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瞭望|疫情下的創業之路帶來哪些啟示?

“創業的道路滿是荊棘,不光是頭腦的風暴,更是一場意志和精神的比拼。”

“我們去年剛開始有了營業額,農業領域賺錢慢,或許永遠賺不到大錢,但讓我們感到特别的踏實、有價值。”

文 |《瞭望》新聞周刊記者 趙琬微 楊思琪

受疫情等因素影響,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形勢嚴峻複雜。一些青年人對創業的滿腔熱情沒有因疫情而消退。他們瞄準國家戰略需要,在各自擅長的領域中萌發、成長,不斷尋找新的機遇。

在國家鼓勵政策以及各地高校大學生創業孵化體系的支援下,他們義無反顧地走上創業之路,艱苦跋涉,逐漸成為行業新起之星。

“創業的道路是一場意志和精神的比拼”

“2020年受到疫情影響,國内的資料服務供應鍊中斷了。我們從百度承接的一個英文語音轉寫項目,通過轉到印度班加羅爾最終出色完成。後來,國際業務受阻于疫情,我們憑借海外供應鍊的優勢開拓國内市場。”冰山資料團隊創始人鐘平說,擁有這種海内外靈活傳遞方案的能力得益于團隊在創始時就以全球化戰略考量布局公司業務。

鐘平1995年出生在香港,中學時跟随父母來北京。讀大學期間,他感受到了北京濃厚的創業氛圍以及鼓勵創新的政策環境。

2017年從北京服裝學院畢業後,鐘平成為了北京網際網路“大廠”的一員,在百度公司參與自動駕駛及語音識别的大資料基建平台業務,接觸到了資料行業。

“公司成立于2019年,面向市場提供資料開發和資料服務,主攻文字、語音、自動駕駛路徑等場景的資料處理。主要服務對象是國内的AI企業以及一部分科研高校的實驗室等,提供各種資料的預處理服務。”鐘平說。

公司的第一單生意令他記憶猶新。“當時有一個客戶需要做印地語的資料标注,過去的做法是找國内印度留學生,或者請專業翻譯人員人工翻譯。”鐘平說,我們找到印度的供應商,通過提供資料标注方案教育訓練當地人員,花了三個月時間就完成任務,項目流水達四十多萬元。

資料是人工智能時代的“血液”,資料标注行業就是讓“血液”更好、更快地流動起來。資料标注行業的“痛點”是由于流程繁瑣複雜難以做到準确、精細化。經過團隊的大量資料尋找和多次實驗測試,2020年,公司開發出了解決方案。通過資料制作工具内嵌的AI算法等,大幅提高了個體勞工的生産效率,使原本複雜的流程簡化,提高了效率和準确性。

公司的進一步發展,得益于北京高校各類創新創業賽事,即使疫情期間依舊正常舉辦。2021年鐘平團隊參加北京地區高校大學生優秀創業團隊評選并獲一等獎。這次比賽的獎勵是得到了入駐北京高校大學生創業園(理工園)的資格,不僅可以免費使用辦公場地2年,還可以享受政策咨詢、工商注冊、法律服務、投融資對接等全流程創業孵化服務。

這推動了公司業務擴充。“目前我們擁有50餘家海外多語言資料供應商,可以為客戶提供多語言母語标注。”負責海外項目營運的崔騰飛說。出生于1999年的崔騰飛是公司最年輕的合夥人。

2021年以來,受疫情影響,公司業務向國内轉移,在小語種的資料标注基礎上,開拓了國内市場自動駕駛業務。目前為止,公司的資料系統已經擴充到了金融、醫療等領域,與百度、騰訊等大企業建立了業務聯系,在海内外有标注員200人,長期合作的資料執行人員數千人。

作為一個成立3年的創業公司,仍在不斷經曆市場洗禮,經受疫情考驗,但鐘平說,磨練多,挑戰多,機遇也多,“創業的道路滿是荊棘,不光是頭腦的風暴,更是一場意志和精神的比拼”。

“用科技的力量讓人們生活變得更加美好”

“疫情期間,我們主動學習有關操作和專業知識,積極承擔疫情消殺工作,取得了醫院消毒養護服務企業甲級資質、防疫消毒服務企業甲級資質。如今,公司順利入選科技型中小企業,也正在組織申報高新技術企業。”哈爾濱悟山青環保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遲木子說。

2001年出生的遲木子是哈爾濱工業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大四學生,如今已經獲得免試直接攻讀博士研究所學生資格,将攻讀管理學學位博士研究所學生。四年大學生活,遲木子的成長腳步始終與創業密切相連。

遲木子家在黑龍江省大慶市,父母身體一直不好,他從中學起就兼職打工貼補家用。上大學後,他每周往返哈爾濱、大慶兩個城市,兼職多份工作支撐起一個家。

2018年9月,哈工大為大一學生開設創新創業課程,剛入學的遲木子和同學一起到哈工大大學生創新創業園參觀學習。這裡精彩的創業故事、豐富的創業成果,加上多年打工的經曆,激發了他創業的想法。

經朋友介紹,遲木子結識了從事淨水行業的“85後”戰大福。當時,戰大福的兒子飽受家居裝修污染的困擾,總是過敏。遲木子看到了商機。他和戰大福一拍即合,投身空氣污染治理行業。

一開始,他倆從市面上購買各種各樣的藥劑,包括不少進口産品,在實驗室裡結合不同的裝修材料測試性能,然後根據不同的裝修環境和污染物超标指數提供治理建議,摸索相應的處理方法。

2019年3月,他們在大慶市大學生創業孵化服務中心的支援下注冊了公司,同年10月又在綏化市注冊分公司,相關産品在市場上得到了有效檢驗,初步證明了創業思路的可行性,并與多家商業投資公司、房地産企業達成初步合作意向。

随着業務發展和公司規模擴大,遲木子和團隊成員認識到要盡快形成具有自主知識産權的産品,他們嘗試通過自主研發,打造出一款能夠吸收室内空氣、實時顯示各類污染物濃度是否超标,且可移動、價格适中的空氣淨化器。團隊将這個研發項目命名為“5G智慧空間室内空氣監測治理機器人”。

在各類創新創業競賽中,遲木子結識了化工學院博士研究所學生于振江、航天學院博士研究所學生湯旭,他的創業想法激發了這兩位學長的興趣。發揮專業所長,于振江牽頭負責裝置治理藥劑和電化學檢測裝置的研發,湯旭牽頭負責裝置的構造設計和自動化、智能化技術。他們的項目在2020年取得哈工大大學生創新創業園支援,進駐園區孵化,同期入選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

2020年9月,團隊初具規模,在哈爾濱注冊成立公司。幾年來,團隊已經累計取得20餘項知識産權,産品銷往哈爾濱、大慶、綏化、鶴崗、長春、成都、西雙版納、海口等地,還帶動200餘人就業。

如今,遲木子公司的辦公室裡擺放着一排排不同包裝的清除劑,這些都是團隊智慧的結晶。在給學弟學妹分享自己的創業經曆時,他現身說法講解大學生創新創業的時代機遇和重要意義。除了創業,遲木子還依托哈工大研究所學生支教團,資助支教地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設立悟山青經管基金,獎勵紮根基層的優秀學生和自強不息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

在遲木子看來,奮鬥是不變的青春追求。未來他會繼續腳踏實地,從實際需求出發,在創新創業中增長智慧才幹,用科技的力量讓人們生活變得更加美好。

2020年7月14日,西藏自治區昌都市芒康縣,王學凱(右一)指導當地農牧民開展木本飼料構樹的栽培管理與青貯加工試驗,示範、推廣技術 受訪者供圖

“國家需要好草,那我就要把草做好”

“今年即便是因為疫情把我們銷售人員困在家中,但還是有訂單源源不斷地進來。”中青益草聯合創始人、中國農業大學飼草加工團隊王學凱、徐晶晶說:“我們去年剛開始有了營業額,農業領域賺錢慢,或許永遠賺不到大錢,但讓我們感到特别的踏實、有價值。”

出生于1993年的王學凱屬于“被動創業”。學農的他一開始對商業并不太感興趣,但是多次參加大學生創新創業賽事的經曆,将他一步步推向了成立公司、推廣青貯微生物發酵劑的道路上。

王學凱出生在河南焦作的一個雙職工家庭,接觸到農業是上大學以後。“讀國中的時候,我從新聞上看到了三聚氰胺事件,當時給我的觸動很大。發展畜牧業,國家需要好草,那我就要把草做好。”

聯考的時候,王學凱選擇了草業科學。随着學習的深入,王學凱越來越覺得這個專業有價值、有意義。2015年中央一号檔案提出,深入推進農業結構調整,支援青貯飼草料種植等内容,讓他感到十分振奮。大學畢業後,他報考了中國農業大學,攻讀碩士、博士學位期間師從楊富裕教授,深耕這個行業。

2020年北京地區高校大學生優秀創業團隊評選一等獎、第一屆全國博士後創新創業大賽全國總決賽優勝獎、第六屆中國國際“網際網路+”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北京賽區二等獎……一系列的榮譽,不僅讓他對飼草産業青貯加工的事業更有信心,也讓他真正走到了以創新創業促進科研成果轉化的路上。

2020年5月,在中國農業大學讀草學博士的他和校友徐晶晶一起發起了中青益草創新創業團隊,核心成員由中國農業大學飼草加工團隊碩、博士組成,博士學曆占比75%,團隊成員60%以上具有海外研究交流經驗。他們在北京高校大學生創業園(理工園)、中國農業大學就業創業辦公室、草業科學與技術學院創新創業中心以及中農大國家大學科技園的指導與孵化下,以青貯微生物發酵劑研發銷售為切入點進入飼草産業,同時提供青貯全産業鍊菜單式标準化生産技術服務。

青貯飼料——也許不熟悉農業的人會有些陌生,王學凱說,簡單來說,沒有飼草料加工技術,家畜就隻能在應季吃上牧草。而青貯技術通過微生物厭氧發酵的方式保持飼草鮮嫩多汁,解決了飼草生産和使用的時空沖突。讓家畜一年四季可以吃上青綠飼草料,可以達到提高生産性能、提升肉奶等産品品質的效果。

青貯技術還可以讓構樹、桑樹等木本飼料,稭稈、甘蔗尾葉等農業副産物,果樹、生态林平茬枝條等成為飼草料,達到擴充飼草料資源來源的目的。

“我們團隊研發的是可以幫助發酵過程更高效、營養保留得更好的青貯菌劑。”他說,農業領域經營周期與生産季密切相關。2021年6月份賣出去第一批貨,下半年覆寫了十多個省,今年銷量預計增加2倍以上。我們感到後面的潛力很大,即便因為疫情,我們的銷售負責人被困在家中,但還是有訂單源源不斷地進來。

中青益草現在主營産品是青貯發酵劑——益青1号、2号、3号等,用來調制加工青貯飼料。這些産品的核心技術來源于中國農業大學飼草團隊多年來的研究成果,在學校科技成果轉化政策的扶持下授權給學生創新創業團隊進行應用轉化與示範推廣。

“大約20年前,大陸農牧民可供選擇的青貯發酵劑以國外産品為主,其核心微生物對外國當地主要飼草品類和發酵條件的适配性較好,但并不完全适合大陸多元化的飼草供給體系與生産環境,造成應用成本高、發酵效果良莠不齊等問題。”王學凱說,我們創業初衷是為中國飼草提供更多、更好、更适合的本土化選擇,提高青貯飼料品質,降低生産成本。目前益青系列産品主要分為禾本飼草、豆科飼草、木本飼料等類别,同時開發了适用于草場當地自然條件的專用發酵劑與配套應用技術,受到市場廣泛歡迎。益青系列菌劑于2021年10月成功入選國家“十三五”科技創新成就展。

“按《‘十四五’全國飼草産業發展規劃》,要確定牛羊肉和奶源自給率的目标,大陸對優質飼草的需求總量将超過1.2億噸,尚有近5000萬噸的缺口,在國家的巨大需求之下,我們希望能為大陸草食畜牧業高品質發展作出一點自己的貢獻。”王學凱說,正如我們的口号那樣——中國青年,為中國草。希望有更多優秀的青年力量同我們一道,接過草業創新發展的接力棒、肩負起科技興農的使命擔當,在服務鄉村振興的道路上腳踏實地、笃行緻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