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專訪孫宏豔:直播新規是對未保法的延伸,也給了平台創新空間

5月7日,中央文明辦、文化和旅遊部等四部門聯合印發《關于規範網絡直播打賞 加強未成年人保護的意見》(下稱:《意見》)。這是直播行業首次提出針對未成年人保護的專項意見。該《意見》中不少條款也對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下稱:《未成年人保護法》)進行了繼承和發揚。

新京報貝殼财經記者就此獨家專訪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少年兒童研究所所長孫宏豔研究員。在孫宏豔看來,此次《意見》以問題為導向,聚焦了未成年人接觸直播等方面的主要問題,壓實了平台的責任,是對《未成年人保護法》的細化,同時也給了各平台自主創新的空間,說明國家在管理直播平台的服務時秉承着規範有序發展的思路,也是為了促進平台更好地發展,更好地保護未成年人成長。

她指出,《意見》還有一些需要進一步推進的空間。比如如何落實“實名制”,如何确定未成年人的監護人?如何配備與業務規模相适應的專門稽核團隊等?“這些空間可能在未來随着直播行業的發展和監管進一步精細化,會更加完善。”

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少年兒童研究所所長孫宏豔研究員 受訪者供圖

孫宏豔長期關注和研究少年兒童社會性發展及家庭教育、少年兒童德育、行為習慣養成等問題,她同時也任中國青少年研究會副秘書長及少年兒童專業委員會主任,中國少先隊工作學會理論研究專業委員會副主任等職。

“既有必選動作,又有自選動作”

“四部門聯合出台了《意見》,說明對未成年人接觸到網絡直播的問題國家非常重視,對此做出了很具體的規範與管理要求。”在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孫宏豔看來,此次《意見》是對《未成年人保護法》的細化,有利于更好地推進和深化未成年人保護工作。

孫宏豔告訴貝殼财經記者,此次《意見》以問題為導向,聚焦了未成年人接觸直播等方面的主要問題,如打賞、青少年模式、連麥PK(兩個或以上直播間連通,進行打榜比拼)等。相關的具體規定也可以說是未保法裡關于網絡保護直播部分的實施細則。從内容裡可以看出,一些要求尤其壓實了平台的責任。

她強調,此次《意見》也具有發展的理念,并非隻是規定了不能做什麼,也強調了要做什麼。例如,要求平台優化産品模式和内容呈現方式,增加适合未成年人的直播内容供給,要求配備與業務規模相适應的專門稽核團隊等,“這說明國家在管理直播平台的服務時秉承着規範有序發展的思路,也是為了促進平台更好地發展,更好地保護未成年人成長。”

她進一步解釋說,“之前我提到了“1+X”的模式,就是既有必選動作,又有自選動作,既規範管理又給各平台自主創新的空間。這次要求提出要優化青少年模式和内容呈現方式,我感覺是非常有必要的,就是不能光靠堵,還要給未成年人享受文化産品的權利,這也是一種保護,是兒童友好的理念與思路。另外,還要求青少年模式要呈現在首頁顯著位置便于查找,這些都是人性化管理的思路。“

10000多名未成年人樣本中,7.5%打賞過,1.6%經常打賞

在接受采訪時,孫宏豔坦言,《意見》也還有一些需要進一步推進的空間。例如,要求落實“實名制”,這個問題始終沒有得到根本性解決。“如果不能确定身份是否是未成年人,其他的都是白說。未保法規定國家要建立統一的未成年人網絡遊戲電子身份認證系統,那麼直播平台是否有個身份認證系統?網絡遊戲的電子身份認證系統可否與直播平台的身份認證系統打通?”

再例如,《意見》要求為16至18周歲的未成年人提供網絡主播服務的應當征得監護人同意。“如何确定對方真的是監護人”?要求“配備與業務規模相适應的專門稽核團隊”,怎樣的規模是相适應的?這些空間可能在未來随着直播行業的發展和監管進一步精細化,會更加完善。”孫宏豔認為,在稽核團隊方面,需要多學科多部門合作。平台配備團隊時可以考慮多與一些專業機構合作。内容供給方面也需要國家的幫助。”

此前孫宏豔團隊對全國8個省10000多名未成年人使用短視訊的行為進行調查發現,7.5%使用過打賞功能,經常使用打賞功能的1.6%。“從比例看,未成年人打賞的比例似乎并不高,經常打賞的更不高。但是中國的未成年網民就有1.83億,這麼大的基數即使1%也是很多人。而且,大陸對未成年人的保護是秉承着“一個都不能少”的理念,為了一切孩子,為了孩子的一切。是以,就算比例不是特别高,也是非常需要采取措施保護的。是以這個《意見》以及未保法的相關規定都是非常必要的。”

經過多年的發展,國内直播行業已經發展出了娛樂秀場、遊戲電競、戶外美食、虛拟二次元等多個品類,也形成了從版權,到直播平台,再到公會(MCN)機構、主播及衍生品的産業鍊。

孫宏豔認為,此次《意見》對相關平台不會造成收入上的影響。“首先,平台的打賞主要來源肯定不是未成年人;其次,平台可能也不希望未成年人來打賞,相比較從未成年人那裡獲得的利益,平台要承擔的責任更大,可能遇到的’麻煩’也更大。是以我認為平台會特别願意配合這個《意見》做好規範與管理的;此外,我認為這對平台也是一種保護,有遠見的、想持續發展的平台肯定更願意自覺遵守并積極配合《意見》的要求進行治理和改善的。”

新京報貝殼财經記者 白金蕾 孫文軒

編輯 宋钰婷

校對 王心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