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在書香中演繹評彈藝術中的愛情

愛情是文學藝術永恒的話題。從有文字記載以來《詩經》的開篇之作到文學巨著《紅樓夢》,“日日思君不見君,共飲長江水”的單相思,與“蓦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的驚鴻一瞥,也不乏“君問歸期未有期”的相思,“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的海誓山盟,“庭有枇杷樹,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蓋矣”的懷念。總有一種感情能觸動人心,引起共鳴。

2月18日下午,上海評彈團演員隊隊長陸嘉玮、國家二級演員徐一峰、青年評彈演員王雨虹、岑麗倩、王靜怡、林昱辰與聽衆共聚1925書局,在書香中演繹評彈藝術中的愛情,與觀衆共話“天上人間情一諾”。

“今天的節目都圍繞一個‘情’字展開。”此次演出的主講人徐一峰說。婉約細膩的評彈中,呈現愛情的名段俯拾即是。此次,上海評彈團選取了彈詞開篇《西廂待月》、彈詞選曲《白蛇•遊湖》、彈詞選回《雙珠鳳•定情》、彈詞開篇《柳夢梅拾畫》四段經典選段以飨觀衆。

在書香中演繹評彈藝術中的愛情

“月明如水浸西廂,君瑞獨自在書房。他是悶坐西廂心忐忑,等候那穿針引線的小紅娘。聽那風弄竹聲曾誤認,又見那月移花影上東牆。”

上海評彈團青年演員王靜怡開場,為觀衆帶來評彈《西廂待月》開篇。這首彈詞唱詞雅馴又不失生動,唱腔工整又飽含情趣,把張生與崔莺莺這對情窦初開的少男少女描摹得淋漓盡緻。

張生和莺莺的愛情故事家喻戶曉,留下了許多著名唱段。傳統開篇《西廂待月》的題目出自唐代詩人元稹的那首著名的情詩:“待月西廂下,迎風戶半開。拂牆花影動,疑是玉人來。”而戲曲的《西廂記》也正是脫胎于元稹所作的《莺莺傳》。

在書香中演繹評彈藝術中的愛情

《白蛇傳》是中國四大民間愛情傳說之一,許仙與白娘子之間凄美的愛情故事可謂家喻戶曉。青年演員林昱辰、王雨虹帶來彈詞選曲《白蛇•遊湖》。

“遊湖”一節取自長篇彈詞《白蛇》的開頭,初春的江南細雨紛紛,乍暖還寒,白素貞與許仙在風景如畫的西湖因一把雨傘使得愛意萌發,由此開始了一段中國版的 “人鬼情未了”。這一唯美的愛情片段由彈詞來演繹可謂情景交融,賞心悅耳。

在書香中演繹評彈藝術中的愛情

緊接着,青年演員岑麗倩、王靜怡以“女雙檔”帶來彈詞選回《雙珠鳳•定情》。這一故事不如前兩篇家喻戶曉,卻也是傳統評彈中的名篇。

《雙珠鳳》是評彈傳統書目,“定情”一節講述的是洛陽才子文必正遊學南陽,邂逅吏部千金霍定金,并拾得其失落之珍珠寶鳳,心生愛慕,遂賣身霍府為僮。借送花之機上得閨樓,得婢女秋華撮合,與定金小姐私定婚約。其中“惜别依依”一段對唱,所表現的正是兩位初定終身的少男少女,即将分别時的款款深情與綿綿愛意。

最後,上海評彈團演員隊隊長陸嘉玮以薛調演唱方式帶來彈詞開篇《柳夢梅拾畫》。評彈薛調的代表曲目《柳夢梅拾畫》取材于明代湯顯祖的傳奇《牡丹亭》,講述的是柳夢梅拾得杜麗娘自畫像,見是夢中所繪之佳人,不勝愛慕,終圓好夢訂鴛盟。這段用浪漫主義手法對愛情至情至性的演繹,正如唱詞中所寫:“令月魄花魂也動心。”

據悉,去年8月1925書局啟動“評彈中的江南文化”項目。此次“天上人間情一諾”為系列活動中的第四期。未來該活動仍将持續舉辦,讓更多人從評彈中感受到江南文化的韻味。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