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廣汽打響自主品牌突圍戰

廣汽打響自主品牌突圍戰

作者丨梅旭康

編輯丨郝秋慧

核心觀點

25年風雨,廣汽集團見證了廣州汽車産業的發展變革,也承載了合資品牌與自主品牌之間的一隅競争沉浮;

廣汽集團雖有心提升自主機闆塊的比重,但仍無法與合資品牌抗衡,“雙田”為自主機闆塊持續輸血的局面,一時難以改善;

IPO路漫漫,埃安更應該着眼現實,避免内耗,加強研發,并進一步拓寬價格帶,穩住基本盤。

“以市場換技術”是一代汽車人的無奈之舉,仰人鼻息終不是長久之計。

為了在燃油車市場赢得一席之地,中國自主品牌鉚足勁兒地追趕,卻在本土市場的份額不過半數。

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釋出資料,2022年,中國自主品牌乘用車累計銷量954.3萬輛,同比增長23.1%,占據了44.4%的市場佔有率,同比已上升6%。

新能源汽車的機遇來了。中國自主品牌正在掌握中國汽車市場的主動權。

如今的廣汽,雖無法改變合資品牌占據C位的窘境,但其自主品牌抓住了新能源的機遇,發展已初見曙光。

4月27日,廣汽集團2022年一季度财報顯示,廣汽集團實作營業收入231.5億元,同比增長45.7%;歸屬上市股東的淨利潤為30.1億元,同比增長27.2%。

對于營收的增長,廣汽集團特别強調收入的增加,是自主品牌汽車銷量同比較大幅度增長所緻,“埃安” 的貢獻尤甚,其累計銷量達4.5萬,同比增長1.5倍。

埃安150%的增長不僅需要運勢,也需要實力加持。

1985年,廣州标緻公司落戶羊城,拉開了廣州汽車産業合資建廠的序幕。

1997年,廣汽集團前身廣州汽車集團有限公司正式成立,此後,廣汽本田、廣汽豐田等合資品牌相繼成立。

25年風雨,廣汽集團見證了廣州汽車産業的發展變革,也承載了合資品牌與自主品牌之間的一隅競争沉浮。

01合資領跑,自主直追

3月30日,廣汽集團釋出了2021年度報告。

财報資料顯示,2021年廣汽集團實作彙總口徑營業總收入4297.6億元,合并口徑營業總收入上漲至756.8億元,同比上漲19.8%。

得益于其報告期内銷量增長,及合資企業投資收益的增加,廣汽集團結束了自2018年以來連續兩年的利潤下跌,2021年其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增至73.4億元,同比上漲23%。

廣汽打響自主品牌突圍戰

2021年,廣汽集團實作汽車産銷213.8萬輛和214.4萬輛,同比增長5.1%和4.9%,但并未完成增長10%的年度目标。

廣汽集團董事長曾慶洪表示,由于2021年疫情、缺芯、原材料成本上升等原因,廣汽整體銷量受到一定影響,受影響最為嚴重的廣汽本田。2021年,廣汽本田銷量為78萬輛,銷量同比降低3.17%。

廣汽本田的銷量滑坡并未傷及元氣。合資品牌仍是廣汽集團的銷量與營收擔當。

廣汽合資品牌由豐田領銜。2021年,廣汽豐田累計銷量達82.8萬輛,同比增長8.2%,其營業收入也同比增長了16.9%至1294.6億元。

廣汽的合資品牌可謂是冰火兩重天。

2021年廣汽三菱全年銷量為6.6萬輛,同比下滑12%;廣汽菲克全年銷量的下跌幅度超50%,僅有2萬輛。二者的産能使用率僅為30.6%和5%,而“雙田”的産能使用率均已超100%。

“雙田”扛起了廣汽合資的招牌,穩穩地占據C位。

财報資料顯示,2021年廣汽合資企業投資收益達到了114億元,同比增長19.2%。廣汽本田與廣汽豐田為廣汽集團貢獻投資收益為94.1億元。

廣汽的自主機闆塊在銷量與淨利潤上的境況迥然不同。

2021年,廣汽自主機闆塊業務虧損44.8億元,同比擴大13.5%,但其銷量增速表現可觀。

得益于廣汽傳祺先後推出的影豹、第二代GS8等多款全新或者改款車型,2021年度内,廣汽傳祺的銷量為32.4萬輛,同比增長10.4%。

廣汽埃安憑借AION Y、AION S PLUS和AION V PLUS等車型,全年累計總銷量達到12萬輛,同步增長101.8%。

埃安的增速,振奮了廣汽對自主機闆塊的信心。

廣汽打響自主品牌突圍戰

廣汽集團雖有心提升自主機闆塊的比重,将傳祺和埃安作為發展的重心,但現實是仍無法與合資品牌抗衡。

“雙田”為自主機闆塊持續輸血的局面,一時難以改善。

目前,廣汽“雙田”的銷量支柱仍是燃油車,面對新能源汽車時代浪潮來襲,廣汽“雙田”正在積極求變。

02燃油式微,“雙田”求變

市面上流傳着一種說法:混動有兩種,豐田和其他。

1997年,豐田Prius成為全球第一款量産混合動力車型。本田不遑多讓,本田Insight于1999年正式上市,“雙田”攜手拉開了混合動力車型的時代序幕。

自2021年以來,比亞迪DMI以及長城檸檬DHT等插混技術在中國市場上開始風靡,中國品牌開始在混動市場上攪動風雨,“雙田”勁敵環伺。

乘聯會資料顯示,2021年,中國新能源車零售達298.9萬輛。中國成為全球最大的電動汽車市場,廣汽“雙田”不想掉隊,加速電動化轉型是必由之路。

由于“雙田”此前在華戰略上的失策,緻其喪失了拓展中國新能源市場的先機。

面對新能源浪潮,起大早趕晚集的“雙田”不約而同地開始加快電動化轉型。

4月25日,本田中國在e:N品牌之夜活動上宣布,廣汽本田旗下的純電動車型e:NP極湃1将在5月正式開啟預售。

本田在中國市場并非首次打造純電動産品,此前已有釋出VE-1、EA6繹樂等純電車型,但都未挂本田标,且市場表現平平。

此次廣汽本田攜全新純電品牌e:NP亮相市場,實則是想在新能源加速變革的今天,補上之前的“缺課”。

至2025年,廣汽本田計劃每年都将推出一款e:NP系列的純電車型;在2023年後,廣汽本田在中國市場推出的所有車型均将采用混合動力、插電混動和純電動力。

廣汽豐田與廣汽本田步調一緻。4月28日,廣汽豐田bZ純電動專屬系列首款車型bZ4X也正式亮相,新車共推出5款産品,綜合補貼後預售價為22-30萬元。

廣汽豐田bZ4X是誕生于其e-TNGA平台下的首款中型SUV。

該車型的智能駕駛則采用第三代豐田智行安全系統,搭配MobileyeEyeQ4自動駕駛晶片,可提供L2級駕駛輔助功能以及帶有記憶功能的多場景智能泊車功能。

此前廣汽豐田依靠雷淩雙擎E+、iA5等新能源車型,并未取得良好的成績,此次釋出的bZ系列全新純電動産品,是廣汽豐田在新能源領域開疆拓土的重要利器。

按廣汽豐田的計劃,到2025年,其電動化車型銷量占比欲達到近60%,2035年達100%。

但在純電市場,廣汽豐田作為後來者,bZ4X未得到市場驗證,想要取得突破,殊為不易。

目前,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龍争虎鬥,豐田與本田已很難保持燃油車時代的優勢,在這場劃時代的汽車變革中,“雙田”勢必将虎口奪食。

廣汽不會将希望僅寄托在“雙田”身上,埃安,才是廣汽面向新能源時代的重點所在。

03埃安起勢,合創分食

3月31日,在廣汽集團2021年财報電話會上,廣汽集團總經理馮興亞稱:"我們至少要做到把現在的'蔚小理'變成'埃小蔚'。"

馮興亞說這話,是有底氣的。

2021年,廣汽埃安累計銷量突破了12萬台,在新能源市場開始占據一席之地,并開始着手準備IPO。

馮興亞将埃安劃歸到造車新勢力的隊列,好處顯而易見。相比蔚小理等頭部造車新勢力而言,埃安已經形成一定的銷量優勢。

在接下來的上市過程中,埃安或将得到更高的融資和估值。

3月31日,廣汽集團董事長曾慶洪在廣汽集團年報釋出媒體溝通會上透露,廣汽埃安預計9月完成A輪融資,用30%的股權換500億元融資,或将全部投入到研發中。

造車新勢力沒有燃油時代的曆史包袱,能全力投入新能源汽車的研發之中。傳統車企則不然。

在智能化和使用者服務等闆塊,傳統車企或許不及造車新勢力,但生産制造經驗也非造車新勢力能一時匹敵。

市場對車企的估值邏輯也在發生變化,在資本市場上,傳統車企并沒有造車新勢力吃香。盡管蔚小理在營收和銷量等方面都不如上汽、廣汽等傳統老牌車企,但其市值卻遙遙領先。

為避免大象轉身的難題,為擷取資本市場的更多關注,廣汽、上汽、長安等紛紛将旗下的新能源汽車業務進行拆分,謀求獨立融資上市。

根據廣汽規劃,埃安計劃在今年三季度前完成A輪融資及股份制改革,并在2023年進行拆分上市。若計劃順利實作,廣汽埃安将是混改後上市的第一家國有車企下屬公司。

但對于市場成績,埃安需清醒地認知到:相較蔚小理,埃安并非在統一價格區間進行競争。

作為埃安銷量主力的埃安S、埃安Y定價區間在10-17萬元,與蔚小理目标群體并不一緻。埃安雖然能在新能源時代打開市場,但品牌高端化卻成了一大瓶頸。

埃安不僅迎戰外部的競争對手,也要面對來自廣汽内部的競争。

由珠江投管集團、廣汽集團和蔚來汽車共同投資的合創汽車,也推出了合創Z03車型。今年3月,合創訂單量達訂單量達3016輛,同比增長8000%,4月合創訂單量繼續攀升,達到3084輛,同比增長超6500%。

合創Z03和埃安Y,相似之處頗多。

廣汽打響自主品牌突圍戰

雙方不僅都是基于廣汽GEP2.0平台打造,在價格區間上也十分類似。雖然在配置和細節之處有諸多不同,但依然有同室操戈之嫌。

向造車新勢力學習如何講故事還不夠,廣汽還需打鐵自身硬。

按廣汽集團規劃,到2025年廣汽埃安的銷量目标是達到60萬輛。基于此,2022年,埃安将推出LX Plus、Y Plus等車型,進一步完善産品結構。

背靠廣汽的埃安自身制造實力可圈可點,當務之急是尋求電動化及智能化核心技術的突破。

2021年,廣汽埃安已推出了彈匣電池、超倍速電池、海綿矽負極電池三款原創的電池技術以及NDA、AVP等自動駕駛技術,其ADiGO智能駕駛系統已更新至4.0時代。

面向充換電補能産業,埃安已開始布局。

2022年3月22日,廣汽集團宣布将與埃安将共同出資設立廣汽能源生态科技有限公司,項目總投資49.6億元,欲建構充換儲能源補給生态和電池循環利用生态、推動研究儲能系統技術、“車-站-網”協同互動的智慧充換電服務技術及産品開發應用。

若此輪融資按曾慶洪所述順利獲得500億,并全部投入研發,或将給埃安帶來進一步的質變。

IPO路漫漫,埃安更應該着眼現實,避免内耗,加強研發,并進一步拓寬價格帶,穩住基本盤。

04結語

自主品牌求索之路坎坷重重,廣汽想要在波谲雲詭的汽車市場上靠近C位,不僅要面對合資品牌的圍追堵截,還要與一同崛起的其他自主力量同台競技。

廣汽的自主之路荊棘塞途。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