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孩子考了8分,老師一番話讓我羞愧:教育,永遠要讓孩子看到希望

孩子成績差、有缺點都不可怕,可怕的是父母的放棄和打擊。

别忘了,你的态度裡,藏着的是孩子的希望啊!

作者 | 楓子我從來沒有想過,女兒最聽我話的一次,竟是不去上學。

那天,女兒拿着随堂卷支支吾吾的要我簽名。

早前,班主任就已經在家長群裡強調,全班42個人,不及格的隻有4人。

是以,當我看到卷上又紅又大的“D”時,一股怒火瞬間沖上大腦:“你天天不帶腦子上學的嗎?怎麼好意思考這麼點分?”

原本有些窘迫的女兒,瞬間憋紅了臉。

低頭沉默了幾秒,她突的一下就上前搶過卷子撕了,大聲喊道:“你從來就沒有對我滿意過!”

我愣了一下,随即又沖她吼了回去:“長本事了你!還學什麼學?不用上學了!”

“不去就不去!反正你都說了,我就是進廠打工的命!”

整整三天三夜,女兒把自己鎖屋裡,不去上學,也不和我說一句話。

我又氣又惱,為什麼自己付出了那麼多時間、精力、金錢教育女兒,女兒的成績卻一退再退,甚至還變得如此叛逆不服管教?

之後,我冷靜下來想了很多,回憶了女兒從小到大的成長曆程,慢慢我發現:

原來,不是女兒無可救藥,而是我的教育錯得太離譜了。

把打擊當教育

我親手澆滅了女兒的信心

我曾帶着女兒參加過一次夏令營。

十幾個同齡人湊一起,有唱歌的,有跳舞的,也有秀口才的,還有一些孩子,就算沒什麼特長,也大大方方地做了自我介紹。

唯有女兒,不管夏令營老師怎麼鼓勵加油,就是不肯上台。

而原因隻是沒帶舞蹈鞋,怕跳不好。

事後,老師和我說:

“一個八九歲的小孩就有這麼多顧慮,擔心做的不好,就甯願不做,媽媽平時是不是對她太高要求,經常否定她呢?”

當時的我完全沒把這句話當回事。

現在想想,以前的我多麼無知。

我把打擊當教育,把嘲諷當鼓勵,結果生生摧毀了女兒的自尊心,粉碎了女兒的自信和底氣。

其實,女兒國小的成績一直都是中等偏上,她英語也不錯,偶爾能擠進前五,另外,她還寫的一手好字。

可我眼裡卻隻有别人家孩子,看女兒這也不滿意那也不滿意,時不時就潑冷水:

“英語好有什麼用?數學又沒及格吧。”

“再不加把勁,以後高中你都考不上。”

每次看着女兒憤憤然回房讀書的樣子,我就暗自得意:小孩就是要激一下。

是以當女兒熬過一個個夜晚,啃完一道道難題,終于擠進前十時,我心裡甭提多高興。

可我怕她太驕傲,于是話一出口就變成了打擊:“你就是走了狗屎運而已!”

最終,女兒沒能如我所願般知恥而後勇,反而成了我口中失敗的樣子。

她開始畏難,題目還沒看完她就叫喚着“我不會”。

她還越來越自卑,明明是最擅長的英語口語,她卻總說“我不行”。

後來,不管我再怎麼激她都不管用了,她還會頹廢地承認“我就是爛泥扶不上牆”。

李開複說:

“在批評中長大的孩子最容易自卑,在嘲笑中長大的孩子最容易怯弱,在鼓勵中長大的孩子最容易自信,在稱贊中長大的孩子最懂得寬容。”

否定的話,或許能激起孩子一時的進取心,但長期的挫敗,隻會讓孩子徹底放棄努力。

教育,應該是一個良性循環,讓孩子感覺好,她才能做得好。

把“蝸牛”當“兔子”攆

我成功毀掉了女兒的内驅力

這些年,為了不讓女兒輸在起跑線,我使出了渾身解數。

幼稚園時,我就給女兒報了語訓、珠心算、書法和學前班,每天學校、家、補習班三點一線地跑。

一年級時,女兒就已經開始學二年級的課程了。

後來,我又給她加報了奧數和作文輔導班,甚至花重金請家教一對一輔導。

哪怕是周末,也會催促女兒6點起床晨讀,晚上學習到10點,卷子、習題、練習冊,每天一沓沓地做。

一開始,女兒的成績确實拔尖。

可步入國中以後,她就失去了學習的動力。

因為填鴨式學習,女兒沒有養成思考的習慣,很多知識沒學紮實,同類型的題目換個表達就不會了,越往後學越吃力,成績也下滑得厲害。

可那時候的我,滿心焦慮,絲毫看不到她的疲憊和無助,仍覺得她不夠努力,一直拽着她往前跑。

不承想,女兒身體先吃不消了,因為熬夜太多,休息不夠,頻發感冒。

同時也因為過度學習,女兒産生了厭學情緒,一聽到考試,就失眠、冒虛汗……

有人說,隻有把孩子當蝸牛養,你才能了解他的不易。

可很多時候,我們卻把孩子當成了兔子攆,嫌棄他作業做慢了,字寫得醜了,說他這不好、那不對。

着急地拉着他向前、向上、奔赴完美。

卻忘了,當你催他、吼他,責罵他時,孩子已經用盡了全力……

立竿見影的教育是神話,孩子的成長,需要的是我們不斷傾注耐心。

真正的教育,是賞識教育

後來,我看到遼甯盤錦市前教育局局長魏書生,講了這麼一個案例。

一次國文考試,100分的試卷,一個學生隻考了8分。

魏書生叫來學生,沒有打沒有罵,而是耐心地問了3個問題:

“聽說你從來不聽課?”

“老師,我聽不明白,是以我就不聽了。”

“聽說你也從來不寫作業?”

“嗯,我作業都是抄的,後來老師也不給我改作業了,我也就不抄了。”

“聽說你回家書也不看?”

“老師我看不明白書,是以我也就不看了。”

學生如此自暴自棄,魏書生接下來一番話卻讓我羞愧難當:

“對啊,你看你自己,不聽課、不寫作業、不看書,咱還能考8分,不正是說明咱們有天賦嗎?”

簡單一句話,8分從羞恥變成亮點,學生眼中有了光。

看了魏書生的教育,我才知道,教育不是盯着缺點,拼命改造孩子,而是要賞識孩子。

我開始嘗試從思維上行動上改變自己的教育:

1. 用亮點思維誇獎孩子。

樊登老師說,每一個孩子一定有不完美的一面,更多的去看好的地方。

發現亮點,才是一個孩子成長進步的開始。

自此,我不再盯着女兒弱科,而是充分肯定和鼓勵女兒的強項英語,并且讓女兒充當小老師教我,幫助女兒樹立自信。

當女兒考得不好時,我也總是學着拿放大鏡去發現亮點:

“名次上是退步了,但分數比上次多了5分呢!”

“你看這題有點難度,但是你都做對了!”

當我不再一味批判、指責女兒,她也開始慢慢重拾信心,而且願意和我敞開心扉聊一些以前從來沒聊過的話題。

2. 耐住性子,幫助孩子按自己的節奏學習。

放寬心态後,我不再攀比和催促,不再逼着女兒刷題,而是針對她的弱項,一步步做了規劃。

第一個月,将知識拆解成小版塊,讓女兒專攻課本知識,先把基礎打好。

第二個月,查缺補漏,根據錯題集把知識更新檔修補好。

第三個月,發散思維,根據知識網架,對每一種類型題目舉一反三。

……

因為目标明确,女兒學習起來也有了方向,她的成績開始緩慢提升。

就像魏書生所說的那樣:

“教育的成功,不是拼命去改造孩子,而是要站在孩子的角度,以解決問題的心态去幫助孩子,孩子才能真正成長起來。”

對待“慢”孩子,最好的方式,就是放低期待、放下身段,遵循孩子的步調,牽着他一點點進步。

3. 不再用單一的成績來衡量孩子。

說來慚愧,以前的我張口閉口都是學習,是以看到的都是女兒的缺點:粗心大意、磨蹭、不專注、不自覺、有惰性、學習效率低……

直到有一次,女兒成功競選上了班長。

班主任告訴我:與女兒競選的那兩位同學,都是班級前五,但全班42個同學,女兒就斬獲了31票。

而理由竟是我從來不曾發現的:善良、樂于助人、好相處等等。

班主任感歎道:能在人際交往中受歡迎的孩子,長大後又何愁她不能在社會上吃得開呢?

其實,孩子就像植物,品種不同,花期不同,養護方式也不一樣。

我們怎麼能用單一的成績來衡量他們的未來呢?

女兒身上這些閃閃發亮的品質,難道不是比成績更耀眼的“财富”嗎?

看到了台大教授周志文的一段話:

“我們的教育,讓正常的、成績好的學生得到鼓舞,使他們自信飽滿,卻使一些被視為不正常的、成績差的學生受到屈辱,讓他們的自信蕩然。

憑良心講,那些被輕視的不正常的、成績差的孩子比一般孩子是更需要教導、更需要關心的,然而我們的教育,卻往往把這群更需要教育的孩子狠心地拋棄、不加任何眷顧。

沒有一個孩子是可以被放棄的。”

醍醐灌頂。

教育,應該是播種。

一個孩子,越是差勁的時候,越是需要父母種下希望,給予信任和支援,孩子才能熬過寒冬,迎來春暖花開。

沒有立見成效的教育,隻有守得雲開見月明。

是以,哪怕你的孩子是個普通的差生,是個不可愛的叛逆孩子,也要堅守住教育的責任,不放棄、不嫌棄。

給他多一點鼓勵、耐心和欣賞,我們的孩子自會迎來逆風翻盤的那天。

點個【贊吧】,與所有父母共勉。

繼續閱讀