呢?根據足球媒體《西北望看台》的測算,如果按照新工體5.5萬的上座率,球票均價2000元算,門票總收入已經能夠破億。賽事主辦方當然不願錯過這塊大蛋糕。

打折還是溢價,商業賽事靠實力說話

2019年C羅中國行前排門票被炒超過5000元仍一票難求,2011年意大利超級杯AC米蘭對陣國際米蘭最高規格3999元的票價也是提前售罄,當然并不是所有豪門球隊在中國都能夠得到熱烈追捧,曾有過球票廉價出售的低迷,球迷不買賬的情況,比如2014年在北京勞工體育場舉辦的法國超級杯,開賽前580元的球票被以20元廉價銷售。這并不沖突,在消費心理上就是一個“值不值”的問題。

值得與否,對标的是觀賽的期待值和滿足感,這種滿足感與賽事本身的品質息息相關。事實證明,相比無中生有的熱身賽,面對觀賞性高、競技性強的商業比賽,即便是千元以上的門票,球迷也不會有絲毫猶豫。

阿根廷隻在中國賣高價票?有黃牛票溢價4倍,割了誰的韭菜?

2009年,意大利超級杯首次移師北京鳥巢便取得了空前的成功,創造了7700萬的票房收入。比賽雙方是意甲聯賽冠軍國際米蘭和杯賽冠軍拉齊奧,兩隊都展現了高水準的競技狀态,同時雙方換人人數受限制,也沒有出現上下半場“一隊”“二隊”輪換,而觀衆也不是湊熱鬧的看客,而是追随兩隊多年的鐵杆擁趸。但當年官方票價從180元到2880元不等,與同期在北京勞工體育場舉辦的英超亞洲杯相比,高出了兩到三倍。新華社報道稱,當時官方票價出爐後,業内人士也都普遍認為票價定得不低。

可見在明星光環的加持和比賽品質有保障的前提下,人們願意支付更高的門票溢價。票價上漲是商業行為,本無可厚非,但決定票價的不應僅僅是供求關系,而更應是比賽的價值。

目前,阿根廷球迷的搶票“大戰”還在繼續,直到6月8日下午截止,也就是開賽前的一周。從社交媒體上贊助商門票抽獎的熱度來看,大批球迷同時搶票失望多于希望基本是必然情況。好在,阿根廷和澳洲的比賽已經确定将在央視體育頻道直播,這對于大部分沒有機會到現場的忠實球迷們來說,或許也算是一種慰藉吧。

本文圖檔源于新華社、網絡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