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燃油車被颠覆,賣車小弟也面臨洗牌

汽車市場不景氣影響的不隻是車企,還有汽車經銷商。

據中國汽車流通協會資料顯示,2021年底全國乘用車4S銷售服務網絡數為2.9萬家,同比增長3.9%。其中新增4S經銷商網絡共2468家,因各種原因退網的4S經銷商店數達到1379家。

需要注意的是,退網的4S經銷商裡,合資品牌退網占比高達57%,更多地集中在北京現代、别克、東風标緻、廣菲克、斯柯達等品牌,以及長安馬自達和一汽馬自達并網調整後的部分經銷商退網。

而這,隻是近些年部分合資品牌4S店在國内市場進退維艱的縮影之一。

中國汽車流通協會副秘書長郎學紅在2022汽車流通行業藍皮書論壇上指出,退出的網點主要是面向大衆消費市場的合資品牌,随着自主品牌的崛起,與自主品牌産品價位接近的部分合資品牌面臨比較大的壓力,未來還會有退出中國市場的壓力。

昔日王者開局,敗在新能源時代

4S店的銷售模式在國内流傳已久。

1999年3月26日,第一家廣汽本田汽車特約銷售服務店正式開業,标志着4S店銷售模式在中國開啟,4S的投資商同時開啟了“躺賺”時代。

畢竟在20年前,汽車可不隻是交通工具這麼簡單,還被賦予了身份象征、财富标志。由于當時汽車供不應求,處于賣方市場,4S店完全不愁車賣不掉,合資品牌普通車型大都存在加價情況,有些熱門車型甚至要走後門,4S店早期甚至創下過3個月收回成本的神話。

但現實是,随着國内汽車市場的逐漸飽和,2018年中國汽車銷量更是首次迎來負增長,4S店這門生意從搖錢樹變成了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雞肋。

因為4S店屬于汽車廠家的授權經銷商,貨源完全控制在車企手裡,沒辦法做到和傳統銷售店那樣,好賣的多進貨,難賣的少進貨,4S店隻能被動接受廠家的任務,在主機廠面前并沒有多少話語權。

根據中國汽車流通協會釋出最新一期“中國汽車經銷商庫存預警指數調查”顯示,2022年4月中國汽車經銷商庫存預警指數為66.4%,同比上升10個百分點,達到自2020年3月以來的最高峰值。當這個指數越大,就代表着該車企或經銷商庫存積壓的車輛越多。

除了車不好賣了這一因素外,疫情防控政策更新也成為了壓垮4S店的“最後一根稻草”。

作為重資産營運的代表,4S店庫存所占資金比重是非常高的。今年4月份以來,各地疫情尚未得到有效遏制,多地防控政策更新使得經銷商營運受到非常大的影響,市場需求、平均日銷量、從業人員、經營狀況指數均呈現環比下降态勢。

另一方面,則是合資品牌在這波新能源浪潮中的集體“失勢”,連帶着部分合資品牌經銷商過起了苦日子。

在過去的幾年時間裡,新能源汽車市場發展迅猛,帶動了新能源汽車管道網絡的快速擴張,并在管道形态上逐漸形成4S銷售商、展廳/體驗中心、售後服務中心三大類承擔不同功能的網絡。

資料顯示,2021年,新能源汽車管道各類網點數量超過6000家,其中獨立銷售體驗店(含4S形态)5000多個。然而以上大部分都與合資品牌無關,借助新能源這股東風起飛的自主品牌成為了網絡增長主力。

這對于本就日子不好過的部分合資品牌經銷商而言,無疑是雪上加霜。

每個生意,都值得重做一遍

阿芙精油創始人雕爺曾提到過一句話,“每一種消費品都值得重新做一遍”。這放在汽車行業其實也是通用的,每個生意都值得重做一遍,隻是重做的過程卻遠非照搬以往的經驗那麼簡單。

中國汽車流通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肖政三表示,新能源汽車産品在全球範圍内引發的管道模式探索,正在倒逼汽車流通行業加速轉型更新。

其中,直營模式成為不少新能源車企青睐的方式。以特斯拉為例,将新車銷售上的體驗、傳遞交給直營店,而售後業務上的钣金噴漆、機電維修等拆分開來交給授權中心處理,這部分利潤不屬于特斯拉。

在這個過程中,線下直營體驗店隻負責車輛展示和試駕工作,消費者選購車輛需要通過特斯拉官網進行,而且所有直營體驗店無法提供折扣讓利。

這樣做的好處是解決傳統買車環節價格不透明的問題,可以直接和消費者面對面,掌握調價的主動權,最大限度保證利潤,這也是特斯拉能夠獲得較高單車利潤的原因之一。

這種直營模式被很多造車新勢力作為借鑒,畢竟一個新品牌在建設初期由于産能有限,沒有必要大規模投入資金建設傳統4S店,反而有必要在核心商圈建立體驗店,去快速樹立品牌力。理想汽車創始人李想此前曾公開表示:“因為我們發現一個城市如果沒有實體店,市場占有率會相差8倍,實體店的存在能大大提升汽車銷量。”

可惜的是,自新能源汽車行業發展以來,在車輛銷售管道上,早已不見傳統4S店的身影。在行業環境走入頹勢和新能源汽車強勢擠壓的雙重壓力下,傳統汽車經銷商為了求生,隻能紛紛開啟轉型、擴張業務的路徑。

比如不少4S店開始效仿維修連鎖企業,甚至犧牲保養業務的利潤來挽回流失客戶,再通過維修、事故車、二手車、汽車金融等深度服務挖掘客戶潛在價值。是以,越來越多的新車釋出開始捆綁售後保養服務,賣新車捆綁5年甚至更久的售後保養成為4S店的正常操作。

不過在新能源車一步步滲透中國車市的今天,合資品牌經銷商要想真正活得滋潤點,最關鍵的希望,還是寄托于合資品牌在新能源時代,能夠真正“支棱”起來。(圖檔源自網絡,若侵删)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